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抓好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值得广大初中体育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体育教学的经验,从多察善问、明确规则、实例教育三个角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提出了三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安全 自我保护
古语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讲授知识、传递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更为关键。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方面,由于体育课程本身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点,且运动场地灵活、运动量大、运动幅度大,在教学过程与锻炼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敏感阶段与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规范正确的体育动作,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科学合理的安全锻炼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一、多察善问,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作为一个运动型、户外型的学科,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只要做好示范,教授运动知识就可以了。然而,我以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危险意识,启发学生多思多问,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困难与问题,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在一次课上,我要进行耐力与爆发力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在训练前先进行适当的引导:“我们今天的课要进行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比赛爬那段楼梯,好吗?”由于我指向的是学校的一段旧楼梯,安全系数不高,并不适合运动。学生观察后回答:“不好,那段楼梯比较窄,而且很陡,不适合集体训练。听说之前有人在那边跑,还摔倒了呢!”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观察,自主地发现问题了。我接着引导:“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折返跑接力比赛。”“这个主意不错。”我点头称赞,并接着问:“那我们可以开始比赛了吗?”学生答:“可以了!”我摇头提醒:“剧烈运动前要先热身才不容易受伤。”
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回避不安全的运动场所,规避不安全的运动行为,提高了学生运动的安全性。
二、明确规则,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著名作家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体育活动也有其特有的规则和秩序,严格按照设定规则进行体育活动是保障学生安全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转变的时期。他们个性叛逆,不喜束缚。在体育运动中,兴头上来,很容易漠视规则随意行事,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讲好各个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将体育运动规则牢记心中,形成纪律性,严格遵守规则,降低体育运动风险。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做“跳山羊”这个活动时,就非常注重向学生强调跳山羊必须注意的关键点。首先,跳山羊的同学一定不能随意摇晃身体,要将双手放在脚踝处保持稳固的三角形态。另外,跳山羊的同学必须遵守秩序,上一个同学跳完了,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跑,避免因为“抢跳”造成碰撞损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规则,我还编了个顺口溜:“跳山羊,要注意;手放平,抓脚踝;不摇晃,不乱动;慢慢来,不抢跑;安全跳,记心中。”
三、实例教育,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规避各类运动风险,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但是运动的损伤有时还是无法预计,还是在所难免。我们在遇到这类突发情况时,除了迅速做出应对,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处理损伤之外,还应保持冷静,合理分析、总结,将它变成体育安全教育的优秀资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实例,将它们进行转化,如,利用情景剧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上,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一个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不小心摔倒,压伤了手腕。学生乱作一团,七嘴八舌地议论。我迅速赶到,进行应急处理。在事情处理完之后,我将学生集合在一起,以刚刚发生的事情为例子让学生思考跑步摔倒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是“脚滑了”,有的学生说是被东西绊倒了,还有的学生说是注意力不集中才会摔倒。我将他们的答案进行整理后引导学生:“体育课跑步的时候,因为操场上人多,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避免碰撞和摔伤。当摔倒发生时,如果身体向前摔,要屈膝下蹲,尽量避免头部受到伤害;如果身体向后摔,要先屈膝,屁股坐地,保护好头部。同时避免双手撑地,不然就会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压伤手腕。”通过实例教育,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效果优异。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陶冶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操,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基础与有力保障。由此,我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出发,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与课后锻炼中渗透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锻炼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建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博览,2009(5).
[2]杨学达,王晓春.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安全 自我保护
古语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讲授知识、传递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更为关键。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方面,由于体育课程本身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点,且运动场地灵活、运动量大、运动幅度大,在教学过程与锻炼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敏感阶段与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规范正确的体育动作,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科学合理的安全锻炼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一、多察善问,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作为一个运动型、户外型的学科,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只要做好示范,教授运动知识就可以了。然而,我以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危险意识,启发学生多思多问,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困难与问题,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在一次课上,我要进行耐力与爆发力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在训练前先进行适当的引导:“我们今天的课要进行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比赛爬那段楼梯,好吗?”由于我指向的是学校的一段旧楼梯,安全系数不高,并不适合运动。学生观察后回答:“不好,那段楼梯比较窄,而且很陡,不适合集体训练。听说之前有人在那边跑,还摔倒了呢!”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观察,自主地发现问题了。我接着引导:“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折返跑接力比赛。”“这个主意不错。”我点头称赞,并接着问:“那我们可以开始比赛了吗?”学生答:“可以了!”我摇头提醒:“剧烈运动前要先热身才不容易受伤。”
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回避不安全的运动场所,规避不安全的运动行为,提高了学生运动的安全性。
二、明确规则,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著名作家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体育活动也有其特有的规则和秩序,严格按照设定规则进行体育活动是保障学生安全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转变的时期。他们个性叛逆,不喜束缚。在体育运动中,兴头上来,很容易漠视规则随意行事,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讲好各个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将体育运动规则牢记心中,形成纪律性,严格遵守规则,降低体育运动风险。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做“跳山羊”这个活动时,就非常注重向学生强调跳山羊必须注意的关键点。首先,跳山羊的同学一定不能随意摇晃身体,要将双手放在脚踝处保持稳固的三角形态。另外,跳山羊的同学必须遵守秩序,上一个同学跳完了,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跑,避免因为“抢跳”造成碰撞损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规则,我还编了个顺口溜:“跳山羊,要注意;手放平,抓脚踝;不摇晃,不乱动;慢慢来,不抢跑;安全跳,记心中。”
三、实例教育,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规避各类运动风险,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但是运动的损伤有时还是无法预计,还是在所难免。我们在遇到这类突发情况时,除了迅速做出应对,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处理损伤之外,还应保持冷静,合理分析、总结,将它变成体育安全教育的优秀资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实例,将它们进行转化,如,利用情景剧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上,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一个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不小心摔倒,压伤了手腕。学生乱作一团,七嘴八舌地议论。我迅速赶到,进行应急处理。在事情处理完之后,我将学生集合在一起,以刚刚发生的事情为例子让学生思考跑步摔倒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是“脚滑了”,有的学生说是被东西绊倒了,还有的学生说是注意力不集中才会摔倒。我将他们的答案进行整理后引导学生:“体育课跑步的时候,因为操场上人多,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避免碰撞和摔伤。当摔倒发生时,如果身体向前摔,要屈膝下蹲,尽量避免头部受到伤害;如果身体向后摔,要先屈膝,屁股坐地,保护好头部。同时避免双手撑地,不然就会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压伤手腕。”通过实例教育,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效果优异。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陶冶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操,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基础与有力保障。由此,我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出发,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与课后锻炼中渗透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锻炼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建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博览,2009(5).
[2]杨学达,王晓春.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