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谈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20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虽然土地流转能给“失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租赁收益,但是对于拖家带口的农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失地”农民再就业就尤为重要了,他不仅关乎社会稳定,而且与“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并且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也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民 失地 土地流转 再就业
  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1.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农民之所以称为农民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公民,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
  2.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土地不仅作为生产资料存在,而且也承担了相当分量的社会保障的职能。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
  1.城镇化导致的建设用地挤占农村耕地。我国虽然为耕地划出了18亿亩的红线,相关法律也严格禁止城建用地非法挤占农村耕地,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土地的粗放化利用,造成了客观上存在大量的建设用地挤占农村耕地的现象。
  2.部分农民实际“失去”土地。一方面虽然部分农民仍然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是由于农业耕作比较收益较低,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部分土地的撂荒,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较多。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部分农民发现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远比土地撂荒要合适。撂荒和土地流转使许多农民在实际上“失去”了土地,仅作为土地名义上的承包经营者。
  3.二元体制的逐步瓦解推动了传统农业耕作体系的变动。在传统的城乡二元分离的体制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可以说农民与土地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但是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瓦解了城乡分离的二元体制,城乡一体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农民与土地的联系被弱化,传统的农业耕作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失地农民再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农民失去土地就是去了谋生的手段和渠道,因此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就成了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农民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而这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2.失地农民再就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目前,我过得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家庭经营的小农业生产,获取的收益有限。而农民各种主客观条件下在失去土地后实现再就业,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还有对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的追求。
  3.失地农民再就业有利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农民失地后,部分留在当地就业成为产业工人或者从事其他第三产业,成為脱离土地的新农民,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村委会到社区居委会,农村居民向社区居民转变提供了动力。而另一部分失地农民则进入到城镇就业,从事二三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也发生分化,部分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农村,他们不仅带回了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收入,而且也把在城镇工作生活中积累的资金技术、开阔的眼界和更先进的生活方式带回了农村,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而另一部分坚守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则转变成城镇居民,他们在城镇中娶妻生子,购房居住落地生根,其子女也成为了新市民,彻底与农村土地和农业生产分离开来。总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四、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的举措
  1.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是土地流转实现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相对经济发展程度而言是滞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土地的所有权的主体的虚置,而我过得社会会性质又决定了我国土地的基本性质不能改变。因此,就需要从土地的使用权的转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实现使用权的主体明晰,收益有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流转的高效和可持续,也才能建设起成熟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2.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离土不离乡。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土地逐步进行集约利用,或者从事高效农业生产,或者从事农产品加工,或者从事农业服务业,或者开设乡镇企业,总之土地的整体收益获得提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进行这些生产活动。这时,“失去”土地的农民,有劳动能力的,部分选择外出打工者,部分就可以实现就地就业,成为产业工人,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工作,真正实现离土不离乡,失地而不失业。
  3.完善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目前,我国失地农民获得职业培训主要有两大途径,即由政府部门举办的职能性培训和由各类培训机构组织的市场性培训。当然,由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市场性培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政府部门举办的职能性培训应该成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现实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但是还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各地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机构,根据服务的主体的不同,由妇联、人社、科协、共青团、教育、扶贫等不同部门负责。虽然这些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都是偏重“失地”农民群体的某一部分,如妇联主要负责培训妇女、团委负责青年农民培训等,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时限性和临时性。因此,整合各级各类政府职能部门的培训职能,形成一体化、常态化的“失地”农民培训机制,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技术支持。
  4.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问题是一个长久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失地”农民子女的未来出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减小城乡间学校的差异系数,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公平。确保“失地”农民的子女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质的教育,不让“失地”农民的子女输在起跑线。由于农民职业的承继性,农民的子女往往仍然从事农业生产,而通过教育成为农民后代脱离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最有效途径。从此种意义来讲,教育公平也是打破农民阶层固化,实现“失地”农民及其子女再就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五、结语
  现阶段,农民“失去”土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为“失地”农民创造条件实现再就业具有诸多的正向作用。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职能机构,应该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民就地实现就业;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着力,拓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恒.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6(07).
  [2]颜廷军.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贺鑫.农民需要再就业[J].当代农村财经,2004(7).
  [4]刘凯.杨博儒.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必要性[J].科学导报,2015(7).
  [5]黄瑞玲.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工程类大学生,职业技能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相关企业了解公司需求,分析高校培养存在的问题,利用暑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完成企业调查和学生实习方案研究,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生 职业技能 企业调查 实习方案  一、引言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对半导体的集成电路产
期刊
摘 要:农家书屋等书屋是党和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之一,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约占全国人口70%的农牧民之读书问题;有鉴于此,对农家书屋等各类书屋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代图书馆界之重要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当代图书馆学争论问题:笔者从管理角度探其功能:农家书屋是“文化扶贫的重要场所之一”;农牧民的“第二课堂”!并非“败笔”——在此与一些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分析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研究提高全民保险意识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指示,建立我国的保险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高 全民 保险 意识  一、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  在许多发达国家,保险已经进入成熟阶
期刊
摘 要:城镇化发展是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对当地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城镇化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农村消费市场  一、城镇化发展概述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
期刊
摘 要:常州市处于长江三角洲,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小微企业在促进常州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常州经济的重要主体。本文对常州市小微企业进行调研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制约常州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突破措施 。  关键词:小微企业 问题 培育机制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
期刊
摘 要:就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它关系到民生大计。然而人们对就业观这一概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否科学、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状况,并无疑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就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闪离”现象更为严重,亟待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干预,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及指导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相对理性的就业观念,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人职匹配,实现相对充分、高质量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运动补剂配伍服用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机理,在营养干预下,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陕西省重竞技队女子举重运动员8人进行实验,运动员共进行12周训练,并同时进行营养干预。结论:不同运动补剂配伍使用可以全面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血睾酮水平和肌肉重量,提高运动员的挺、抓举成绩。  关键词:举重运动员 血睾酮 血红蛋白 血尿素氮 血
期刊
摘 要:海洋经济时代背景下,谋划“海洋+旅游”融合发展“一盘棋”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本文将结合旅游资源相关理论,对海南西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从产品设计、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角度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海南海洋旅游产业统筹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南西部 海洋旅游资源 开发 对策  海洋旅游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推动
期刊
摘 要:目前,吉首市物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物流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物流枢纽功能凸显、物流业从业人数增加、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而在吉首市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上,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信息化的条件与能力以及人才培养和储蓄能力。因此,要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增强对外竞争能力;发展物流产业集群,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构建
期刊
摘 要:本文拟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期望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就业期望,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与实际用人反馈,针对学生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展开相对性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就业期望 安徽财经大学  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尘埃落定。客观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要求着广大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劳动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