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南京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南京与国际经济间的交流,吸引大量高质量的国际资本不断流入,借助外资经济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与升级。南京市利用外资的重点是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
关键词:FDI;区位选址;博弈;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11-0029-03
南京社会要实现和谐发展,在江苏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中走在前头,除了依靠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一内部必要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国际经济间的交流,大力吸引和高效利用优质FDI,不断强化FDI这一“外生变量”的内生化,提高南京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一、南京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南京市通过实施“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向国际资本要生产力”的发展战略,把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南京“富民强市、争先进位”的重中之重,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使得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FDI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南京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500多家,合同外资210.5亿美元,直接实际利用外资116.8亿美元。纵观近年来FDI引进的总体状况,外商在宁投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FDI主体来源集中
当前,投资于南京的国际资本主要来自于亚洲的港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其次是欧美地区。2002年,来宁实际投资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为香港、德国、美国、台湾省、荷兰,也就是说,来宁投资的主体来源较为集中,主要以港台地区和美国为主,这就使得本市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大,总体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2.FDI产业分布重点转移
多年来,全市吸引的FDI绝大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社会服务项目、房地产业项目。近几年来外商投资略有变化,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南京的支柱产业,同时,南京在招商引资中,开始重点导向软件开发、光纤通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行业,以带动本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3.FDI方式发生变化
从投资形式来看,外商在宁投资方式主要以合资企业为主,但近年来外商“独资化”倾向较为明显,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外资垄断或垄断迅速扩大的势头。另外,南京还采用了BOT、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来吸引FDI。
近些年来,南京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资质量问题,这主要包括外资本身的质量问题和外资利用的质量问题,前者是指相当部分外资来源于港台地区而不是欧美发达国家,整体技术含量偏低;后者是指外资主要投向于外贸加工业和制造业而非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本上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和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不能完全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体系。二是引资规模问题,这主要是从横向比较即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内来看,南京的外商投资规模还远远低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区,而且与某些城市的相对差距在拉大。
那么,南京究竟如何更多更好地吸引和利用优质FDI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对FDI区位选址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二、FDI区位选址因素分析
一直以来,为了追求FDI的经济溢出效应,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吸引利用FDI。然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条件下,FDI主体即跨国公司在决定其资本投向即进行区位选址时,要受到以下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FDI主体自身能力、战略定位、跨国公司间的社会网络及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博弈
首先,FDI主体自身能力对区位选址具有前提性的影响。具有垄断优势(Hymer,1960)的跨国公司在区位选址时,更多的是考虑在哪些地区能充分利用其自身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受成本影响较少。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所有权优势突出的跨国公司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商务成本较高但区位优势明显的经济发达地区投资,而所有权优势不突出的跨国公司则可能会选择去南京等商务成本相对不高的城市或中西部地区。
其次,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更多的是从其自身战略角度出发的,即主要为了获取市场和资源,因此,跨国公司的区位选址与它对该地区的战略评估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对某地区进行战略评估时会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出于成本因素,成本优势是跨国公司在选址初期考虑的首要因素;二是人力资源因素,任一跨国公司特别是技术研发型公司在区位选址时对当地人力资源状况都会极为关注;三是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效应通常会对FDI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第三,跨国公司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全球化过程是一种不同地区间产业社群的网络关系,而跨国公司间所形成的这种社会网络关系对于集群企业的内部稳定性有着很大的作用。McCann et al(2002)认为,集群可分为三种类型,而其中企业间存在的这种社会网络系统是最为稳定的,因此说如何通过维护和促进跨国公司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来吸引更多FDI的进入是“引资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同样会影响其区位选择。根据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跨国企业为保证其在东道国市场上的寡头垄断优势,会将互相追随作为一种预防策略,以抵消抢先者可能得到的任何优势。因此,任何一家寡头企业的先期FDI行为势必引起其他寡头的被迫性反应——后续成批的FDI行为。另外,对于全球性行业来说,跨国公司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战略协调的需要,往往会在竞争者的主要获利区投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产品或服务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达到牵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因此,公司间的战略博弈也会引发FDI行为。
2.东道国区位条件及地方政府间的“引资博弈”
关于东道国区位条件对跨国公司区位选址的影响,主要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政策、产业基础、法律法规、税收优惠等方面。
从客观因素来看,跨国公司投资选址初期更多的是考虑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毋庸置疑,在地理位置上与“核心区域”邻近的城市和地区在吸引跨国投资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在外资公司选址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会形成“核心一外围”体系(CPS),即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围绕“核心”区域形成的“核心一外围”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的大量集中而导致商务成本大幅上升,跨国公司倾向于在靠近核心区域的地区或城市选址;同时,“种子”型跨国公司在选择核心区域后,会吸引一大批“群生”企业跟进,这二者都有利 于形成新的FDI相对集中的外围区域。对于南京而言,其优势在于不但靠近核心区域城市(上海、苏州),而且在核心区域的有效辐射范围内,因此,要大力吸收利用外资,就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南京的这一优势。
而从主观因素来讲,FDI最为看重的是当地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研究表明,各省市执行引进FDI优惠政策时间上的差异对FDI的流入有显著影响(张立等,2002)。同时,如果某地区拥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特别是当它开始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那么该地区也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对象。因为产业集聚一方面预示着该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另一方面“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会随着集聚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加强。也就是说,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城市一般会获得更多的投资,而跨国公司的“扎推”又会进一步强化该地区的产业集聚机制,即地区产业集聚与FDI流人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互动关系。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各地方政府在引资过程中会展开博弈,特别当两个地区间其它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大时,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引资博弈中,政策变量(如地租、税收等)往往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竞争砝码,即看谁的政策优惠力度更大。从短期来说,各地方政府主要是在土地转让、税收政策等方面下功夫;而从长期来看,各地方政府会在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人力培训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以便有效吸引FDI进入。例如,上海政府在2003年4月出台的“173工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政府引资博弈行为,其目的是为了阻挡外资更多地流向江浙一带。
3.地方政府与FDI主体之间的博弈
在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外商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作为投资方来说,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利润必然成为其追求的最大目标,换言之,跨国公司希望在投资后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有利资源(包括市场),以维持并强化其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它会逼迫东道方不断作出让步,以寻求尽可能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则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FDI溢出效应(如技术、管理等),并尽力打破外商的垄断性优势,以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地方竞争力。正是双方在目标上的这些差异导致了博弈,但二者间存在更多的是利益互补性,因此这时双方追求的应该是“互赢”。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中国地方政府间“引资博弈”的长期存在,往往会使得地方政府在与跨国公司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吸引FDI的对策建议
南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本地实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在扩大引资规模的同时,战略性地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于外资利用质量的提高,使得“引资经济”能有力促进南京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国际化的进程。而要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吸引优质FDI的进入,南京必须从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址的因素着手,做好各方面的前期配套工作。
1.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
就目前情况来看,南京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政策因素、外商管理和服务水平、法律法规等“软件”方面还略显不足。因此,今后的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配套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的同时,应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这主要包括:从政府本身来讲,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战略政策上来讲,要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发挥南京独具的人文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文化比较优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经济文化环境;在服务配套方面,努力提高对外商的服务水平,搞好外商物流后勤服务工作,打造一个有利于外商投资经营的环境;从法制建设上讲,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以便为外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同时也要切实保障本地应有的合法权益;等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南京对FDI的吸引力,而且也能增加与跨国公司谈判的砝码。
2.做好产业战略规划和引导
产业基础是跨国公司进入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而南京工业经济的国际化首先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产业,因此首先必须做好产业战略规划工作和加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改进和提高产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在引资过程中要结合战略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吸引产业链长、行业关联性强的“种子”型跨国企业的落户,并使其能与本地生产体系对接,密切本地生产系统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建立和扩大本地供应链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本地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促进主导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化,而且有可能使南京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如苏州IT产业)。另外,要尽可能培育和维护跨国公司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利用它来扩大引资规模和促进产业集聚。
3.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国内市场对外资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将从“成本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即从重视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转到重视当地的市场容量。因此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限制,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增强与“核心区域”的经济联系,通过区域内、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实行互补,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大可能拓展南京市的发展空间和扩大本地市场容量。同时要充分利用上海这一核心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和抓住“沿江开发战略”的契机,通过发展“核心”,带动“外围”,通过“外围”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核心”的发展,形成以CP结构为特征的强化机制,从而促进“新核心”一南京的崛起。
4.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通过“科教兴市”战略,加强高校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南京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地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利用南京高等教育发达、科技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人才高地,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进入,促进本地产业链向高端扩张,大力推动南京工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实现南京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浩 宇
关键词:FDI;区位选址;博弈;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11-0029-03
南京社会要实现和谐发展,在江苏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中走在前头,除了依靠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一内部必要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国际经济间的交流,大力吸引和高效利用优质FDI,不断强化FDI这一“外生变量”的内生化,提高南京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一、南京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南京市通过实施“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向国际资本要生产力”的发展战略,把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南京“富民强市、争先进位”的重中之重,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使得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FDI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南京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500多家,合同外资210.5亿美元,直接实际利用外资116.8亿美元。纵观近年来FDI引进的总体状况,外商在宁投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FDI主体来源集中
当前,投资于南京的国际资本主要来自于亚洲的港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其次是欧美地区。2002年,来宁实际投资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为香港、德国、美国、台湾省、荷兰,也就是说,来宁投资的主体来源较为集中,主要以港台地区和美国为主,这就使得本市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大,总体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2.FDI产业分布重点转移
多年来,全市吸引的FDI绝大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社会服务项目、房地产业项目。近几年来外商投资略有变化,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南京的支柱产业,同时,南京在招商引资中,开始重点导向软件开发、光纤通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行业,以带动本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3.FDI方式发生变化
从投资形式来看,外商在宁投资方式主要以合资企业为主,但近年来外商“独资化”倾向较为明显,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外资垄断或垄断迅速扩大的势头。另外,南京还采用了BOT、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来吸引FDI。
近些年来,南京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资质量问题,这主要包括外资本身的质量问题和外资利用的质量问题,前者是指相当部分外资来源于港台地区而不是欧美发达国家,整体技术含量偏低;后者是指外资主要投向于外贸加工业和制造业而非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本上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和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不能完全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体系。二是引资规模问题,这主要是从横向比较即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内来看,南京的外商投资规模还远远低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区,而且与某些城市的相对差距在拉大。
那么,南京究竟如何更多更好地吸引和利用优质FDI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对FDI区位选址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二、FDI区位选址因素分析
一直以来,为了追求FDI的经济溢出效应,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吸引利用FDI。然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条件下,FDI主体即跨国公司在决定其资本投向即进行区位选址时,要受到以下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FDI主体自身能力、战略定位、跨国公司间的社会网络及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博弈
首先,FDI主体自身能力对区位选址具有前提性的影响。具有垄断优势(Hymer,1960)的跨国公司在区位选址时,更多的是考虑在哪些地区能充分利用其自身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受成本影响较少。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所有权优势突出的跨国公司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商务成本较高但区位优势明显的经济发达地区投资,而所有权优势不突出的跨国公司则可能会选择去南京等商务成本相对不高的城市或中西部地区。
其次,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更多的是从其自身战略角度出发的,即主要为了获取市场和资源,因此,跨国公司的区位选址与它对该地区的战略评估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对某地区进行战略评估时会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出于成本因素,成本优势是跨国公司在选址初期考虑的首要因素;二是人力资源因素,任一跨国公司特别是技术研发型公司在区位选址时对当地人力资源状况都会极为关注;三是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效应通常会对FDI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第三,跨国公司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全球化过程是一种不同地区间产业社群的网络关系,而跨国公司间所形成的这种社会网络关系对于集群企业的内部稳定性有着很大的作用。McCann et al(2002)认为,集群可分为三种类型,而其中企业间存在的这种社会网络系统是最为稳定的,因此说如何通过维护和促进跨国公司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来吸引更多FDI的进入是“引资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同样会影响其区位选择。根据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跨国企业为保证其在东道国市场上的寡头垄断优势,会将互相追随作为一种预防策略,以抵消抢先者可能得到的任何优势。因此,任何一家寡头企业的先期FDI行为势必引起其他寡头的被迫性反应——后续成批的FDI行为。另外,对于全球性行业来说,跨国公司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战略协调的需要,往往会在竞争者的主要获利区投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产品或服务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达到牵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因此,公司间的战略博弈也会引发FDI行为。
2.东道国区位条件及地方政府间的“引资博弈”
关于东道国区位条件对跨国公司区位选址的影响,主要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政策、产业基础、法律法规、税收优惠等方面。
从客观因素来看,跨国公司投资选址初期更多的是考虑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毋庸置疑,在地理位置上与“核心区域”邻近的城市和地区在吸引跨国投资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在外资公司选址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会形成“核心一外围”体系(CPS),即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围绕“核心”区域形成的“核心一外围”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的大量集中而导致商务成本大幅上升,跨国公司倾向于在靠近核心区域的地区或城市选址;同时,“种子”型跨国公司在选择核心区域后,会吸引一大批“群生”企业跟进,这二者都有利 于形成新的FDI相对集中的外围区域。对于南京而言,其优势在于不但靠近核心区域城市(上海、苏州),而且在核心区域的有效辐射范围内,因此,要大力吸收利用外资,就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南京的这一优势。
而从主观因素来讲,FDI最为看重的是当地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研究表明,各省市执行引进FDI优惠政策时间上的差异对FDI的流入有显著影响(张立等,2002)。同时,如果某地区拥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特别是当它开始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那么该地区也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对象。因为产业集聚一方面预示着该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另一方面“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会随着集聚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加强。也就是说,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城市一般会获得更多的投资,而跨国公司的“扎推”又会进一步强化该地区的产业集聚机制,即地区产业集聚与FDI流人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互动关系。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各地方政府在引资过程中会展开博弈,特别当两个地区间其它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大时,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引资博弈中,政策变量(如地租、税收等)往往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竞争砝码,即看谁的政策优惠力度更大。从短期来说,各地方政府主要是在土地转让、税收政策等方面下功夫;而从长期来看,各地方政府会在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人力培训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以便有效吸引FDI进入。例如,上海政府在2003年4月出台的“173工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政府引资博弈行为,其目的是为了阻挡外资更多地流向江浙一带。
3.地方政府与FDI主体之间的博弈
在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外商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作为投资方来说,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利润必然成为其追求的最大目标,换言之,跨国公司希望在投资后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有利资源(包括市场),以维持并强化其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它会逼迫东道方不断作出让步,以寻求尽可能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则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FDI溢出效应(如技术、管理等),并尽力打破外商的垄断性优势,以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地方竞争力。正是双方在目标上的这些差异导致了博弈,但二者间存在更多的是利益互补性,因此这时双方追求的应该是“互赢”。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中国地方政府间“引资博弈”的长期存在,往往会使得地方政府在与跨国公司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吸引FDI的对策建议
南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本地实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在扩大引资规模的同时,战略性地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于外资利用质量的提高,使得“引资经济”能有力促进南京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国际化的进程。而要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吸引优质FDI的进入,南京必须从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址的因素着手,做好各方面的前期配套工作。
1.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
就目前情况来看,南京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政策因素、外商管理和服务水平、法律法规等“软件”方面还略显不足。因此,今后的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配套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的同时,应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这主要包括:从政府本身来讲,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战略政策上来讲,要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发挥南京独具的人文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文化比较优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经济文化环境;在服务配套方面,努力提高对外商的服务水平,搞好外商物流后勤服务工作,打造一个有利于外商投资经营的环境;从法制建设上讲,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以便为外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同时也要切实保障本地应有的合法权益;等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南京对FDI的吸引力,而且也能增加与跨国公司谈判的砝码。
2.做好产业战略规划和引导
产业基础是跨国公司进入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而南京工业经济的国际化首先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产业,因此首先必须做好产业战略规划工作和加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改进和提高产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在引资过程中要结合战略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吸引产业链长、行业关联性强的“种子”型跨国企业的落户,并使其能与本地生产体系对接,密切本地生产系统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建立和扩大本地供应链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本地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促进主导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化,而且有可能使南京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如苏州IT产业)。另外,要尽可能培育和维护跨国公司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利用它来扩大引资规模和促进产业集聚。
3.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国内市场对外资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将从“成本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即从重视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转到重视当地的市场容量。因此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限制,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增强与“核心区域”的经济联系,通过区域内、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实行互补,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大可能拓展南京市的发展空间和扩大本地市场容量。同时要充分利用上海这一核心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和抓住“沿江开发战略”的契机,通过发展“核心”,带动“外围”,通过“外围”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核心”的发展,形成以CP结构为特征的强化机制,从而促进“新核心”一南京的崛起。
4.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通过“科教兴市”战略,加强高校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南京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地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利用南京高等教育发达、科技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人才高地,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进入,促进本地产业链向高端扩张,大力推动南京工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实现南京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浩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