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我利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人文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愿与参加教改的同仁在此切磋,以便把课程改革实验稳定地推进到底;同时也积累了点滴经验,愿与大家共勉。
合作与协作,是二十一世纪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音乐学习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环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如果由于偏重于合作的形式而缺乏对合作内涵的深刻认识,则在实施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时就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合作的优势来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就会造成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小组讨论正好成了学生一个放任自流、思想开小差的机会,最后往往以一两个“好”学生的回答作总结性发言,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失去意义。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增强合作学习中个体的责任感,并引导他们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开展的适时、适度,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果缺乏了这些要素,合作学习就可能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更谈不上合作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把握好合作学习的火侯则成了教师统筹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决不可掉以轻心。
三年实践,我感触最深的有下列三点体验:
一、合作置于学生出现争执间。
争执时,孩子们会激情涌动,各持己见,千方百计要说服对方,此时,孩子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因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这时引入合作学习,往往会看到一場好戏的出演。如在欣赏《公鸡和母鸡》的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对公鸡母鸡的叫声及形象意见不一而产生争议,此时,我便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心中的公鸡、母鸡形象。孩子们顿时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用自己的声音创造出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公鸡、母鸡的形象。在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不仅充分感受了乐曲的音乐形象,同时也开阔了每一个人的思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放在孩子的共识中。
音乐课有别于其它课程之处在于往往需要表演,而要在表演中取得满意效果,这个合作就需要求得他们之间的共识。为此,通常在表演前我都是让同学们自由组织,自己选择自己组的成员。如:在教完歌曲《小红帽》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小红帽”的故事的了解,以小组的形式创编出一个小小音乐剧。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红帽、阴险狡猾的大灰狼在小组中诞生了,分别以唱歌、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动作协调、表情到位,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这种情况一般放在高段教学。除了抓准合作时机,开展好合作学习,我认为还应关注一下合作中的细节,才可有效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首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要合理。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其次,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较好。小组内各成员间由于性别、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正是因为每个组内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共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最后,合作学习的内容难易应当适中。假如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原先激发的兴趣有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自己很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这与我们教学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合作就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布了。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所以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
合作与协作,是二十一世纪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音乐学习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环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如果由于偏重于合作的形式而缺乏对合作内涵的深刻认识,则在实施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时就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合作的优势来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就会造成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小组讨论正好成了学生一个放任自流、思想开小差的机会,最后往往以一两个“好”学生的回答作总结性发言,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失去意义。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增强合作学习中个体的责任感,并引导他们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开展的适时、适度,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果缺乏了这些要素,合作学习就可能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更谈不上合作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把握好合作学习的火侯则成了教师统筹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决不可掉以轻心。
三年实践,我感触最深的有下列三点体验:
一、合作置于学生出现争执间。
争执时,孩子们会激情涌动,各持己见,千方百计要说服对方,此时,孩子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因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这时引入合作学习,往往会看到一場好戏的出演。如在欣赏《公鸡和母鸡》的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对公鸡母鸡的叫声及形象意见不一而产生争议,此时,我便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心中的公鸡、母鸡形象。孩子们顿时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用自己的声音创造出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公鸡、母鸡的形象。在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不仅充分感受了乐曲的音乐形象,同时也开阔了每一个人的思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放在孩子的共识中。
音乐课有别于其它课程之处在于往往需要表演,而要在表演中取得满意效果,这个合作就需要求得他们之间的共识。为此,通常在表演前我都是让同学们自由组织,自己选择自己组的成员。如:在教完歌曲《小红帽》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小红帽”的故事的了解,以小组的形式创编出一个小小音乐剧。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红帽、阴险狡猾的大灰狼在小组中诞生了,分别以唱歌、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动作协调、表情到位,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这种情况一般放在高段教学。除了抓准合作时机,开展好合作学习,我认为还应关注一下合作中的细节,才可有效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首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要合理。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其次,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较好。小组内各成员间由于性别、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正是因为每个组内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共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最后,合作学习的内容难易应当适中。假如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原先激发的兴趣有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自己很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这与我们教学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合作就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布了。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所以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