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依据认知心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教学活动如何走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初步探索学生认知心理路径,追本溯源,打造多维通道,着力核心知识的结构化,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不同思维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路径,概括出“解决问题”教学的一般操作范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路径
一、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从核心素养视角看,教学时并非仅仅只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指通过“问题”为载体而实施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教学旨向是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因此,“解决问题”教学是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观察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或许存在着以下弊端:
1.教学中的“模式化”现象。“解决问题”教学步骤往往是:“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的”“解答正确吗”等等,这样固定的套路让学优生感觉索然无味,同时也让部分学生明白即使自己不能完成,一会也会有老师和同学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模式化”现象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案的编写意图,对教学内容的所承载内涵价值和其对学生思维培养的目标,都缺乏深刻的理解。
2.教学中的“假体验”现象。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足或者说存在“假体验”的现象。学生的问题探索中在过程中虽然有解题策略的交流,但因为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充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真正展开,缺少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二、探寻“解决问题”教学的现实路径
(一)路径一:基于学生认知心理设计“解决问题”教学
1.追本溯源,厘清三“问”
(1)知识本源问题。教材往往带有丰富素材和情境,深刻理解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的数学本质,准确把握学科本源问题,教师才清楚自己到底是“教什么”。
(2)学习起点问题。要实现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哪里,困惑会是什么,教学才能真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3)探究引领问题。这是教学层面的核心问题,与情境设计相结合,让学生能自发的进入“有意思”的问题探索。教师要设计好探究引领问题必须深入思考知识本源问题,也就是“教什么”,还有思考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才能明白自己该“怎么教”。
2.打造多维通道,拉长问题体验
(1)构建“半结构化”开放式情境
突破单纯文字问题的形式,采用“半结构化”开放式任务情景的方式提出问题,是问题呈现的优化途径。研究发现,在“半结构化”的开放式任务情境中问题提出和解决活动往往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2)创设“支点”,拉长思维过程
学生思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在思维过程的“支点”,学生借助这个“支点”来学会思维,慢慢提高必要的数学素养。这个“支点”就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材料,搭建思维的“支点”,就是帮助学生跳过一个个心理上的“坎”,学生在不断完成新问题的挑战中,慢慢积累数学经验,沉淀数学素养。
3.沟通“联系”,着力核心知识的结构化
教材将“解决问题”的教学知识贯穿于各种新的、熟悉或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因此,“解决问题”教学需立足于核心知识、方法,可以看作是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联系和沟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运用中形成体系。
(二)路径二:基于不同的思维目标设计“解决问题”教学
1.以感受数学策略方法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形成逐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常用的有画图、列表、模拟操作、假设、逆推、简化等策略。
以感受数学策略方法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教学路径如下:
策略优化和对比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在不断地对比体验中感受策略优化,是多次的交替,最后概括提升,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2.以深化核心知识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
以深化核心知识、概念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通俗的讲就是某个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理解这个知识。这个深化理解的过程,是立足于核心知识,通过联系沟通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
以深化数学核心知识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教学路径如下:
其中,“比”和“联”的过程并非是单一的,可以有多次的對比沟通,概括提升的交替,最后同化新问题,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三、学以致用,达成“解决问题”教学的多层面效果
(一)学生层面:增强问题策略意识,培养多元的数学能力
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的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数学思维随着学生主体知识经验的不断完善得到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生体验,获得了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的过程,达成知识、思维、情感和谐统一。
(二)教师层面:提升科研能力,形成“解决问题”教学新思路
教师通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关注,立足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内涵本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路径会有更全方位的了解,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德江.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指导策略构建[J].《小学教学》,2007(10)
[2]唐彩斌.从小学数学视角探讨核心素养的双重关系与四大意识.《小学数学教师》2016(7、8)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路径
一、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从核心素养视角看,教学时并非仅仅只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指通过“问题”为载体而实施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教学旨向是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因此,“解决问题”教学是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观察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或许存在着以下弊端:
1.教学中的“模式化”现象。“解决问题”教学步骤往往是:“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的”“解答正确吗”等等,这样固定的套路让学优生感觉索然无味,同时也让部分学生明白即使自己不能完成,一会也会有老师和同学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模式化”现象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案的编写意图,对教学内容的所承载内涵价值和其对学生思维培养的目标,都缺乏深刻的理解。
2.教学中的“假体验”现象。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足或者说存在“假体验”的现象。学生的问题探索中在过程中虽然有解题策略的交流,但因为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充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真正展开,缺少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二、探寻“解决问题”教学的现实路径
(一)路径一:基于学生认知心理设计“解决问题”教学
1.追本溯源,厘清三“问”
(1)知识本源问题。教材往往带有丰富素材和情境,深刻理解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的数学本质,准确把握学科本源问题,教师才清楚自己到底是“教什么”。
(2)学习起点问题。要实现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哪里,困惑会是什么,教学才能真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3)探究引领问题。这是教学层面的核心问题,与情境设计相结合,让学生能自发的进入“有意思”的问题探索。教师要设计好探究引领问题必须深入思考知识本源问题,也就是“教什么”,还有思考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才能明白自己该“怎么教”。
2.打造多维通道,拉长问题体验
(1)构建“半结构化”开放式情境
突破单纯文字问题的形式,采用“半结构化”开放式任务情景的方式提出问题,是问题呈现的优化途径。研究发现,在“半结构化”的开放式任务情境中问题提出和解决活动往往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2)创设“支点”,拉长思维过程
学生思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在思维过程的“支点”,学生借助这个“支点”来学会思维,慢慢提高必要的数学素养。这个“支点”就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材料,搭建思维的“支点”,就是帮助学生跳过一个个心理上的“坎”,学生在不断完成新问题的挑战中,慢慢积累数学经验,沉淀数学素养。
3.沟通“联系”,着力核心知识的结构化
教材将“解决问题”的教学知识贯穿于各种新的、熟悉或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因此,“解决问题”教学需立足于核心知识、方法,可以看作是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联系和沟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运用中形成体系。
(二)路径二:基于不同的思维目标设计“解决问题”教学
1.以感受数学策略方法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形成逐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常用的有画图、列表、模拟操作、假设、逆推、简化等策略。
以感受数学策略方法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教学路径如下:
策略优化和对比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在不断地对比体验中感受策略优化,是多次的交替,最后概括提升,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2.以深化核心知识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
以深化核心知识、概念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通俗的讲就是某个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理解这个知识。这个深化理解的过程,是立足于核心知识,通过联系沟通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
以深化数学核心知识为目标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教学路径如下:
其中,“比”和“联”的过程并非是单一的,可以有多次的對比沟通,概括提升的交替,最后同化新问题,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三、学以致用,达成“解决问题”教学的多层面效果
(一)学生层面:增强问题策略意识,培养多元的数学能力
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的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数学思维随着学生主体知识经验的不断完善得到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生体验,获得了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的过程,达成知识、思维、情感和谐统一。
(二)教师层面:提升科研能力,形成“解决问题”教学新思路
教师通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关注,立足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内涵本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路径会有更全方位的了解,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德江.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指导策略构建[J].《小学教学》,2007(10)
[2]唐彩斌.从小学数学视角探讨核心素养的双重关系与四大意识.《小学数学教师》2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