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高等体育院校,长期以来,首都体育学院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体育、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抓好服务地方工作,为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学院的稳步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牢固树立主动为首都建设服务的意识,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高度重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牢固树立主动为首都建设服务的意识
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增强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北京提出“首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对首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首都体育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将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为首都建设作贡献。“十一五”期间,学院党委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体育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促进学院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体育、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将服务社会作为学院的重要办学职能和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而高度重视、系统推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学院党委着眼于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功能中新的增长点、竞争的战略高地和实现学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积极推进。
2.适应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增强为首都建设服务的能力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院累计投入2亿多元完成了十几项基础设施改造和教学设施建设工程,新增办学用地140亩,新建学生公寓、综合体育馆26,500万平方米,添置上千万元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器材,教学训练场馆达20个。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先进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院服务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加强学科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3年来,共引进和接收各类专业人才70人。目前,学院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教师队伍的71%,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0个,北京市学术(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6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学院服务首都提供了师资保证。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升学科专业的总体实力和水平。体育教育训练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适时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休闲体育及体育表演等新的专业。各专业均确立了人才培养的自身优势,为服务首都提供了专业支撑。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构建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的学生实践教学体系。随着国际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迅速增多。学院将体育竞赛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体育赛事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构建起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部分构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协调统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服务首都提供了人才培养保证。
积极发挥办学优势,全面服务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1.充分发挥学院整体优势,全方位“参与奥ig’’“服务奥运”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院举全校之力,圆满完成赛事训练和竞赛服务工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院共承担了体操、跆拳道、柔道、水球、足球5个项目和盲人柔道1个残奥会项目的训练任务,接待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11,190人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500名国内外记者。
圆满完成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学院共有1,200名志愿者直接参与奥运会服务工作,学生志愿者的比例在首都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600名志愿者参与残奥会的服务工作。志愿者们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奥组委的好评。
圆满完成奥运文化传播工作。学院承担奥运图书馆任务,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唯一的图书馆,完成了接待记者查询图书资料、阅读期刊报纸等任务。作为北京奥运培训基地,圆满完成了5,000名奥林匹克教育骨干师资培训任务,赴100多所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宣传。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学术大会,接待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学者。建立了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成为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世人展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圆满完成了奥运科技攻关工作。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了奥运会国家赛艇队和射击队的科技攻关工作,为这些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协作奖”,有3名教授获得“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一等奖”。
2.发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圆满完成国庆群众游行任务
2009年,学院承担了国庆60周年体育发展方阵群众游行任务和广场晚会演出任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训练”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系统的组织和高效、严格的训练,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国庆群众游行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学院被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总指挥部授予“最佳组织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同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集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庆游行训练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生工作系统和训练工作系统两个渠道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学生的文明素养与综合能力获得了新的提升。国庆训练期间,受到表彰的学生达2,991人次。实现了国庆群众游行任务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丰收。
3.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大型体育
牢固树立主动为首都建设服务的意识,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高度重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牢固树立主动为首都建设服务的意识
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增强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北京提出“首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对首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首都体育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将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为首都建设作贡献。“十一五”期间,学院党委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体育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促进学院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体育、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将服务社会作为学院的重要办学职能和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而高度重视、系统推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学院党委着眼于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功能中新的增长点、竞争的战略高地和实现学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积极推进。
2.适应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增强为首都建设服务的能力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院累计投入2亿多元完成了十几项基础设施改造和教学设施建设工程,新增办学用地140亩,新建学生公寓、综合体育馆26,500万平方米,添置上千万元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器材,教学训练场馆达20个。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先进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院服务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加强学科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3年来,共引进和接收各类专业人才70人。目前,学院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教师队伍的71%,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0个,北京市学术(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6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学院服务首都提供了师资保证。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升学科专业的总体实力和水平。体育教育训练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适时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休闲体育及体育表演等新的专业。各专业均确立了人才培养的自身优势,为服务首都提供了专业支撑。
适应首都发展需要,构建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的学生实践教学体系。随着国际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迅速增多。学院将体育竞赛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体育赛事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构建起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部分构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协调统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服务首都提供了人才培养保证。
积极发挥办学优势,全面服务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1.充分发挥学院整体优势,全方位“参与奥ig’’“服务奥运”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院举全校之力,圆满完成赛事训练和竞赛服务工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院共承担了体操、跆拳道、柔道、水球、足球5个项目和盲人柔道1个残奥会项目的训练任务,接待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11,190人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500名国内外记者。
圆满完成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学院共有1,200名志愿者直接参与奥运会服务工作,学生志愿者的比例在首都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600名志愿者参与残奥会的服务工作。志愿者们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奥组委的好评。
圆满完成奥运文化传播工作。学院承担奥运图书馆任务,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唯一的图书馆,完成了接待记者查询图书资料、阅读期刊报纸等任务。作为北京奥运培训基地,圆满完成了5,000名奥林匹克教育骨干师资培训任务,赴100多所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宣传。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学术大会,接待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学者。建立了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成为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世人展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圆满完成了奥运科技攻关工作。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了奥运会国家赛艇队和射击队的科技攻关工作,为这些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协作奖”,有3名教授获得“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一等奖”。
2.发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圆满完成国庆群众游行任务
2009年,学院承担了国庆60周年体育发展方阵群众游行任务和广场晚会演出任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训练”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系统的组织和高效、严格的训练,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国庆群众游行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学院被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总指挥部授予“最佳组织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同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集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庆游行训练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生工作系统和训练工作系统两个渠道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学生的文明素养与综合能力获得了新的提升。国庆训练期间,受到表彰的学生达2,991人次。实现了国庆群众游行任务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丰收。
3.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大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