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后进学生就像是一只受了伤、暂时脱离了雁群的孤雁,本文笔者主要从“尊重差异”、“循序渐进”、“允许反复”、“因材施教”四个方面简要谈了自己在做转化后进生工作时的思考与感受,希望能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起到一点指引作用。
关键词: 尊重差异;循序渐进;允许反复;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57-01
一、尊重差异,不漠然歧视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只要有人群存在,就总有好中差之分。更何况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以及社会诱惑力的不同,学生中间自然会呈现出领先与落后的区别,也自然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旷课、上网吧、打架等不良行为。然而教师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更是这批工程师中的优秀代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正视学生存在的这些差异,并努力去帮助学生改掉或去除这些问题,而绝不能漠视之,并歧视之。
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而自我控制能力又差,所以他们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耐心去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为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小李,他是我们班的学习优秀生,由于成绩优异,他经常被老师表扬,或许是“一白遮百丑”的缘故,我们忽略了他的德行教育,直到有一天,一个学生和我闲聊时我才知道原来小李平时在教室里经常以帮同学做作业来赚取钱财。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没有逃避问题,也没有因为他是学习上的“好学生”而为其掩盖问题,更没有大肆地批评责骂。我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入手,了解他是否很需要钱,同时力求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其次找小李到安静的地方让他进行自我剖析,说说这么做的原因以及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是我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对他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二、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要经历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而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需要细水长流,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尤其是在转化后进学生的问题上,更是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们不能要求经常上网吧的孩子一下子就戒网,但我们可以让“经常”变为“偶尔”,直至“难得”;我们无法让一个厌学、经常旷课、惹是生非的孩子一下子就做爱学习的好学生,但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寻找到学校的乐趣,愿意待在学校,其次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将注意力向学校转移,再次就是逐步引导孩子向“好”字一步步靠拢。
成功转化后进学生是一项大而艰巨的任务,要一下子解决它并非易事,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并逐个击破,最终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允许反复,不虎头蛇尾
任何不良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要改变乃至完全克服坏习惯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学生是随时在变化发展的对象,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转化问题。
好多年前我班一个男生周某,家庭离异,性格孤僻、冷漠,还与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经常逃课、旷课。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先是利用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制定《班级公约》的良好契机,在思想上约束他,其次是大用“爱心”招——中午帮他打饭、放学请他到我家吃饭、帮他辅导功课等来感化他,他明显有了进步。可是一段时间的转变后,没过多久他就恶习重演了。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很失望,很生气,觉得付出这么多努力居然白费了。但当时另一个声音也告诉我:如果现在放弃,那么之前的努力还真就白费了,但如果能够坚持不放弃,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那么之前的努力就会有成效。于是我坚持着对周某的教育,坚持着对周某的关心与帮助,整整一个学期之后,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周某——成绩大幅提升、精神状态饱满、乐观积极的阳光少年。
四、因材施教, 不千篇一律
(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教师需要对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了如指掌,比如初中学生,他们开始面对人生的第二生长期,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情感冲动外露易偏激,自我成人感意识增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不完全。了解了这一特点,我们往往就容易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行为表现。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阵地,因此,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的了解,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前提与保障。或许是经济导致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活跃,现在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比较普遍,而这些家庭的增加,使得很多孩子可能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教育并非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它必须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施力,缺少家庭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不得力的教育,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要做的首要一点也是紧要一点就是要争取家庭教育的力量。如果把家庭教育分为三个等级:得力、不得力、反作用,我们就要努力让家庭教育取得“得力”的效果,即使达不到“得力”,至少也不能是“反作用”。我班的严某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他跟著父亲,可是父亲也是个大忙人,经常不在家,这就养成了严某不负责任、好玩、打游戏、旷课的坏习惯。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我首先是和其父亲取得联系,在无所作用的情况下,我开始联系其母亲,希望母亲能够经常去看看孩子,幸运的是母亲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于是我们就在母亲的帮助下逐渐转变着言某。
(三)了解学生的交友圈。
同学之间的影响力往往大于我们教师对其的教育力。因此后进生的交友圈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另一信息源。知道他和哪些同学交往,会让我们更准确的分析出问题的产生源。在其身边安排“卧底”,也是我们转化后进生时的一个有力招数。原来我班有一个男生,为人“无拘无束”,没一刻消停,一下课,最喜欢的就是和一些男生混在一起,吵吵闹闹,一了解,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于是我就帮他重新安排位置,将其安排在一群女生中间,这群女生要么成绩优异、知书达理,要么安静文雅、勤奋 翅翱翔的念头,精心呵护,正确治疗,终有一天,孤雁会展开双翅,回到集体的怀抱。
参考文献
[1]赵洪良.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7,(04):161.
关键词: 尊重差异;循序渐进;允许反复;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57-01
一、尊重差异,不漠然歧视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只要有人群存在,就总有好中差之分。更何况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以及社会诱惑力的不同,学生中间自然会呈现出领先与落后的区别,也自然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旷课、上网吧、打架等不良行为。然而教师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更是这批工程师中的优秀代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正视学生存在的这些差异,并努力去帮助学生改掉或去除这些问题,而绝不能漠视之,并歧视之。
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而自我控制能力又差,所以他们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耐心去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为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小李,他是我们班的学习优秀生,由于成绩优异,他经常被老师表扬,或许是“一白遮百丑”的缘故,我们忽略了他的德行教育,直到有一天,一个学生和我闲聊时我才知道原来小李平时在教室里经常以帮同学做作业来赚取钱财。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没有逃避问题,也没有因为他是学习上的“好学生”而为其掩盖问题,更没有大肆地批评责骂。我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入手,了解他是否很需要钱,同时力求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其次找小李到安静的地方让他进行自我剖析,说说这么做的原因以及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是我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对他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二、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要经历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而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需要细水长流,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尤其是在转化后进学生的问题上,更是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们不能要求经常上网吧的孩子一下子就戒网,但我们可以让“经常”变为“偶尔”,直至“难得”;我们无法让一个厌学、经常旷课、惹是生非的孩子一下子就做爱学习的好学生,但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寻找到学校的乐趣,愿意待在学校,其次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将注意力向学校转移,再次就是逐步引导孩子向“好”字一步步靠拢。
成功转化后进学生是一项大而艰巨的任务,要一下子解决它并非易事,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并逐个击破,最终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允许反复,不虎头蛇尾
任何不良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要改变乃至完全克服坏习惯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学生是随时在变化发展的对象,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转化问题。
好多年前我班一个男生周某,家庭离异,性格孤僻、冷漠,还与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经常逃课、旷课。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先是利用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制定《班级公约》的良好契机,在思想上约束他,其次是大用“爱心”招——中午帮他打饭、放学请他到我家吃饭、帮他辅导功课等来感化他,他明显有了进步。可是一段时间的转变后,没过多久他就恶习重演了。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很失望,很生气,觉得付出这么多努力居然白费了。但当时另一个声音也告诉我:如果现在放弃,那么之前的努力还真就白费了,但如果能够坚持不放弃,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那么之前的努力就会有成效。于是我坚持着对周某的教育,坚持着对周某的关心与帮助,整整一个学期之后,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周某——成绩大幅提升、精神状态饱满、乐观积极的阳光少年。
四、因材施教, 不千篇一律
(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教师需要对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了如指掌,比如初中学生,他们开始面对人生的第二生长期,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情感冲动外露易偏激,自我成人感意识增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不完全。了解了这一特点,我们往往就容易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行为表现。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阵地,因此,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的了解,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前提与保障。或许是经济导致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活跃,现在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比较普遍,而这些家庭的增加,使得很多孩子可能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教育并非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它必须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施力,缺少家庭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不得力的教育,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要做的首要一点也是紧要一点就是要争取家庭教育的力量。如果把家庭教育分为三个等级:得力、不得力、反作用,我们就要努力让家庭教育取得“得力”的效果,即使达不到“得力”,至少也不能是“反作用”。我班的严某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他跟著父亲,可是父亲也是个大忙人,经常不在家,这就养成了严某不负责任、好玩、打游戏、旷课的坏习惯。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我首先是和其父亲取得联系,在无所作用的情况下,我开始联系其母亲,希望母亲能够经常去看看孩子,幸运的是母亲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于是我们就在母亲的帮助下逐渐转变着言某。
(三)了解学生的交友圈。
同学之间的影响力往往大于我们教师对其的教育力。因此后进生的交友圈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另一信息源。知道他和哪些同学交往,会让我们更准确的分析出问题的产生源。在其身边安排“卧底”,也是我们转化后进生时的一个有力招数。原来我班有一个男生,为人“无拘无束”,没一刻消停,一下课,最喜欢的就是和一些男生混在一起,吵吵闹闹,一了解,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于是我就帮他重新安排位置,将其安排在一群女生中间,这群女生要么成绩优异、知书达理,要么安静文雅、勤奋 翅翱翔的念头,精心呵护,正确治疗,终有一天,孤雁会展开双翅,回到集体的怀抱。
参考文献
[1]赵洪良.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7,(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