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阅读文章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对于中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文章类型变得更加丰富,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小学生只有掌握朗读技巧,才能品味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进而通过阅读文章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 中年级教学 作用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而朗读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朗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为中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更大的帮助。
1. 朗读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还没有掌握多种文学鉴赏方法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会逐渐沉浸在文字中,进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层剖析,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哲理与感情。
除此之外,新的课程改革方向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朗读正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内容中“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同时通过口与脑的协调应用实现自身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步增长。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内容是现代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指导内容之一。小学生自身的情感虽然丰富,但由于文学储备不足,在朗读文章时往往无法迅速捕捉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造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观看钱塘江春潮的真实视频录像。学生可以在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潮水涌来时的波涛汹涌,同时感受到潮水自身带有的蓬勃气势。这样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就能够更加轻松地捕捉到作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内心的情感。
2.2 开展朗读专题训练增强小学生朗读能力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師可以将每周的一节自习课改为朗读专项练习课,然后给学生带来更加立体化的朗读教学指导。首先,很多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并没有动脑,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把文章读了出来,根本无法起到足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将一些内容新颖有趣的课外文章引入到专题训练课上。然后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结合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寻找文章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新故事的吸引下,更加专注地朗读文章内容,从而养成认真读文章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计划。教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发音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来完善自身的朗读方式。例如在读句训练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并不是学生的阅读速度,而是学生阅读的准确率。在读字训练中,教师就更应该关注中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发音情况。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将一些特殊的发音方式引入到训练中。就以“鸟儿”这个词为例,这里面的“儿”因为音变现象要读成轻音。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两种读法的差异性,这样学生就能对这部分知识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3 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艺术
中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只有规范自身的朗读方式,才能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进而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朗读方式。例如在朗读一些诗句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诗句的平仄节奏进行断句。就以《望洞庭》这首诗为例,教师不仅要读出这首诗中的平仄节奏,在读到“磨”“和”“螺”等字时还可以适当地拉长音节,并且引导学生感受诗句尾字蕴含的韵味。
2.4 开展朗读活动提高学生朗读素养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活动的方式,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近几年来“朗读”本身就是一个越发炙热的话题,央视为了推广朗读也推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观看节目的方式学习朗读技巧,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部组织朗读大赛。这样小学生就会主动提高自身的朗读技巧,同时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中实现自身朗读水平的显著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正视朗读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影响,进而通过全方位的朗读指导实现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5):108-112.
[2] 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4):244+246.
[3] 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7):2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 中年级教学 作用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而朗读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朗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为中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更大的帮助。
1. 朗读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还没有掌握多种文学鉴赏方法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会逐渐沉浸在文字中,进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层剖析,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哲理与感情。
除此之外,新的课程改革方向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朗读正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内容中“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同时通过口与脑的协调应用实现自身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步增长。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内容是现代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指导内容之一。小学生自身的情感虽然丰富,但由于文学储备不足,在朗读文章时往往无法迅速捕捉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造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观看钱塘江春潮的真实视频录像。学生可以在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潮水涌来时的波涛汹涌,同时感受到潮水自身带有的蓬勃气势。这样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就能够更加轻松地捕捉到作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内心的情感。
2.2 开展朗读专题训练增强小学生朗读能力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師可以将每周的一节自习课改为朗读专项练习课,然后给学生带来更加立体化的朗读教学指导。首先,很多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并没有动脑,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把文章读了出来,根本无法起到足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将一些内容新颖有趣的课外文章引入到专题训练课上。然后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结合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寻找文章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新故事的吸引下,更加专注地朗读文章内容,从而养成认真读文章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计划。教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发音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来完善自身的朗读方式。例如在读句训练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并不是学生的阅读速度,而是学生阅读的准确率。在读字训练中,教师就更应该关注中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发音情况。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将一些特殊的发音方式引入到训练中。就以“鸟儿”这个词为例,这里面的“儿”因为音变现象要读成轻音。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两种读法的差异性,这样学生就能对这部分知识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3 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艺术
中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只有规范自身的朗读方式,才能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进而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朗读方式。例如在朗读一些诗句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诗句的平仄节奏进行断句。就以《望洞庭》这首诗为例,教师不仅要读出这首诗中的平仄节奏,在读到“磨”“和”“螺”等字时还可以适当地拉长音节,并且引导学生感受诗句尾字蕴含的韵味。
2.4 开展朗读活动提高学生朗读素养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活动的方式,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近几年来“朗读”本身就是一个越发炙热的话题,央视为了推广朗读也推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观看节目的方式学习朗读技巧,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部组织朗读大赛。这样小学生就会主动提高自身的朗读技巧,同时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中实现自身朗读水平的显著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正视朗读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影响,进而通过全方位的朗读指导实现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5):108-112.
[2] 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4):244+246.
[3] 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