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的陷阱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册,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68.00元
  我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读完了约60万言的《李宗仁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对民国史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都是李宗仁的一家之言,但的确可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
  印象最深的是李宗仁本人的经历。如果李氏所言尽实,则其堪称“完人”。李宗仁出身卑微,不大爱读书,就读军校后从军,在两广的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后来领导白崇禧、黄绍竑等年轻将领统一广西。之后,又毅然归顺广东革命政府,而不图割据;并独自抵挡唐继尧的滇军,保卫了当时孙中山留下的仅存名号的大元帅府。李宗仁促成两广统一后,又力促北伐。他在《回忆录》中叙述,蒋介石等广东政要都反对北伐,是他说服李济深后,广东才不得不开始北伐的。同时,桂军已入湘作战,支援唐继尧抵抗吴佩孚。北伐似乎就是李宗仁促成的。北伐成功后,与阎锡山、冯玉祥不同,李宗仁服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并长居南京,但仍不能消除蒋的猜忌。“武汉事变”后,桂军被中央军击垮,李宗仁逃回广西,养精蓄锐,准备抗日。之后在第五战区。成功领导整合了蒋介石最头痛的各路杂牌军,屡战屡捷,功勋卓著,如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等。李宗仁因此成了近代史上一大关键人物。广西一直是一个偏僻贫瘠的边境省份,而从中长成的桂军,却一直是民国后半期仅次于中央军的第二大军事力量,不能不说明李宗仁卓越的治军才华。1949年,他在蒋介石下野后担任代总统,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失败后赴美,在抗日时期的老属下唐德刚博士(当时在第五战区服役)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本《回忆录》。1965年《回忆录》付印前夕,李宗仁回到大陆,一个过气的代总统,突然又风光了一回。叶落归根,算得善终。
  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李宗仁做错过事,所有错都是蒋介石的。但“完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倾向于以一种有利的角度叙述自己。
  以前只知道李宗仁的妻子是郭德洁,《回忆录》也只提到了郭。其实,李宗仁的第一任妻子叫李秀文,两人1911年结婚。1923年,李宗仁认识郭德洁后,大力追求,于1924年结婚。两位夫人曾同处过一段时间,李秀文的失望落寞可想而知。1927年,北伐前夕,李宗仁安排李秀文与他们的儿子李幼邻到香港居住,从此再未生活在一起;郭德洁则组织女子工作队,随军北伐,进行宣传、看护、慰劳;期间,李宗仁与蒋介石结金兰换帖时,也只署了自己和郭德洁。在李宗仁的时代,三妻四妾也不是影响品节和声望的事,只是在《回忆录》中对原配妻子只字不提,多少有些不公平。
  如果说两个妻子的事只是德公的私事,不提反显得《回忆录》作为政治活动经历的历史作品的严肃性。但实际上还有重大的军政事件没有提及,典型的就是“王公度事件”。
  1937年9月14日,正当桂军准备北上抗日之际,李宗仁下令枪决他的心腹干将王公度。一时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回忆录》对此只字不提。1966年,程思远和刘仲容陪同李宗仁在北戴河避暑,有一天,刘问李,当年德公为什么杀王公度?李宗仁始终不吭一声。后有学者研究,在蒋桂大战以及中原大战中,桂系顷刻瓦解,蒋介石对桂军将领的重金收买是一个重要原因。于是,李宗仁也搞起特务统治,监视属下,负责此事的便是王公度。王公度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扩张势力,得罪了很多桂军将领,桂系内部矛盾激化。等到抗日军兴,桂系首脑纷纷出桂抗日,王公度可能成尾大不掉之势,在众多属下的强烈要求下,于是最终下令枪决之。王公度确有不法之迹,李宗仁枪毙他也说得过去,之所以在《回忆录》中只字不提,因为一提王公度,就会引出李宗仁授意的特务活动,这当然是与其光辉形象相背离的。
  还有一点疑问在此提出:《回忆录》中,1943年9月,李宗仁被任命为汉中行营主任,可后来查证出,其实是1945年2月。这么重大而又容易核查的日期如果错了,很难相信会逃出唐德刚先生的法眼,他对李宗仁的记忆错误通常会有错必纠的。有的学者认为,李宗仁这是为了逃避1945年豫湘桂大溃败中第五战区的责任。可溃败发生在1945年3月,2月即离职的他并不用因此承担责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抗日之初,李宗仁即预言欧战将会爆发;爆发后,又预言英法将会速败,还预言日本会南进,与美国开战,则中国抗日必胜。这种高明的见识现在很难考证出是当时即有的。回忆时把后来的认识加入之前的经历也是常有的。
  在历史研究中,回忆录是重要的一手史料,但却又是一手史料中最不可靠的。除了当事人因年代久远容易记错外,有意无意地为自己文过饰非,漏记或错记,都是使之成为信史材料最大的障碍。《李宗仁回忆录》文采一流,但更像是历史小说,不可尽信。否则,便会不自觉地掉到自传的陷阱中。
其他文献
挖掘视角独特的经学选题  在如今人们的印象中,四书五经所呈现的圣贤形象跟我们似乎有些距离。但我们一旦真正深入进去,跟古圣古贤们做一番亲切的晤谈,则不难发现,古圣古贤距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明代通俗文化大家冯梦龙以其特有的经学素养为我们亲切讲解,使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观照古圣古贤们的为人处事,以及他们给我们现如今的教育意义。  人们知道冯梦龙的大名,似乎大多由于看过所谓“三言两拍”的缘故;其实,冯氏除“
袁立敏,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教师。   “学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我们经常会提到“学情分析”,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判,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个体间的特点与能力的差异,它应该不仅只指教师课前的分析,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结合学情,对教学效
这些年来,关于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著述,虽不能说是汗牛充栋,但也是林林总总蔚然可观,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就已经没有空间了。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毛泽东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新的史料的披露又为毛泽东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出版界已有若干相关著述相继面世。在各种新版或再版的有关毛泽东的书籍中,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回看毛泽东》一书尤值一读。  该书作者罗平汉是中
《民主四讲》的心灵折射。    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即使是中国古代“为民作主”的“民主”之治,其中也内含了为百姓主持正义的意味。自近来“人民主权”之民主观的萌发与东传,“民主”遂为有识之士的政治“魔镜”,其中折射了令无数先贤激情不已的奋斗和牺牲。无论是作为价值观念,还是实在的政治制度,抑或是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民主所带来的世界革新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何为民主?我们在哪条思维轨道上来表达民主?民主
当“喜剧艺术”最终沦落为“搞笑技术”,人们在相声场子除去震荡肚囊宣泄感官之外,还能有艺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表现人物的快乐吗?而艺术带给人们的种种快乐,都缘由并依傍着真实的快乐。这“真实”既是现实也是历史的,既是存在也是想象的,既是情感也是理性的。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悲剧、喜剧、正剧只不过审视生活的方式和角度略有不同,真实同样是它们的生命。悲剧是仰视的、正剧是平视的,而喜剧是俯视的。由于喜剧艺术反映
文章概述了欧文合作公社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认为欧文的社会改革思想核心概念是“联合劳动”,但在整个体系中,这一概念用不同的劳动加以表述,说明其核心概念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它是理论假说。科学假说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能仅仅因为欧文自身实践的失败就认为他的思想是“空想”的。正是欧文思想激发了世界各地劳动者进行合作运动的实践热情,并不断地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文。《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学习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奇想”的不断变化,从而进入诗人所创造的丰富而浪漫的想象世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反复诵读,结合声情培养语感,同时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交游)和读书经验来反复探求和品鉴《蜀道难》的奇思妙想。让
评王泽龙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    中国现代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图景中处在十分特殊的位置,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急先锋,在语言、形式的现代性方面最具创新性,并在此后三十年的发展中坚持这种创新精神,突破了白话与文言、自由与格律、传统与现代等重重困扰,走出了一条在继承中发展的稳健的路。  与此对应的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仅次于小说研究,是整个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镇。近二十多年来的新诗研究形成
一、改换标题感知文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桥边的老人》,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他的名篇《老人与海》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大家有印象吗?  生: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  师:是的,就是这句话。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海明威的作品,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有一点与《老人与海》是相同的,哪一点?  生:老人。  师:是的,题目中都有“老人”,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换一下,换成“老人与(
唐诗向来为研究之热点,同时亦为研究之难点。因为研究论著汗牛充栋,名著宏论触目皆是,几使后人无有容喙之地。吴光兴先生的《八世纪诗风:探索唐诗史上的“沈宋的世纪”(705—8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版,以下简称“吴著”)一书却在视角、方法和史料上都有不凡创获,整体性地推进了当下的唐诗研究。  “沈宋的世纪”的崭新视角  唐诗发展的解释模式有多种,但明代高棅的初、盛、中、晚“四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