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算是一种边心算边口说的计算。当学生的口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技能时,即学生具有能够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通过思维而推出计算结果的主观条件,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口算教学,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才能有利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突出口算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细节,为口算教学铺路搭桥
口算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单调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要培养学生口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1.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建立良好的数感,可以为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我多让学生用数说一说自己身上的数(如10个手指头,2只耳朵等),教室里的数,生活中的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遵循规律,悉心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教学中不应追求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好些学生不能直接口算,我允许学生数手指、用小棒等学具帮助计算,在这种直观性的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出得数。
二、关注过程,促口算思维的形成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段重要的求知历程。
1.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操作学具时,需要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同时动手操作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操作使人脑的思维得到发展。有人试验得出:人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是听和看,只能掌握百分之五十,加上动手的话,则能掌握百分之九十。
2.比较算法,理清口算思路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训练的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知识进行对比。如:25 30=与25 3=,前者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即十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首先在例题教学里比较两题的计算,使学生初步知道计算过程的不同点;然后再比较学具操作过程和计算时的思考。这种比较能让学生理清不同情况的计算思路,掌握算法,也渗透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有益于竖式的教学。
3.重视估算,监控口算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教学口算的同时教学估算,要求学生不算出结果,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在能进行口算的基础上引导估算,是对口算结果的一个检验和监控,为口算的正确率做保障。
三、关注练习,促口算技能的形成
学生学习了口算方法就晾在一边,不多进行练习,不能提高口算能力,口算技能就得不到发展。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1.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利用卡片、口算卡、实物投影仪等媒体,让学生通过眼看、脑算,再说出得数。而听算是教师直接口述算式来让学生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训练中,将视算与听算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对听算成绩的分析反馈口算的熟练程度,帮助教师把握训练进度。
2.游戏因素
游戏在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运用一些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常用的游戏有: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这些游戏都是一年级小朋友非常乐于参与的,在练习口算时穿插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不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大胆改革,要勇于探索口算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口算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促使学生口算技能的生成。而且口算基础知识的练习要经常进行,要长期进行,要有趣味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锻炼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将口算本领“技能化”之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小学)
一、关注细节,为口算教学铺路搭桥
口算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单调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要培养学生口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1.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建立良好的数感,可以为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我多让学生用数说一说自己身上的数(如10个手指头,2只耳朵等),教室里的数,生活中的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遵循规律,悉心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教学中不应追求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好些学生不能直接口算,我允许学生数手指、用小棒等学具帮助计算,在这种直观性的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出得数。
二、关注过程,促口算思维的形成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段重要的求知历程。
1.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操作学具时,需要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同时动手操作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操作使人脑的思维得到发展。有人试验得出:人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是听和看,只能掌握百分之五十,加上动手的话,则能掌握百分之九十。
2.比较算法,理清口算思路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训练的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知识进行对比。如:25 30=与25 3=,前者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即十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首先在例题教学里比较两题的计算,使学生初步知道计算过程的不同点;然后再比较学具操作过程和计算时的思考。这种比较能让学生理清不同情况的计算思路,掌握算法,也渗透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有益于竖式的教学。
3.重视估算,监控口算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教学口算的同时教学估算,要求学生不算出结果,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在能进行口算的基础上引导估算,是对口算结果的一个检验和监控,为口算的正确率做保障。
三、关注练习,促口算技能的形成
学生学习了口算方法就晾在一边,不多进行练习,不能提高口算能力,口算技能就得不到发展。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1.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利用卡片、口算卡、实物投影仪等媒体,让学生通过眼看、脑算,再说出得数。而听算是教师直接口述算式来让学生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训练中,将视算与听算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对听算成绩的分析反馈口算的熟练程度,帮助教师把握训练进度。
2.游戏因素
游戏在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运用一些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常用的游戏有: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这些游戏都是一年级小朋友非常乐于参与的,在练习口算时穿插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不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大胆改革,要勇于探索口算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口算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促使学生口算技能的生成。而且口算基础知识的练习要经常进行,要长期进行,要有趣味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锻炼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将口算本领“技能化”之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