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纵观文言文教学现状,情况并不乐观。本文从文言教学现状谈起,提出了以朗读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以"文"和"言"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两个翅膀,而使处于低谷的文言文教学如雄鹰般腾飞起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朗读 语言 内容
文言文是中华之精华,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正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但纵观文言文教学现状,情况并不乐观。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法呆板,学了不用,大量机械的识记背诵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难情绪,甚至谈文言色变,文言文成了灰色教学,暗淡无光。
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灰色误区,让文言文教学也亮丽起来呢?笔者认为:以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始终,把文言文中的"言"和"文"有机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定会开出美丽的花。
1.重预习强归纳,读通文义
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将,学生多感生疏,加之大量晦涩难懂的字词,让学生感到困惑,缺乏兴趣。基于此因,多数教师特别重视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这样做固然夯实基础,但这样教学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误认为文言文只要掌握了字词死记硬背就行了。久而久之便对这样简单机械识记文言词句产生了厌烦情绪。更者学生只掌握了课内的文言文,并不能触类旁通,真正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以诵读为突破口疏通文义,培养学生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读清句读,明确哪里该停顿断句,哪里不该停顿断句,在此基础上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并有意进行分类归纳常规词语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运用(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及古汉语常识,把握内容梗概。课上教师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再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预习的习惯。同时教师亦可创设竞赛平台,在小组竞赛中检查学习归纳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与文本对话,品读美感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从字词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就不能说是语文课了。教师应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适当的鉴赏和评价。即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进行"言"的教学,还要进行"文"的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重课文分析,轻情感体悟,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文言文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品味文章的形、意、情、理,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理解的认识转化。
2.1朗读感受美。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学习文言文在粗略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既要读出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美,又要读出文章的语势和美感,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以《陋室铭》为例,在优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不觉陋室之陋,但觉陋室之雅。
2.2品读探寻美。文言文是古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积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学文言文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根据文言文本特点,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思想观点、人物形象、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各方面探寻文本的亮点美点,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探寻文章骈散结合的音韵美和作者如何托物言志,以莲的形象比拟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志趣;学习游记类文章引领学生体味文章事、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体味诸子们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及论述的严密逻辑性,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
2.3议读品味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就要放手让学生试着与文本对话,读,说,评,议,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
学了《马说》引导学生围绕人才与社会环境谈看法;学了《鱼我所欲也》让学生评论生与义的辩证关系;学了《五柳先生传》品评五柳先生的品格……让学生理解文章要旨的基础上,谈个人看法与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
3.迁移运用,比较阅读
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经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中的迁移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短小精美的"姊妹篇",让学生巩固迁移所学文言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活用中真正获得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愚公移山》就可以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较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学习《晏子使楚》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他篇目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
总之,让文言文教学插上朗读的翅膀,既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整理,又注重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相信文言文教学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朗读 语言 内容
文言文是中华之精华,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正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但纵观文言文教学现状,情况并不乐观。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法呆板,学了不用,大量机械的识记背诵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难情绪,甚至谈文言色变,文言文成了灰色教学,暗淡无光。
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灰色误区,让文言文教学也亮丽起来呢?笔者认为:以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始终,把文言文中的"言"和"文"有机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定会开出美丽的花。
1.重预习强归纳,读通文义
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将,学生多感生疏,加之大量晦涩难懂的字词,让学生感到困惑,缺乏兴趣。基于此因,多数教师特别重视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这样做固然夯实基础,但这样教学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误认为文言文只要掌握了字词死记硬背就行了。久而久之便对这样简单机械识记文言词句产生了厌烦情绪。更者学生只掌握了课内的文言文,并不能触类旁通,真正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以诵读为突破口疏通文义,培养学生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读清句读,明确哪里该停顿断句,哪里不该停顿断句,在此基础上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并有意进行分类归纳常规词语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运用(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及古汉语常识,把握内容梗概。课上教师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再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预习的习惯。同时教师亦可创设竞赛平台,在小组竞赛中检查学习归纳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与文本对话,品读美感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从字词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就不能说是语文课了。教师应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适当的鉴赏和评价。即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进行"言"的教学,还要进行"文"的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重课文分析,轻情感体悟,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文言文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品味文章的形、意、情、理,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理解的认识转化。
2.1朗读感受美。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学习文言文在粗略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既要读出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美,又要读出文章的语势和美感,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以《陋室铭》为例,在优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不觉陋室之陋,但觉陋室之雅。
2.2品读探寻美。文言文是古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积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学文言文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根据文言文本特点,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思想观点、人物形象、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各方面探寻文本的亮点美点,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探寻文章骈散结合的音韵美和作者如何托物言志,以莲的形象比拟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志趣;学习游记类文章引领学生体味文章事、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体味诸子们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及论述的严密逻辑性,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
2.3议读品味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就要放手让学生试着与文本对话,读,说,评,议,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
学了《马说》引导学生围绕人才与社会环境谈看法;学了《鱼我所欲也》让学生评论生与义的辩证关系;学了《五柳先生传》品评五柳先生的品格……让学生理解文章要旨的基础上,谈个人看法与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
3.迁移运用,比较阅读
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经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中的迁移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短小精美的"姊妹篇",让学生巩固迁移所学文言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活用中真正获得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愚公移山》就可以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较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学习《晏子使楚》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他篇目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
总之,让文言文教学插上朗读的翅膀,既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整理,又注重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相信文言文教学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