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对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护理干预中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结论:焦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也比较高,临床上护理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焦虑病人;影响;护理效果
焦虑是常见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一方面可以由疾病本身引起,由于患者长期患病内心不免产生自责,日积月累造成心理压抑,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症状;另一方面,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用药病情却没有明显变化,造成患者焦虑。目前,医学界对于焦虑治疗方法较多,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治疗后多数患者容易反复发作,再加上患者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护理,造成患者意志不强,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在焦虑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对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其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39.3±1.2,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2.4年;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36.7±0.8岁,病程在1.2-6.5年,平均病程为4.2±3.1年。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护理方案,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知识,做好患者日常护理。饮食方面,加强患者营养支持,让患者饮食比较有营养的食物,维持身体需要。实验组在护理干预中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精神支持:患者入院后,要及时为病人安置一间病房,并保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尽可能的降低噪音等对患者的影响。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②心理疏导:入院后,向患者分析和解释其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患者焦虑相关疾病的知识,告知患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病人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③放松训练。除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让患者进行锻炼保持放松,这样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④家庭支持:对于患者而言,家庭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观点,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等。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SAS 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见表1。
3.讨论
焦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在精神疾病患者、颈椎病等疾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烦躁,恐慌、缺乏安全感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患者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缺乏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心理相对脆弱,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焦虑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护理模式中的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日常心理护理。焦虑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再加上患者长期治疗心理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避免患者拒绝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间。(2)病房心理护理。焦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更多的时间在病房中度过,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加强焦虑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3)加强患者锻炼,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盲目兴奋、侥幸等心理,再加上部分患者心理素质不好,再加上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等,难免会出现厌恶或过激行为。此时,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向他们宣传一些治愈病例,安排与一些治愈患者沟通,交流治疗心得,坚定他们的信念。在患者病情得到恢复后,医护人员还要加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这样既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此外,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测试,对于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SAS 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焦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也比较高,临床上护理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月星,陈晓燕.风湿性焦虑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4):111-113.
[2]邵小丽,姚春艳,姜亚波.浅析护患沟通对预防护理纠纷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07):114-116.
[3]翟谢民,赵润平,庞玉霞,苏珍.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医院管理论坛,2009,(03):142-145.
[4]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心理康复训练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9-40.
[5]李尤拉,毛瑞河,倪跃先,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利用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5(5):358-359.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焦虑病人;影响;护理效果
焦虑是常见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一方面可以由疾病本身引起,由于患者长期患病内心不免产生自责,日积月累造成心理压抑,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症状;另一方面,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用药病情却没有明显变化,造成患者焦虑。目前,医学界对于焦虑治疗方法较多,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治疗后多数患者容易反复发作,再加上患者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护理,造成患者意志不强,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在焦虑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对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其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39.3±1.2,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2.4年;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36.7±0.8岁,病程在1.2-6.5年,平均病程为4.2±3.1年。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护理方案,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知识,做好患者日常护理。饮食方面,加强患者营养支持,让患者饮食比较有营养的食物,维持身体需要。实验组在护理干预中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精神支持:患者入院后,要及时为病人安置一间病房,并保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尽可能的降低噪音等对患者的影响。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②心理疏导:入院后,向患者分析和解释其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患者焦虑相关疾病的知识,告知患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病人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③放松训练。除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让患者进行锻炼保持放松,这样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④家庭支持:对于患者而言,家庭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观点,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等。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SAS 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见表1。
3.讨论
焦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在精神疾病患者、颈椎病等疾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烦躁,恐慌、缺乏安全感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患者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缺乏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心理相对脆弱,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焦虑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护理模式中的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日常心理护理。焦虑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再加上患者长期治疗心理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避免患者拒绝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间。(2)病房心理护理。焦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更多的时间在病房中度过,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加强焦虑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3)加强患者锻炼,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盲目兴奋、侥幸等心理,再加上部分患者心理素质不好,再加上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等,难免会出现厌恶或过激行为。此时,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向他们宣传一些治愈病例,安排与一些治愈患者沟通,交流治疗心得,坚定他们的信念。在患者病情得到恢复后,医护人员还要加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这样既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此外,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测试,对于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SAS 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焦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也比较高,临床上护理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月星,陈晓燕.风湿性焦虑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4):111-113.
[2]邵小丽,姚春艳,姜亚波.浅析护患沟通对预防护理纠纷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07):114-116.
[3]翟谢民,赵润平,庞玉霞,苏珍.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医院管理论坛,2009,(03):142-145.
[4]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心理康复训练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9-40.
[5]李尤拉,毛瑞河,倪跃先,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利用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5(5):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