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国家政策的变化,促使着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新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教学模式改变来促进就业质量提升是目前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质量;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
随着髙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发展,高校入学人数剧增,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随之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差距反应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迫使应用型大学在进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理论与实践接轨,才能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质量。
一、目前教学模式的弊端
1、理论滞后
传统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技术是PPT,虽然是一种信息化手段,较板书有形象生动等优点,但仍是一种传统意义的理论讲授,PPT讲授的理论在行业中在与时俱进,而教授与应用的时差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应用时受到时间的局限。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习惯性的听老师指令学习,课下不能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学习策略,学生自我约束稍差一点,便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得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上,而课堂上若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格,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完全受自制能力的影响了。
3、学习兴趣不浓厚
理论的讲授,即便借助于PPT技术,也无法起到吸引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课程上,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的知识获取又只依赖于知识的接收,课堂更不能充分的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导致学生课上没有施展与发挥的空间,长期以往,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二、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因
1、“互联网+”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实现了课程共享,学生可以通过信息设备第一时间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知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也发生着改变,如何有效的整合网络资源,逐步完善线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阶段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教育,就是将网络这个新媒介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而对于应用型大学,如何借助于“互联网+”开拓学生可实践的内容,增加理论的应用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
2、5G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5G技术已经在对教育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它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特点在逐步变革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5G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再受外界条件的约束,随时的学习,借助虚拟设备就能真实感受到企业实景,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实践了自身的理论知识。这些通过5G技术的体验、交互可以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高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内化。
3、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而大数据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使得数据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通过大数据,教师可以精准捕捉到有用的数据,并进行专业化的加工,使数据可以充分的服务于高等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习惯等建立数据库,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匹配相应课程的行为变成可能。诸如此类,课堂效果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及时追踪,以便教师可以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
三、以就业质量提升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完善教学设备设施
新技术的应用迫使高校必须及时更新机房、教室等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借助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的手段辅助教学,以此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学习动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师、授课方式、学生的契合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生掌握实践能力。
2、重构课程内容与形式
首先,应用型高校要在源头上改变课程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积极搜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料,建构、开发、挖掘课程资源,使课程更具实践性、智能性与交互性,通过丰富、直观的授课,使学生迅速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要积极重构课程模式,改变传统PPT灌输式教育方式,不断拓展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深度,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增加课堂效果的辨识度,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学到实用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解决所学与所用脱节的问题,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应用型本科教学。
3、转变教师角色
“互联网思维”要求高校教师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的教学,向混合式教学转变,同时,逐步改变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带动学生一起学习,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手段,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统筹规划与驾驭能力,让教师的课程在学生的就业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拓宽校企合作方式
企业进校园、学生进企业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还有助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高校的教学要符合企业的运营,企业也需要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即可实现企业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减少学生进企业的各种壁垒,通过课程融入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感知企业,进行实景实践,从而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结语
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服务于教学,更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效应用的今天,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持续研究的一個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岩, 赵立恒.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技创业家, 2014(08):203.
关键词:就业质量;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
随着髙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发展,高校入学人数剧增,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随之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差距反应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迫使应用型大学在进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理论与实践接轨,才能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质量。
一、目前教学模式的弊端
1、理论滞后
传统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技术是PPT,虽然是一种信息化手段,较板书有形象生动等优点,但仍是一种传统意义的理论讲授,PPT讲授的理论在行业中在与时俱进,而教授与应用的时差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应用时受到时间的局限。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习惯性的听老师指令学习,课下不能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学习策略,学生自我约束稍差一点,便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得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上,而课堂上若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格,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完全受自制能力的影响了。
3、学习兴趣不浓厚
理论的讲授,即便借助于PPT技术,也无法起到吸引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课程上,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的知识获取又只依赖于知识的接收,课堂更不能充分的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导致学生课上没有施展与发挥的空间,长期以往,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二、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因
1、“互联网+”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实现了课程共享,学生可以通过信息设备第一时间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知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也发生着改变,如何有效的整合网络资源,逐步完善线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阶段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教育,就是将网络这个新媒介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而对于应用型大学,如何借助于“互联网+”开拓学生可实践的内容,增加理论的应用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
2、5G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5G技术已经在对教育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它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特点在逐步变革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5G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再受外界条件的约束,随时的学习,借助虚拟设备就能真实感受到企业实景,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实践了自身的理论知识。这些通过5G技术的体验、交互可以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高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内化。
3、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而大数据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使得数据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通过大数据,教师可以精准捕捉到有用的数据,并进行专业化的加工,使数据可以充分的服务于高等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习惯等建立数据库,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匹配相应课程的行为变成可能。诸如此类,课堂效果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及时追踪,以便教师可以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
三、以就业质量提升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完善教学设备设施
新技术的应用迫使高校必须及时更新机房、教室等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借助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的手段辅助教学,以此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学习动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师、授课方式、学生的契合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生掌握实践能力。
2、重构课程内容与形式
首先,应用型高校要在源头上改变课程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积极搜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料,建构、开发、挖掘课程资源,使课程更具实践性、智能性与交互性,通过丰富、直观的授课,使学生迅速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要积极重构课程模式,改变传统PPT灌输式教育方式,不断拓展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深度,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增加课堂效果的辨识度,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学到实用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解决所学与所用脱节的问题,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应用型本科教学。
3、转变教师角色
“互联网思维”要求高校教师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的教学,向混合式教学转变,同时,逐步改变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带动学生一起学习,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手段,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统筹规划与驾驭能力,让教师的课程在学生的就业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拓宽校企合作方式
企业进校园、学生进企业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还有助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高校的教学要符合企业的运营,企业也需要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即可实现企业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减少学生进企业的各种壁垒,通过课程融入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感知企业,进行实景实践,从而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结语
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服务于教学,更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效应用的今天,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持续研究的一個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岩, 赵立恒.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技创业家, 2014(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