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美术课标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紧扣儿童认知方式和思维,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校园廊道、展厅、墙面等平台,将学生作品进行不定时展示,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科自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构建美术思维。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美术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常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练”,在“讲——听——练”模式中完成教学内容,而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从喜欢逐渐变成不想画、不知道怎么画?无法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最后演变成学生不喜欢的学科。故而仅凭此种授课形式,难以适应不同时代授课对象的需。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呢?
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曾说到:“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而将校园文化与课堂融合,可以减轻教师校园文化打造的工作量,同时让学生参与文化打造实践活动中,从充满限制的教室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创作,扮演着小小美化师的角色,获取成就感,放飞梦想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逐步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还渗透情感教育的培养。
一、从儿童视角出发:拓展课本知识开展校本课程,合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
儿童视角:本文中的儿童视角是指成人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及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所表露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我们开发了美术学科内课程:《纸艺》,跨学科课程:《四季礼盒》。以学科内《瓦楞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以“普通纸与瓦楞纸有什么不同”为问题驱动,通过学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纸材的肌理效果,以此为主题创作。课后老师輔助,学生根据校园区域性主色调、功能分区等,讨论与作品搭配的展示区域。充分尊重学情,认真解读学生学习需求,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儿童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使活动有广度、有深度,触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喜欢美术课爱上美术课。
例如:在“可爱的大熊猫”教学,学生对大熊猫动态认识都不一样,通过游戏“大比拼”学会很多动态设计,引导学生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与生活结合,创作文创产品;同时在校园中进行橱柜展示,邀请老师和同学进行拍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这一文化阵地来造境,让学生在大的情境中接受教学,使学生在变“死板学习”为“境中学”。
无论是学科内还是跨学科课程,更多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会“我是活动策划者的乐趣”,感受美术创作的喜悦。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使小学美术教学的外衍向校园的自觉渗透,体现了学生为主、学生参与的思想,通过“造境”“组场”“合一”的手法,实现环境育人,不教而教,是活的教育。可见尊重学生,把握学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究,才能用更合适儿童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教育则是儿童教育中运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特色。
我在《四季礼盒——树叶黄了》这一课中,围绕“如何玩转银杏叶”为主线,从找银杏、看银杏、读银杏、画银杏、创银杏等信息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作,有银杏诗、有银杏上作画、有银杏拓片、还有的......课堂轻松而富有乐趣,很多学生下课还意犹未竟呢!
走出学校,在一次教研学习中听过一位美术老师的公开课,感触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震撼。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不同的线条大胆的进行联想,把它创造成一幅构图饱满、充满意境的画,那位资深的男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十分清晰,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其中的游戏。原本以为他只是分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没想到他竟然别出心裁,整堂课采用全班循环竞赛创作的方式来加强对线条的理解。
在游戏教学法中,将美术知识融入游戏,让静态教学转变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知识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从儿童视角出发:发挥多元、创新、连续性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小学美术教学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不同学情的学生,增加学生自评、互评,邀请家长参与,将多个维度纳入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个性化,多方面呈现教学的问题,及时反思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最终形成教学合力。
例如:《大师画,我也画》教学中对梵高的《星月夜》进行赏析,分析大师的技法、用色等特色,以亲子绘画的形式,让家长一起参与创作;课后对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告奋勇的推荐作品,同时对作品进行解说,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以开放、全面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进行评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学生就会从评价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提高了美术综合素养。
四、从儿童视角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美术教育是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生,生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我们把这种差异性分析究因来看,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承认生生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标准,采取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身心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五、帮助学生构建美术思维体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单是强调教授知识点,更注重美术思维体系和框架性知识的构建。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求我们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学情分析,深层次的解读美术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从美术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体现儿童的参与;将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美术知识内容有机连接起来,例如:色彩系列的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深浅色等等知识联系起来,从整体把握,更高层次教授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让学生对艺术美学形成自己的观念,构建艺术思维体系。
总之,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儿童主动参与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需要创新理念,利用校园这一文化阵地,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格局,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儿童心中的“童话小镇”,达到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全燕 多元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3) ;
[2]俞兰 陈潇 从儿童视角看美术教育:《世界家苑学术》2020年第03期;
[3]项枝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电子乐园,2019.
[4]谢红燕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南北桥,2019.
[5]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美术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常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练”,在“讲——听——练”模式中完成教学内容,而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从喜欢逐渐变成不想画、不知道怎么画?无法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最后演变成学生不喜欢的学科。故而仅凭此种授课形式,难以适应不同时代授课对象的需。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呢?
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曾说到:“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而将校园文化与课堂融合,可以减轻教师校园文化打造的工作量,同时让学生参与文化打造实践活动中,从充满限制的教室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创作,扮演着小小美化师的角色,获取成就感,放飞梦想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逐步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还渗透情感教育的培养。
一、从儿童视角出发:拓展课本知识开展校本课程,合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
儿童视角:本文中的儿童视角是指成人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及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所表露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我们开发了美术学科内课程:《纸艺》,跨学科课程:《四季礼盒》。以学科内《瓦楞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以“普通纸与瓦楞纸有什么不同”为问题驱动,通过学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纸材的肌理效果,以此为主题创作。课后老师輔助,学生根据校园区域性主色调、功能分区等,讨论与作品搭配的展示区域。充分尊重学情,认真解读学生学习需求,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儿童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使活动有广度、有深度,触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喜欢美术课爱上美术课。
例如:在“可爱的大熊猫”教学,学生对大熊猫动态认识都不一样,通过游戏“大比拼”学会很多动态设计,引导学生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与生活结合,创作文创产品;同时在校园中进行橱柜展示,邀请老师和同学进行拍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这一文化阵地来造境,让学生在大的情境中接受教学,使学生在变“死板学习”为“境中学”。
无论是学科内还是跨学科课程,更多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会“我是活动策划者的乐趣”,感受美术创作的喜悦。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使小学美术教学的外衍向校园的自觉渗透,体现了学生为主、学生参与的思想,通过“造境”“组场”“合一”的手法,实现环境育人,不教而教,是活的教育。可见尊重学生,把握学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究,才能用更合适儿童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教育则是儿童教育中运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特色。
我在《四季礼盒——树叶黄了》这一课中,围绕“如何玩转银杏叶”为主线,从找银杏、看银杏、读银杏、画银杏、创银杏等信息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作,有银杏诗、有银杏上作画、有银杏拓片、还有的......课堂轻松而富有乐趣,很多学生下课还意犹未竟呢!
走出学校,在一次教研学习中听过一位美术老师的公开课,感触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震撼。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不同的线条大胆的进行联想,把它创造成一幅构图饱满、充满意境的画,那位资深的男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十分清晰,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其中的游戏。原本以为他只是分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没想到他竟然别出心裁,整堂课采用全班循环竞赛创作的方式来加强对线条的理解。
在游戏教学法中,将美术知识融入游戏,让静态教学转变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知识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从儿童视角出发:发挥多元、创新、连续性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小学美术教学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不同学情的学生,增加学生自评、互评,邀请家长参与,将多个维度纳入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个性化,多方面呈现教学的问题,及时反思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最终形成教学合力。
例如:《大师画,我也画》教学中对梵高的《星月夜》进行赏析,分析大师的技法、用色等特色,以亲子绘画的形式,让家长一起参与创作;课后对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告奋勇的推荐作品,同时对作品进行解说,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以开放、全面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进行评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学生就会从评价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提高了美术综合素养。
四、从儿童视角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美术教育是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生,生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我们把这种差异性分析究因来看,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承认生生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标准,采取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身心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五、帮助学生构建美术思维体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单是强调教授知识点,更注重美术思维体系和框架性知识的构建。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求我们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学情分析,深层次的解读美术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从美术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体现儿童的参与;将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美术知识内容有机连接起来,例如:色彩系列的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深浅色等等知识联系起来,从整体把握,更高层次教授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让学生对艺术美学形成自己的观念,构建艺术思维体系。
总之,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儿童主动参与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需要创新理念,利用校园这一文化阵地,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格局,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儿童心中的“童话小镇”,达到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全燕 多元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3) ;
[2]俞兰 陈潇 从儿童视角看美术教育:《世界家苑学术》2020年第03期;
[3]项枝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电子乐园,2019.
[4]谢红燕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南北桥,2019.
[5]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