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作用的不仅是词汇、句法等知识,也包括语用能力,语用能力的匮乏常常使得交际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在基础的初中阶段,就着手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交际 语用能力 疏失 训练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进行交际,是恰当地理解别人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愿,Chomsky称之为“语言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Hymes称之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何自然称之为“语用能力”,这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也是语言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英语在语用能力教学上的疏失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偏重于显性的语言知识传播,比如单词的积累、句法的教授等,很少有教师注意到隐形的语言知识,于是,学生学习的英语成了中国式的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准确进行理解和表达,被称为“chiglish”。具体表现为:
1.把汉语的词语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是把汉语的语言使用习惯直接运用在英语上。比如,在汉语中,挥金如土、多如牛毛……,这些成语都是广为人知的,但是如果将其直译为“Spend money like soil”、“As plentiful as cowair”……,却会产生跨文化交际无力,英语国家的人对此表达会挑眉耸肩,表示不解。再以修饰为例,表达程度深时,中国人常常使用很、十分、非常等词,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其运用于英语表达“She is very beautiful”、“He is very fond of playing the piano,very、very thank you”……,有时还会出现句法位置的错误,英语国家的人听到这些表达,常常会被堆砌的“very”搅得头昏眼花,将善意的褒奖误以为是讽刺或者虚伪,体悟到本没有的言不尽之意。
2.沿用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传统方面,中西方明显不同。比如,中国敬老,以老者为尊,所以有老态龙钟、老成持重、少年老成等成语,但是在英语世界,老却是一件悲哀的事,从竞争舞台上不甘地走下,接受儿女的奉养,自尊和自信荡然无存,而且,老就是死亡的先兆,是生命终结的标志,所以有“old dog、old school”等说法。英语世界的人不服老,如果使用“old man”或“old lady”等词汇,会引起他们的极度反感。
3.不能理解英语的言外之意。语言的魅力在于言尽而意无穷,然而,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最大的拦路虎,对于母语,有时都不能实现百分百理解,更不要说第二语言了。虽然说英语国家的人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但也有一些时候不好意思,采用委婉的表达方法,中国人如果没有体会到,就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举个例子:在一次交际中,一个中国人问美国人是否需要吸烟,美国人的回答是“It has been 3 years since I smoked”,中国人随手递给美国人一支烟,美国人颇感无措,这是中国人没有准确理解这句英语的含义是“我戒烟三年了,所以我不吸烟”。
由上可以看出,语用能力的有限对交际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不说,甚至造成交际的失败。所以,必须在中国人学习英语初,就对英语的语用能力进行训练,初中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在经过了小学简单的识词之后,初中进入了大量识词、学习句法的阶段,在词句的学习过程中,贯穿语用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二、于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1.丰富阅读资源,了解中英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对于英语的词语搭配习惯不甚了解,归根结底还是接触的英语知识有限,导致了习惯表达的失误或者是词语贫乏。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悉心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巧妙安排时间,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工具,教师可以布置与语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组织多媒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己的指引下了悟中英表达习惯的不同。
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化与教材单词、短语、句子相关的语用知识传播,既让学生明白基本知识的基本义,也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的语用义,比如使用场合、使用对象的特殊性。举个例子:“How old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这些中国人称之为习惯用语的在英语国家并不是习惯用语,英语国家认为年龄、行为等都是隐私,干涉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甚至惹人厌恶。对于这些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的语用义,教师甚至可以将梳理起来,建立语料库,方便学生学习。
2.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难题就是文化的障碍,英汉文化的不同,使得即使语言知识准确无误也能够产生交际困境。所以,教师应该安排出专门的课时,对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进行讲解,此外,也应该把文化的传输观察在日常教学中。比如,英语国家的人对老的避讳如同中国人对死的避讳,中国人用各种字眼代替死,如“逝去、离开、走”等,英国人也用不同的此代替老,如“adult、senior”等。再举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谦逊”为例,这在中国是高尚的品德,在英语国家则应尽力避免使用,因为过度的谦逊会让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是缺乏自信或者是虚伪,如果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就不用有“I have poor English”这样的开场白,即使英语确实不好,也要尽量少用,英语国家的人会原谅别人说英语时词语的贫乏和句法的错误,毕竟他们也知道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但是如果让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你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或者是你缺乏了必要的自信,他们则会摇头不止,潇洒地对你道声“Byebye”。
参考文献:
[1]何自然.社会语用问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陈作宏.对语用能力的认知与综合知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关键词】交际 语用能力 疏失 训练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进行交际,是恰当地理解别人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愿,Chomsky称之为“语言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Hymes称之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何自然称之为“语用能力”,这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也是语言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英语在语用能力教学上的疏失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偏重于显性的语言知识传播,比如单词的积累、句法的教授等,很少有教师注意到隐形的语言知识,于是,学生学习的英语成了中国式的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准确进行理解和表达,被称为“chiglish”。具体表现为:
1.把汉语的词语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是把汉语的语言使用习惯直接运用在英语上。比如,在汉语中,挥金如土、多如牛毛……,这些成语都是广为人知的,但是如果将其直译为“Spend money like soil”、“As plentiful as cowair”……,却会产生跨文化交际无力,英语国家的人对此表达会挑眉耸肩,表示不解。再以修饰为例,表达程度深时,中国人常常使用很、十分、非常等词,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其运用于英语表达“She is very beautiful”、“He is very fond of playing the piano,very、very thank you”……,有时还会出现句法位置的错误,英语国家的人听到这些表达,常常会被堆砌的“very”搅得头昏眼花,将善意的褒奖误以为是讽刺或者虚伪,体悟到本没有的言不尽之意。
2.沿用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传统方面,中西方明显不同。比如,中国敬老,以老者为尊,所以有老态龙钟、老成持重、少年老成等成语,但是在英语世界,老却是一件悲哀的事,从竞争舞台上不甘地走下,接受儿女的奉养,自尊和自信荡然无存,而且,老就是死亡的先兆,是生命终结的标志,所以有“old dog、old school”等说法。英语世界的人不服老,如果使用“old man”或“old lady”等词汇,会引起他们的极度反感。
3.不能理解英语的言外之意。语言的魅力在于言尽而意无穷,然而,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最大的拦路虎,对于母语,有时都不能实现百分百理解,更不要说第二语言了。虽然说英语国家的人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但也有一些时候不好意思,采用委婉的表达方法,中国人如果没有体会到,就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举个例子:在一次交际中,一个中国人问美国人是否需要吸烟,美国人的回答是“It has been 3 years since I smoked”,中国人随手递给美国人一支烟,美国人颇感无措,这是中国人没有准确理解这句英语的含义是“我戒烟三年了,所以我不吸烟”。
由上可以看出,语用能力的有限对交际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不说,甚至造成交际的失败。所以,必须在中国人学习英语初,就对英语的语用能力进行训练,初中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在经过了小学简单的识词之后,初中进入了大量识词、学习句法的阶段,在词句的学习过程中,贯穿语用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二、于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1.丰富阅读资源,了解中英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对于英语的词语搭配习惯不甚了解,归根结底还是接触的英语知识有限,导致了习惯表达的失误或者是词语贫乏。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悉心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巧妙安排时间,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工具,教师可以布置与语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组织多媒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己的指引下了悟中英表达习惯的不同。
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化与教材单词、短语、句子相关的语用知识传播,既让学生明白基本知识的基本义,也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的语用义,比如使用场合、使用对象的特殊性。举个例子:“How old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这些中国人称之为习惯用语的在英语国家并不是习惯用语,英语国家认为年龄、行为等都是隐私,干涉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甚至惹人厌恶。对于这些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的语用义,教师甚至可以将梳理起来,建立语料库,方便学生学习。
2.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难题就是文化的障碍,英汉文化的不同,使得即使语言知识准确无误也能够产生交际困境。所以,教师应该安排出专门的课时,对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进行讲解,此外,也应该把文化的传输观察在日常教学中。比如,英语国家的人对老的避讳如同中国人对死的避讳,中国人用各种字眼代替死,如“逝去、离开、走”等,英国人也用不同的此代替老,如“adult、senior”等。再举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谦逊”为例,这在中国是高尚的品德,在英语国家则应尽力避免使用,因为过度的谦逊会让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是缺乏自信或者是虚伪,如果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就不用有“I have poor English”这样的开场白,即使英语确实不好,也要尽量少用,英语国家的人会原谅别人说英语时词语的贫乏和句法的错误,毕竟他们也知道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但是如果让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你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或者是你缺乏了必要的自信,他们则会摇头不止,潇洒地对你道声“Byebye”。
参考文献:
[1]何自然.社会语用问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陈作宏.对语用能力的认知与综合知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