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语块策略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应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做到“语句通顺”。但事实上,他们的作文出现了大量的中式英语,语病太多,表达单一,语言不得体,结构松散,连贯性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预制语块策略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有助于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生动性,对提高语法能力及语篇能力均有重要意义。预制语块集功能和形式于一体,是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构块,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在语言交际时作为预制组块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可分为四类。(1)聚合词,指那些语义如单个词项的短语 ,如 in short ,for example.(2)搭配组合词,指成分语义独立,但相互已形成共现性的短语,如have a rest,pay the bill.(3)惯用话语,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惯用语句, 如“How are you”“Let’s...”(4)句子框架和引语,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the more...the more”.
  
  一、采用词块进行语言输入
  
  调查显示,学生的词块识别能力很差,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独立分开教授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输入一些预制语块方面的知识,如单词的构词法、词语的搭配方法、词汇的记忆方法等,通过词块改错、词块填空、句子翻译、背诵、用规定的词块改写句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例,用nothing but,no more than改写下面的句子:Don’t have him for a friend; he’s only a cheat.
  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听说和阅读的活动中画出有用的词块,使学生逐渐地提高对预制语块的敏感度,逐步养成自觉发现、积累、模仿、运用词块的好习惯。此外,我觉得张玉英老师的建议很有道理:“在教材编写方面,建议把每个单元新出现的预制词块都列入生词表中,作为词汇学习的一部分,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促使他们把预制词块内化。”
  
  二、形成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
  
  1.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相关语块进行分类。
  (1)按教学单元话题、写作热门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块总结。在每学习一个新单元时要求学生注意找出文中所有词块或与某个专题有关的词块。例如对“限塑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学生总结出有关环境保护的语块:protect the environment,white pollution/air pollution,introduce a plastic bag limit,discourage people from using sth…再如,我们曾经写过一次“因祸得福”的夹叙夹议的作文,很多学生都提到了2008年的雪灾、汶川地震,因此,在作文讲评的时候,我们一起总结了天灾意外、抗灾类语块。如下:earthquake-hit region,lose one’s consciousness,lose one’s life,something unpleasant happened...
  (2)利用体裁进行语块的总结。如议论文写作到一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论文的写作套语进行总结。如文章开头时可以采用的词块:When it comes to/Faced with/When asked about...(对比观点引入法)With the improvement/development of education/Economy/...great changes have...(直接陈述观点法)Currently/Recently/For years, there is an increasing/unbelievable number...(现象引入法)。结论时常用词块: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n my opinion/In my view/From my perspective,...(重申观点式)In conclusion/All in all/To sum up(进行结论式)It is time that we urged an immediate end to the undesirable tendency of...(提出号召式)。
  2. 通过语篇理解的训练方式巩固学生的语块知识。
  (1)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挖空,然后给出词块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填空。对于起连接作用的词块、强调句、倒装句等要加强训练的力度。如下文。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6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entrance fees. They believe a public park should be free of charge. People need a place where they can rest and enjoy themselves. Charging entrance fees will no doubt keep some people away._________, it will become necessary to build gates and walls, which will do harm to the appearance of a city._________,40% think that fees should be charged because you need money to pay gardeners and other workers, and to buy plants and young trees. They suggest,_________,fees should be charged low.
  (2)我们可以给出关键的语块和句子让学生扩充成文,进行限制型翻译。如:读书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broaden our horizon of a wide range),充实心灵(enrich our mind),可以帮助我们减压(reduce our pressure),调整情绪(adjust our emotion ),使我们放松(relax ourselves),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sharpen our mind),提高理解能力(develop our understanding ),使我们能更好地解决问题(enable us to solve problems in a better way)。读书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mould our personality),激发我们的潜能(stimulate our potential),读书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缺点(be aware of our shortcomings),明辨是非(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3)通过小组交流,激活学生储存的语块,展开开放式写作。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英语教材模块5 Unit 14的“A letter of application”后,结合学校当时的学生会招新,我要求学生写一封应聘学生会主席的求职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引导学生拟定中文要点,“看到招聘广告——感兴趣——介绍自己的性格及优势——盼望回复”。用 “Brainstorm”法集思广益,让学生一起说出可采用的语块,如: advertisement,in the newspaper,apply for a position,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be interested in,enclose a copy of my CV,be good at/be skilled in, deal with,easy-going,committed, organizational ability,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cooperate with,be suitable for,look forward to.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连词成句。最后提示学生用语篇连接词块更好地衔接上下文。如besides, what’s more, on the other hand等。
  在学生根据词块逐步展开写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同学间的交流,发现精彩语块或句型立即向全班推荐;还可以选择学生范文中的精彩语块和句型进行评述,加强正面强化。教师也可以重组学生所使用的较好的语块,得到范文,供学生背诵学习。
  此外,我还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推荐关于写求职信方面的相关语块,以促进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达到写一篇、会一类的水平。如:I had the pleasure of seeing your advertisement in the newspaper that... is wanted. Having known that your company needs a..., I wish to apply for the job/position. It really attracted me because.... Having read your advertisement in the newspaper, I feel I am fit for the job. Given the job,I’m sure to.... If I am accepted, I will ... If I can take the position, I’ll be thankful to you for your kindness.
  责任编辑魏文琦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学第七单元的习作——编童话故事,课前我布置的先学作业是:每人先画一组有关动物的故事连续图画,可三幅,可四幅;或者找一找这样的图画,图画上的故事要完整,每幅图最多配上一句概括的话。早上,每个孩子都把画交上来,我把这些画分成三类,第一类,画很美观,故事有趣,有创意,完整;第二类,画图一般,故事平淡;第三类,画图糟糕,故事不完整。分好后,及时找来第三类画的主人,了解是什么原因。有的是不能把想象
这个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的预习,虽然采取的措施比较单一,但我觉得也有不少收获。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村学生(每个班大概10多个),部分家长不够重视,甚至要求签名都有个别家长说每天回到家都十一二点了,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家长特别重视孩子英语学习,每一课都必须背诵,而且要把课文内容全部默写出来,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也非常好。和三年级的老
分享课例    在年级拔河比赛中,我班同学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出人意料地力克群雄,摘取桂冠,同学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我以此为契机召开班会,引导同学们体验理解奋勇拼搏的精神,不仅是运动赛场上最动人的宗旨,更是面对挑战与困难时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  第一部分:拔河比赛场上  1. 拔河比赛再现  主持人:我相信,只要一提起年级的拔河比赛,同学们心里就会特别惬意。美好的时刻是不拒绝重复的。下面我们请班
第一部分:我们都在父母的注视下长大  最近我县高级中学有个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详细情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在此不作详细介绍。前几年我校有个学生同班主任争论了一下,回家就喝肥皂水自杀。这一堂班会课,我想就这些事件同大家探讨一下,这些学生的做法对不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进入高中阶段以来,大家学业繁忙,每天行走在课室、宿舍和饭堂之间,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不少同学会觉得生活枯燥,学习压力
一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往往凭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识字,这样识字的效率不仅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老师不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会骤然下降,很容易走入“硬读死记”的死胡同里,以至于事倍功半。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经常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出示课文中全部生字,让学生说出生字的部首、结构、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等教学方法进行生字教学。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引领学生赏读诗词,能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为了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形象、情感和意境,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如下几点。    一、讲透诗词意    欣赏诗词,第一步当从语言入手,读透文意,才有可能由表及里,披文入情。  1. 唤起常识讲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有助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让讲解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把学生从纷繁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寻找解题方法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尝试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我们的学生能迸出智慧的火花.    一、创设问题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学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很多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动了很多心思,精彩的开场是我们常见的.但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环节大多没有什么特设的情境.开场和中场很难发生联系,是教学的困惑之一.有贯穿始终的是智慧老人或是米老鼠等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在“指挥”的情境,但情境本身的数学味难以浓厚,这也是困惑之一.数学情境能否摆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局面,能否有种干净利索、直截了当、顺理成章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的实际,谈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模式驱动,建构课程操作体系  1. 建模:建构课程实施“443模式”。具体内容:(1)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建构课程体系——编制课程计划——组织课程实施——共建课程资源。(2)课程结构的“四个单元”: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西方一些学者对这一教学方法产生了质疑。国内教学界对任务型教学的争论也很多,主要针对“以意义为核心”的原则。有些学者认为,“意义至上”会导致学生欠缺对语言形式的学习,从而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目标外语使用者。还有些学者认为,任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