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功利·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它的实际位置,陷入一种畸形,脱离生活,照本宣科,定性量化,满堂灌等均是这种畸形的体现。正是这种畸形的教育,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影响了一大批人,表现为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等。这种畸形教育的“果实”是不受社会青睐的,只能是数量上的杂多而无实际效用,因此才会出现毕业大学生多,而岗位能手稀缺的现象。为此,必须对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及方式进行反思,而开放性则是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付诸实施:
一、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育由科学世界逐步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这里,将语文回归生活摆到了第一位,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开放性的体现。所谓“开放性”它是针对旧的教育观把人与生活、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忽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育人作用而提出的。“开放性”语文教学观念和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张扬个性的开放式多元取向的教育相吻合。观念的开放是教育革新的第一步,只有观念开放了,我们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开放,否则,将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二、 实现开放的语文教学资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获得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小范围内,它应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转变而不断更新的,它的来源很广,简言之“生活即语文”,生活中的人和事,喜怒哀乐,物转星移,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等都是语文的素材,是语文知识的源泉。具体而言,语文课程资源又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如教材、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学习活动场所等。隐性资源指自然和社会资源等。我们暂且从教材、社会、自然这三个方面去认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1、教材开放。包括教材内容的开放和教师教学的开放。在目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感篇,如《春蚕》、《荔枝》等,有科技篇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我们的地球》,有环保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当然还有写景篇、记事篇、写人篇等,这些课文的设置,我觉得都来自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而以前的旧教材则远离生活,成了一种空洞的宣言。另外,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走进社会生活。旧的教育观念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培养出的是只知道死读书,却没有任何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社会不能接纳的,对推动社会发展意义不大。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它是极其复杂的,是需要用人的一生去解读的。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认识社会的优点与不足,使其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用社会者的身份去感受社会。而不应该只在表面堂皇的语言下成为笼中的小鸟,生活的弱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
3、感受自然。大自然是哺育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繁衍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生存条件,同时也给了人们可观的精神食粮。睹物思情,从大自然中吸取精华,从大自然中获取力量,这历来就是文学的一个范畴。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典型的一例。开放的语文者应是融进大自然的,和自然和谐一体的。
三、构建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我们应首先保持观念的开放,只有观念的开放,才有课程的开放。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堂上尽情的演讲,灵活放松的表演,尽情的歌唱,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有效体现。切不可满堂灌,以老师为中心,本末倒置。
四、培养开放性思维
新课表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被称之为“言语、思维”之教,这说明他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关重要作用,开放性思维要求教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去评判学生的回答,而应该是分析性的,分析其合理的成份,剔除其不必要的成份。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只限于一种模式,而是贴切上生活的。可以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五、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文科的评价历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相对于语文则尤其是这样。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智力的强项。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改变传统的完全按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模式。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回答错误或某一行为上的不端而否定他。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语文学科应本着生活的基础去评判每一个学生。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可采用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等。
六、实施开放的语文实践
离开了实践,任何课程改革都将失去意义。语文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要受到学许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要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大语文环境的影响,要受到永远处在课程发展前方的知识信息的影响。具体应体现为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包括学校、家庭等)。语文教学不仅只限于课堂,而应该是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有课堂,课堂中有生活,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应是贯穿于每一个语文教学环节的,也必将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动。
一、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育由科学世界逐步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这里,将语文回归生活摆到了第一位,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开放性的体现。所谓“开放性”它是针对旧的教育观把人与生活、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忽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育人作用而提出的。“开放性”语文教学观念和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张扬个性的开放式多元取向的教育相吻合。观念的开放是教育革新的第一步,只有观念开放了,我们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开放,否则,将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二、 实现开放的语文教学资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获得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小范围内,它应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转变而不断更新的,它的来源很广,简言之“生活即语文”,生活中的人和事,喜怒哀乐,物转星移,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等都是语文的素材,是语文知识的源泉。具体而言,语文课程资源又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如教材、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学习活动场所等。隐性资源指自然和社会资源等。我们暂且从教材、社会、自然这三个方面去认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1、教材开放。包括教材内容的开放和教师教学的开放。在目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感篇,如《春蚕》、《荔枝》等,有科技篇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我们的地球》,有环保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当然还有写景篇、记事篇、写人篇等,这些课文的设置,我觉得都来自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而以前的旧教材则远离生活,成了一种空洞的宣言。另外,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走进社会生活。旧的教育观念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培养出的是只知道死读书,却没有任何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社会不能接纳的,对推动社会发展意义不大。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它是极其复杂的,是需要用人的一生去解读的。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认识社会的优点与不足,使其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用社会者的身份去感受社会。而不应该只在表面堂皇的语言下成为笼中的小鸟,生活的弱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
3、感受自然。大自然是哺育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繁衍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生存条件,同时也给了人们可观的精神食粮。睹物思情,从大自然中吸取精华,从大自然中获取力量,这历来就是文学的一个范畴。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典型的一例。开放的语文者应是融进大自然的,和自然和谐一体的。
三、构建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我们应首先保持观念的开放,只有观念的开放,才有课程的开放。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堂上尽情的演讲,灵活放松的表演,尽情的歌唱,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有效体现。切不可满堂灌,以老师为中心,本末倒置。
四、培养开放性思维
新课表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被称之为“言语、思维”之教,这说明他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关重要作用,开放性思维要求教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去评判学生的回答,而应该是分析性的,分析其合理的成份,剔除其不必要的成份。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只限于一种模式,而是贴切上生活的。可以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五、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文科的评价历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相对于语文则尤其是这样。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智力的强项。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改变传统的完全按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模式。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回答错误或某一行为上的不端而否定他。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语文学科应本着生活的基础去评判每一个学生。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可采用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等。
六、实施开放的语文实践
离开了实践,任何课程改革都将失去意义。语文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要受到学许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要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大语文环境的影响,要受到永远处在课程发展前方的知识信息的影响。具体应体现为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包括学校、家庭等)。语文教学不仅只限于课堂,而应该是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有课堂,课堂中有生活,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应是贯穿于每一个语文教学环节的,也必将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