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之于侦探小说的重要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8年度许昌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YB038。
  摘 要: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侦探小说主要以叙事和情节曲折离奇为盛。因此,悬念的设置至关重要。纵观西方著名侦探小说家的作品,乔治·西默农的《自杀》和莫狄阿诺的《暗店街》情节引人入胜,其中悬念设置的不同更加引人注目。通过不同悬念的层层铺垫,两部小说“迷失自我”与“寻找自我”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彰显。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悬念设置对侦探小说的重要性。第二、《自杀》与《暗店街》悬念设置的差异性分析。第三、悬念与主题的关系。第四、“迷失自我”与“寻找自我”文学主题的社会原因剖析。
  关键词:悬念;侦探小说;迷失;找寻
  作者简介:李佳琪(1990.5-),女,汉,河南省许昌市人,研究生,许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2
  一、悬念的内涵
  悬念是受众在欣赏戏剧、电影或者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与感知。是受众深切关注剧情发展及人物命运的紧张心理。作家和导演为体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往往在处理情节结构时会使用各种手法来吸引观众或者读者的兴趣和关注,以此来加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悬念就是其中一种积极的手段。其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通过不断地给出谜面,恰当地揭开谜底,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正如现代著名偵探小说家程小青所说,“侦探小说必须呼应灵活,上半篇布设的种种疑问,好似播种的因,下半篇一一的结束,好似收获的果,必须因果相生,息息相通,才是佳作。倘呼应稍微呆板些,那便不足观了。这结构之难,也胜过别种体裁的小说。”
  在希区柯克看来,悬念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悬念的出现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想象空间,使得剧情的描述不会显得那么直白。就像漂亮的姑娘戴着面纱一样。有了这层面纱,你就会想,她的容貌究竟是怎样的,是美还是丑,脸上有没有痣。然后,面纱取下,你的猜想得到印证。如果一上来就让你对她一览无余,那么你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浓厚了。这就是悬念的作用。
  悬念的构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而非随便设置。其必须符合逻辑和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设置。具体说来,包括:人物命运危机重重;同一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可以有两种可能,或生或死,或成功或失败;存在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又必须造成一定的结果;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能够引起受众强烈的爱与憎;剧情的发展脉络清晰。
  二、悬念设置对侦探小说的重要性
  对于悬念的设置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电影作品,尤其是带有侦探色彩的电影作品。对于侦探小说而言,更是如此。小说作品没有像电影那样的直观感受,因此,如何才能令观众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并且紧跟剧情发展的步伐,是所有小说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侦探小说的叙事学特点及其形成的固定结构类型,使得悬念设置对其极其重要。
  2.1悬念决定侦探小说的艺术生命
  威·路特认为,“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悬念故事”(威·路特 1982)。侦探小说是情节的艺术。在侦探小说的情节三元素中,悬念是关键性元素,它既是小说家们营构情节的枢纽,又是启动读者心灵的钥匙。没有悬念,侦探小说就无法结构情节;而一旦有了一个好的悬念,也就有了结构情节的基础(胡和平 2004)。好的悬念设置,有利于充分发挥侦探小说的各种艺术功能。根据前苏联侦探小说家阿达莫夫,侦探小说魅力在于情节中的秘密。各个时代的人,天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激动不安,不可遏制地渴望揭开秘密,渴望识破自己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不可理解的神秘的东西。而秘密越大越危险,或者越重要越想揭开它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侦探小说家就是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紧扣在一起。只要逐一把这些悬念揭开,小说的整个脉络就清晰可见。正如阿瑟·柯南·道尔所说,因世间的一切就像根链条;我们只需瞧见其中一环,就可知全体的性质。畅销书作家桑德拉·布朗认为:悬念是另一个必备要素。未必是那种令人不胜唏嘘的悬念。每部小说都应该有悬念。正是悬念这个要素让读者不断翻页读下去。我在下意识里做着这种尝试:如果可能,在小说第一页就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但不给出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后几页才说出答案。随着小说的展开,新的问题出现了,然后这些问题陆续得到回答。但是,那个高于一切的主要问题是经过初步构思后酝酿出来的统贯整个小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留待最后时刻才会给出(詹姆斯·斯科特·贝尔 2014:234)。
  2.2悬念促使侦探小说引起社会共鸣
  分析古今中外众多侦探小说的主题后,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侦探小说都会选择围绕谋杀这一社会话题展开,并设置相关的谋杀悬念。这是因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决定着社会大众更容易关注谋杀这种罪行,其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被谋杀者又往往可以博得社会大众的同情。出于对案件得以侦破及罪犯得以伏法的阅读渴望,读者往往会密切关注故事的发展脉络。因此,鉴于其内涵丰富、震撼力强,许多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都会选择将谋杀作为小说的大悬念,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破镜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范·达因的《金丝雀杀人命案》、《主教谋杀案》、《格林家命案》,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事件》等。曹正文曾将西方侦探小说与日本推理小说做过比较,他认为柯南道尔和克里斯蒂的作品“还带有某种偶然巧合,涉及的生活面比较窄”,而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的小说“触及上层社会的腐败,抨击社会现实的思想更为深刻”,因此,他是“在学习日本推理小说基础上创作中国式的推理小说的”。可见,悬念的社会共鸣性大小,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小说思想内涵的深浅(胡和平 2004)。   2.3悬念有利于侦探小说的现代性构建
  猎奇是人的本性。因此,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就必须设置出乎意料的悬念。巴纳比·康拉德曾说:“一旦人物摊上了事,摊上了大事,那么其摆脱困境的千方百计则可美其名曰‘编排情节’”。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悬念使得侦探小说的现代性更加明确。剖析大多侦探小说之后,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现代性。马舍尔·波尔曼(Marshal Berman)指出:“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它既许诺我们拥有自己以及世界的冒险、权力、快乐、成长和转变,又同时威胁我们,要毁灭我们所有、所知、所在的一切(Marshal Berman 1983:15)。侦探小说的情节及悬念的设置,看上去如同虚构的神话一般,但实际上,又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照。作为一种真切的生存体验,现代性在侦探小说中随处可见,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一些后现代经典小说家大都写有一些经典的侦探小说。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二者存在交叉。其次,从全球化和消费时代的现实来看,侦探小说颇能显示后现代的一些特点。全球时代和消费时代的文化,是一种被犯罪现象所迷醉了的文化。以影视为主体的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技术所虚拟的世界是一个对犯罪现象特别狂热的文化现象,人们像消费日用品一样消费因犯罪激起的好奇和恐怖。处在消费之迷醉状态里的大众根本意识不到,在多大程度上,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由文化工业所生产的虚拟世界中,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犯罪文化所支撑的(任翔 2010:151)。悬念的设置就是虚构的成分,通过这种虚构,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以及渴望体验不同生活的需求。
  三、《暗店街》与《自杀》的悬念设置与主题表达
  要想对比这两部作品悬念设置的差异性,就必须首先对这两个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一个整体的对比。莫狄阿诺的语言简练,但却不乏表现力。寥寥几笔的描写,就显得分外生动传神。例如对疲劳感的描述,与其他作家不同,他会用这样的文字来处理:“疲劳就像是一只老鼠,把我周围的一切都啃得模模糊糊”,作者看到这句话,不禁浮想翩翩。还有对城市的描写:“我喜欢这个城市。她是我的故乡。我的地狱。我年迈而脂粉满面的情妇”,三个排比的比喻,描绘出了这个城市给予我的悲欢离合。《暗店街》悬念设置的不同也与他的语言特点有关。该作品主要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者,他因一次灾难对之前的生活完全不记得,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段,基于现有的生活和朋友的帮助,他成为了一名私家侦探,然后去寻找自己的过去,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于是,整部作品都是围绕“找寻自我”的主题展开。因此,其悬念设置整体来说,是一个过程的总体悬念,是笼统而非具体的,关系的是一个人的过往生活经历: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经历了什么。经过一个曲折离奇的找寻过程后,我们会以为,最终应该找到了吧,作者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吧。但事实并非如此。《暗店街》的最后,虽然主人公搞清楚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但是对于前半生的记忆仍然缺失。这就给读者遐想的空间,后面会发生什么,他最终能搞清楚自己的前半生吗?莫狄阿诺的作品不是讲一个案件,然后讲怎么破案,案情怎么发展,最终罪犯有没有被绳之以法。他的作品大都蕴含深意,他要做的是通过作品引起读者的反思。
  《自杀》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女孩儿离家在外漂泊,继而产生自杀念头,屡次尝试自杀,但自杀未果,最后被隔壁一个男孩儿所救,并收获一段爱情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人们对“自杀”和“迷失自我”这一现代性主题的思考。相比《暗店街》来说,《自杀》这部小说的悬念设置就要具体一些,它通过一个一个悬念,来引导读者阅读下去,并进行大胆的想象。
  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侦探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读者的青睐。英国早期侦探小说批评家玛乔丽亚·尼柯尔森(Marjorie Nicolson)带着极嘉许的口吻肯定侦探小说的生命意义。读者对侦探小说的兴趣体现了一种“因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激变而出现的精神动荡,在没有秩序的环境里生活总是让他们苦恼。所以,对侦探小说的兴趣往往还体现了读者想返回到简单安宁而又秩序井然的宇宙的强烈渴望,他们想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宇宙就像生活在家里一样”。借助悬念的设置,它们的情节都显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从而拥有一部分相对固定的阅读群体。因此,一部成功的侦探小说的写成,都离不开悬念的铺排。因为悬念,它们更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更能使读者从中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6227034-6440357.html.
  [2]威·路特.论悬念[J].宫竺峰译.世界电影,1982(3):171-188.
  [3]胡和平.悬念的美学属性[J].求索,2004(5).
  [4]詹姆斯·斯科特·貝尔.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任翔.侦探小说研究与文化现代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
  [6]Marshal Berman.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London:Verso. 1983.
其他文献
摘 要:张爱玲对女性的探究既有一种隔岸观火似的冷静,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细腻。小说中女性的喜怒之感和爱恨之情若即若离却始终饱含深情,大多数女性对本能欲望没有太多掩饰,尽情显露,能被人一眼看破。疯狂追求女性的地位,母爱也被稀释甚至背离母性。女性畸形乱伦的恋爱关系压制了健康的恋爱,正常的婚姻关系成了名义和法律上的屏障。作品里的女性就和张爱玲自身一样,美是凄冷的美,雅是卑微的雅,女性的不幸是不被关怀的不幸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 0-01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张爱玲1944年12月发表在胡兰成主编的《苦竹》杂志上的,1946年被收入《传奇》增订本。张爱玲曾在《自序》中说到:“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桂花蒸阿小悲秋》这篇小说正是战乱时期的上海中一个普通人——在洋人家帮佣的苏州娘姨丁阿
摘 要:当今时代,文学繁盛,国学如今在不同群体(年轻一众、幼儿、文教界高级知识分子等)当中发展的潮流可以反映、探究国学在当代的发展、演变,辨析国学的概念,正确的认识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国学发展如今尽管已成高原之势,但高原之上仍期待高峰出现。既做改革创新的呼吁者,又要
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米饭的作用只是为了果腹,满足人们日常的身体消耗。但作为一个米面类的忠实爱好者,没有米饭,山珍海味仿佛也索然无味。  好的米饭煮出来不仅色泽光亮,吃起来更是软糯微甜,不知不觉就两碗下肚。那你知道最好的米是什么品种吗?  吃过五常大米的人,唇齿留香之余总有相见恨晚的感慨,正所谓“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今天,就介绍一下五常大米,给你一个回家吃饭的理由。  一、“中国最好的稻米”—
摘 要:清代荷包不但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并且涵盖了浓厚的民族气韵和文化内涵。曾广泛被人民大众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荷包,既是祝福、赞美、庆典及定情的象征,又是中国吉祥图案的大观园。清代荷包是清代手工艺代表形式之一,它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发扬中国民俗文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清代荷包;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梦玉,
摘 要:庾信是整个北朝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他过人的才华以及由南入北的经历,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最早把南方文学的风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在作品之中融会贯通,其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他的诗歌经历了由“宫体”的浮艳向“凌云健笔”的“老成”境界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他“南朝才子,北地羁臣”的江山之助。  关键词:庾信;南北之胜;宫体;江山之助  作者简介:徐翠翠(1992-),女,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摘 要: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困境,因此,准确掌握复合时代特色的发展机遇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极为有利。基于上述发展机遇,本文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所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解决措施  作者简介:刘洁(1988.4-),女,汉,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
摘 要:丹纳的理论在艺术理论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他在《艺术哲学》这部理论著作中系统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对于进一步推动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丹纳;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作者简介:朱彦昭(1993-),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和价值的角度,结合弗洛伊德人格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麦克白在弑君前后心理,从而分析莎士比亚为何为“恶魔”辩护。麦克白的故事发生在旧秩序已经打破,新秩序未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欲望没有得到社会有效的约束,而其过去的道德观念仍在制约着人物的内心。麦克白是具有清醒道德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但其野心冲破道德,超我不能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导致其内心的崩溃和人
摘 要:文化是人类经验的沉淀和总结,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而随着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各个学科之间发产生融合,数字化的文化展示方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的普遍性应用,也将曾经仅仅只会在小说、电影中出现的科幻情节,逐渐成为了现实。作为未来文化数字化展示的技术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文化的有效融合成为时下数字博物馆构建的主要方式。在文化领域中,利用虚拟现实可以有效地将一些容易受到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