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传统的研讨过程流于形式,学生缺乏研讨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本文以《运动的小车》一课为例,阐述在研讨环节中利用“学习单对比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寻找相似点与矛盾点,求同存异,引发学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对比 学习单 自主课堂 深度研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78
小学科学课堂中深度研讨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观点、方法经历深入讨论交流,形成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反思性学习的过程。然而传统的课堂中的研讨过程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生与老师唱独角戏。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改变研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经历一场真正有意义的研讨。
在研讨环节中,教师有目的选择学习单对比呈现,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寻找两者的相似点与矛盾之处,并思考原因、解释差异、比较优劣、优化方案,激发新的探究热情。在“学习单对比呈现”的过程中,教师以多张学习单的两两对比为载体,学生进行互动研讨、自主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习单对比呈现的运用策略
(一)基于学习目标,挑选对比学习单
在学生记录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单,捕捉学生学习单中的共同点,也要要善于捕捉特殊数据。基本策略如下:最先挑选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思路一致的小组记录单,两两对比中让学生寻找共同点,同时分析存在的细微差异。然后再挑选与众不同,策略差异较大的学习单,与先前学习单进行对比,着重寻找差异,比较优劣,多轮学习单两两对比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路、科学概念逐渐清晰。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可以有计划多增加一些对比,使得学生的研讨更加深入。
学习单的选择对于课堂研讨的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成学习单后,教师要做到合理选择,心中有数,寻找合适的矛盾点、探究处,做一个研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课堂上学生的研讨更具意义。
(二)两两对比学习单,组织深度研讨
组织一场“学习单对比呈现”的研讨中教师有策略性的呈现不同的学习单进行对比,在3-4轮记录单的两两对比过程中将实验的知识点、要点一一落实,引发学生思考、表达、评价。教师需在根据课堂的生成随机应变,保证研讨过程有序开展。在“学习单对比呈现”研讨中教师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相似点与矛盾点,求同存异,高效学习。
1.寻找相同处,提炼知识点
在“学习单对比呈现”中,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两者相同的原因所在。学习单的相同相似之处往往是大多数学生都认可的事实或者概念。因此在学生找相同的过程也是落实知识点的契机,学生相互认可的过程也会让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例如在《运动的小车》一课中将学习单A、B进行对比呈现,见图1。学生能找到两者存在较多相同点,如1.通过改变斜面坡度来改变小车的速度,坡度由小到大。2.每一次小车都是从斜面最高处出发。可以总结出对应的科学知识: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越小。2.在对比实验设计中,需要控制变量。
教师在不停让学生寻找相同点的过程也是不断让学生找认同的过程。这些相同之处大多能反应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暴露前概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进一步巩固、修正。
2.比较不同点,优化实验方案
学习单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方式、展现手法的不同引起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些不同点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质疑、交互、辩论。
(1)、暴露前概念,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构建
学习单对比中发现的不同点能够暴露出一些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知识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错误原因,并对错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运动的小车》一课中,学生继续进行对比图1,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进行交流、质疑、解释等,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改进。
(2)、外显学生思维分歧,引领学生交互研讨
有些不同点并无明显的对错之分,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对这个分歧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阐述观点、相互质疑、寻找证据,最终让学生对两者不同之处的优劣有一定的判断。
《运动的小车》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B、C学习单进行对比(下图2),让学生说说两者在木块摆放位置上存在的差异。在同样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下,B木块位置与斜面保持一段距離,C木块的摆放位置是贴着斜面。学生对此展开辩论,给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经历这样的充分研讨辩论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课堂研讨中运用“学习单对比呈现”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探究,经历一场真正有意义的研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研讨过程真正的参与者。教师应当改变课堂上的专制地位,将角色定位为学生自主研讨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课堂。
关键词:对比 学习单 自主课堂 深度研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78
小学科学课堂中深度研讨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观点、方法经历深入讨论交流,形成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反思性学习的过程。然而传统的课堂中的研讨过程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生与老师唱独角戏。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改变研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经历一场真正有意义的研讨。
在研讨环节中,教师有目的选择学习单对比呈现,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寻找两者的相似点与矛盾之处,并思考原因、解释差异、比较优劣、优化方案,激发新的探究热情。在“学习单对比呈现”的过程中,教师以多张学习单的两两对比为载体,学生进行互动研讨、自主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习单对比呈现的运用策略
(一)基于学习目标,挑选对比学习单
在学生记录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单,捕捉学生学习单中的共同点,也要要善于捕捉特殊数据。基本策略如下:最先挑选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思路一致的小组记录单,两两对比中让学生寻找共同点,同时分析存在的细微差异。然后再挑选与众不同,策略差异较大的学习单,与先前学习单进行对比,着重寻找差异,比较优劣,多轮学习单两两对比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路、科学概念逐渐清晰。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可以有计划多增加一些对比,使得学生的研讨更加深入。
学习单的选择对于课堂研讨的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成学习单后,教师要做到合理选择,心中有数,寻找合适的矛盾点、探究处,做一个研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课堂上学生的研讨更具意义。
(二)两两对比学习单,组织深度研讨
组织一场“学习单对比呈现”的研讨中教师有策略性的呈现不同的学习单进行对比,在3-4轮记录单的两两对比过程中将实验的知识点、要点一一落实,引发学生思考、表达、评价。教师需在根据课堂的生成随机应变,保证研讨过程有序开展。在“学习单对比呈现”研讨中教师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相似点与矛盾点,求同存异,高效学习。
1.寻找相同处,提炼知识点
在“学习单对比呈现”中,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两者相同的原因所在。学习单的相同相似之处往往是大多数学生都认可的事实或者概念。因此在学生找相同的过程也是落实知识点的契机,学生相互认可的过程也会让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例如在《运动的小车》一课中将学习单A、B进行对比呈现,见图1。学生能找到两者存在较多相同点,如1.通过改变斜面坡度来改变小车的速度,坡度由小到大。2.每一次小车都是从斜面最高处出发。可以总结出对应的科学知识: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越小。2.在对比实验设计中,需要控制变量。
教师在不停让学生寻找相同点的过程也是不断让学生找认同的过程。这些相同之处大多能反应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暴露前概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进一步巩固、修正。
2.比较不同点,优化实验方案
学习单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方式、展现手法的不同引起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些不同点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质疑、交互、辩论。
(1)、暴露前概念,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构建
学习单对比中发现的不同点能够暴露出一些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知识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错误原因,并对错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运动的小车》一课中,学生继续进行对比图1,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进行交流、质疑、解释等,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改进。
(2)、外显学生思维分歧,引领学生交互研讨
有些不同点并无明显的对错之分,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对这个分歧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阐述观点、相互质疑、寻找证据,最终让学生对两者不同之处的优劣有一定的判断。
《运动的小车》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B、C学习单进行对比(下图2),让学生说说两者在木块摆放位置上存在的差异。在同样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下,B木块位置与斜面保持一段距離,C木块的摆放位置是贴着斜面。学生对此展开辩论,给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经历这样的充分研讨辩论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课堂研讨中运用“学习单对比呈现”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探究,经历一场真正有意义的研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研讨过程真正的参与者。教师应当改变课堂上的专制地位,将角色定位为学生自主研讨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