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高考,我由于过度紧张,三天里几乎彻夜未眠,以致在考场上精神萎靡,其结果可想而知:班上52名同学,考取了42名,仅有10人落榜,其中就包括我。看着同学们都相继领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奔赴大学校园,我的心里如同刀扎。
那年8月的盛夏,对于我来说是灰色的。
然而在悲伤之余,一种不服输的情绪也不断在我心里涌动——我不相信大学对于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决定复读!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便开始忙活为我报补习班,可我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不上任何补习班,一个人在家自修!
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在我们那个时候,落榜生都要在补习班进行复读,而我的做法几乎闻所未闻。父母坚决反对,我却有自己的道理:因为我原先就读的高中,是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学校,我却感到对那里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而其他的高中,教学水平都不会比它更强。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算不错,资质也不差,高考失利的原因一是精神过度紧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我是个爱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人,个性有些孤僻不太合群,对学校的那一套制度存在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勉强去迎合,很难会有好的效果。
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我在家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把被褥、参考书搬进去,我便躲进小屋成一统,开始了一个人的“自修”,我称之为念“高四”。
我先是花了很长时间分析那年的高考试卷,弄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再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实施。
在我的计划中,规定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我几乎每天都独自沉迷于书山题海,没人交流,几乎没有娱乐,那种枯燥和孤独的滋味可想而知。,我在痛苦中不断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要战胜寂寞。就这样,我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便爬起来背单词,上午是看书理清概念,下午是翻参考书研究解题方法,晚上就自己进行模拟考试,自己判卷,每晚都学到十一二点。实在厌倦了,就翻翻小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它立刻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被单独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小屋内,寂寞得快要发疯。他偷到一本书,是本枯燥的象棋棋谱,虽然以前他对象棋毫无兴趣,可在百无聊赖中,他便靠研究象棋打发日子,并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使他被羁押时原本枯燥的日子变得生动起来。他竟靠着自己的钻研,成为一个象棋高手。被释放后,他的棋力竟可以与世界上最强的棋手平分秋色。
这个故事极大地鼓励了我,我想我就是那个主人公。我刻意把兴趣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用心去发掘它们蕴藏的乐趣,果真发现原先令我反感的数理化竟蕴涵着无穷的妙趣,那一个个定理和由定理推广的公式,竟可以完成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高度概括,我们还可以借助它们来解决很多难题,这令我学习的兴趣大增。此时,读书算题对我来说,竟成了一种乐事。我一个人自学,遇到难题后没人可以帮助,只有靠自己冥思苦想。由于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每当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把难题解开时,那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我真的着迷了,尽管当时对于年仅18岁的我来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那时我的兴致却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长期的“闭关“,我渐渐地胖了,终日躲在小屋里不见天日,我的脸色变得苍白,但我精神头儿却出奇的饱满。
当然那时还是有干扰,它来自父母,他们还在劝说我去读复读班。春节后他们竟瞒着我,给我报了一个重点高中的补习班,被我断然拒绝,父亲与我大吵一架,但最后还是顺从了我的意志。看到父母那忧虑的眼神,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只有投入到学习中,我才会忘却烦恼。高考的失利使我变得坚强,在孤独中一个人苦修,使我练就了对困境的忍耐力,勤奋的学习使我尝到了奋斗的乐趣。此时的我已经非常自信,我已经渐渐感到通过近半年的自修,各科的知识点在我的脑海里已经脉络清晰,对于知识的理解比上次高考时明显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我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这时,上大学的愿望已经不那么迫切,即使是上不了大学,我相信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也能掌握某种技艺,成为某行业的行家里手。
临近高考前的两个月,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课程的整体复习。为了适应考试,剩下的日子我就每天在家里自己模拟高考,训练实战能力。我按高考规定的时间,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渐渐又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考试方法,比如对于数学,一定耍控制好答题的速度和填空选择题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分数不至于太低。对于化学,在答题前应先在草纸上默写出元素周期表,这样对答题会有很大帮助。经过几十次的模拟后,分析着自己作为判卷老师,按严格得甚至有些苛刻的标准批改了的试卷,我的信心更足了。
高考前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躺下便睡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果然精神焕发,正常发挥。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收拾书籍,准备去卖。父母说等发分数后再说吧,我却说我肯定能考上。收拾停当后我才发现,一年来我看过的参考书堆起来有一人多高,而我做的试卷也是同样的高度。坐在它们中间,我不禁感到一阵酸楚,直到此时我才感到“高四”的一年自己实在是付出的太多太苦。
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街道办事处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办事员们听说我是在家自修复读后考上大学的,都颇感诧异,因为我的分数是我们这里复读生中最高的。而我的父母也向我传递着他们的同事在听到我没读补习班,靠自学考上大学的传奇后,流露出的佩服之情。我已不再是他们指责和担心的不肖子孙,成了家里人的骄傲。躲到小屋,我哭了,没有人知道我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压力。
事实证明,我当初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的做法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我用实际行动证明的经验。
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18岁那段难忘的“高四”岁月,并激励自己,战胜苦难。那段时光,将是我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编者的话
这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甚至平凡得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或者就在身边。然而在读过之后,却有那么一股力量回荡心间。这种力量好像源自一段被关掉声音的黑白电影片断,没有尖锐的呐喊与口号。仅仅是那些零星散碎的画面,就足够我们握紧拳头。是的,这只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一个在坚持中寻找乐趣并迎向未来的故事。
而我们把这样一个故事推荐给读者,并不是鼓励大家脱离学校、摒弃老师成为“黑暗小屋里的坚持者”,也不是提倡大家去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我们只是想与心怀梦想的莘莘学子一起去拾起那件被我们忽视或者弄丢的装备。如你所知,我所讲的装备就是坚持。而我们都应该知道。坚持并非钝器,它也是锋利的!
编辑 梁宇清
那年8月的盛夏,对于我来说是灰色的。
然而在悲伤之余,一种不服输的情绪也不断在我心里涌动——我不相信大学对于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决定复读!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便开始忙活为我报补习班,可我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不上任何补习班,一个人在家自修!
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在我们那个时候,落榜生都要在补习班进行复读,而我的做法几乎闻所未闻。父母坚决反对,我却有自己的道理:因为我原先就读的高中,是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学校,我却感到对那里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而其他的高中,教学水平都不会比它更强。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算不错,资质也不差,高考失利的原因一是精神过度紧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我是个爱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人,个性有些孤僻不太合群,对学校的那一套制度存在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勉强去迎合,很难会有好的效果。
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我在家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把被褥、参考书搬进去,我便躲进小屋成一统,开始了一个人的“自修”,我称之为念“高四”。
我先是花了很长时间分析那年的高考试卷,弄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再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实施。
在我的计划中,规定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我几乎每天都独自沉迷于书山题海,没人交流,几乎没有娱乐,那种枯燥和孤独的滋味可想而知。,我在痛苦中不断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要战胜寂寞。就这样,我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便爬起来背单词,上午是看书理清概念,下午是翻参考书研究解题方法,晚上就自己进行模拟考试,自己判卷,每晚都学到十一二点。实在厌倦了,就翻翻小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它立刻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被单独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小屋内,寂寞得快要发疯。他偷到一本书,是本枯燥的象棋棋谱,虽然以前他对象棋毫无兴趣,可在百无聊赖中,他便靠研究象棋打发日子,并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使他被羁押时原本枯燥的日子变得生动起来。他竟靠着自己的钻研,成为一个象棋高手。被释放后,他的棋力竟可以与世界上最强的棋手平分秋色。
这个故事极大地鼓励了我,我想我就是那个主人公。我刻意把兴趣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用心去发掘它们蕴藏的乐趣,果真发现原先令我反感的数理化竟蕴涵着无穷的妙趣,那一个个定理和由定理推广的公式,竟可以完成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高度概括,我们还可以借助它们来解决很多难题,这令我学习的兴趣大增。此时,读书算题对我来说,竟成了一种乐事。我一个人自学,遇到难题后没人可以帮助,只有靠自己冥思苦想。由于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每当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把难题解开时,那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我真的着迷了,尽管当时对于年仅18岁的我来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那时我的兴致却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长期的“闭关“,我渐渐地胖了,终日躲在小屋里不见天日,我的脸色变得苍白,但我精神头儿却出奇的饱满。
当然那时还是有干扰,它来自父母,他们还在劝说我去读复读班。春节后他们竟瞒着我,给我报了一个重点高中的补习班,被我断然拒绝,父亲与我大吵一架,但最后还是顺从了我的意志。看到父母那忧虑的眼神,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只有投入到学习中,我才会忘却烦恼。高考的失利使我变得坚强,在孤独中一个人苦修,使我练就了对困境的忍耐力,勤奋的学习使我尝到了奋斗的乐趣。此时的我已经非常自信,我已经渐渐感到通过近半年的自修,各科的知识点在我的脑海里已经脉络清晰,对于知识的理解比上次高考时明显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我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这时,上大学的愿望已经不那么迫切,即使是上不了大学,我相信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也能掌握某种技艺,成为某行业的行家里手。
临近高考前的两个月,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课程的整体复习。为了适应考试,剩下的日子我就每天在家里自己模拟高考,训练实战能力。我按高考规定的时间,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渐渐又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考试方法,比如对于数学,一定耍控制好答题的速度和填空选择题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分数不至于太低。对于化学,在答题前应先在草纸上默写出元素周期表,这样对答题会有很大帮助。经过几十次的模拟后,分析着自己作为判卷老师,按严格得甚至有些苛刻的标准批改了的试卷,我的信心更足了。
高考前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躺下便睡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果然精神焕发,正常发挥。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收拾书籍,准备去卖。父母说等发分数后再说吧,我却说我肯定能考上。收拾停当后我才发现,一年来我看过的参考书堆起来有一人多高,而我做的试卷也是同样的高度。坐在它们中间,我不禁感到一阵酸楚,直到此时我才感到“高四”的一年自己实在是付出的太多太苦。
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街道办事处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办事员们听说我是在家自修复读后考上大学的,都颇感诧异,因为我的分数是我们这里复读生中最高的。而我的父母也向我传递着他们的同事在听到我没读补习班,靠自学考上大学的传奇后,流露出的佩服之情。我已不再是他们指责和担心的不肖子孙,成了家里人的骄傲。躲到小屋,我哭了,没有人知道我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压力。
事实证明,我当初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的做法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我用实际行动证明的经验。
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18岁那段难忘的“高四”岁月,并激励自己,战胜苦难。那段时光,将是我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编者的话
这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甚至平凡得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或者就在身边。然而在读过之后,却有那么一股力量回荡心间。这种力量好像源自一段被关掉声音的黑白电影片断,没有尖锐的呐喊与口号。仅仅是那些零星散碎的画面,就足够我们握紧拳头。是的,这只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一个在坚持中寻找乐趣并迎向未来的故事。
而我们把这样一个故事推荐给读者,并不是鼓励大家脱离学校、摒弃老师成为“黑暗小屋里的坚持者”,也不是提倡大家去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我们只是想与心怀梦想的莘莘学子一起去拾起那件被我们忽视或者弄丢的装备。如你所知,我所讲的装备就是坚持。而我们都应该知道。坚持并非钝器,它也是锋利的!
编辑 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