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学生在急行跳远训练中如何提高踏跳准确性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跳远教学中,踏跳是关键技术。而影响踏跳的因素很多,其中踏跳的准确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常常踏跳腿踩线犯规或踏跳腿未踏上起跳板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跳出最佳成绩。本文就如何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踏跳;准确性;助跑;心理因素;节奏感1问题的提出
  在跳远训练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注重助跑,踏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而忽视了跳远的踏跳准确性。从而在跳远的比赛中,因为踏跳的准确性不够,以至于使以后的攻板技术及腾空动作变形,使到水平发挥不出来,使到训练教学前功尽费。我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教学训练中尝试多种练习,改进训练方法,着重强调跳远踏跳准确性问题和加强攻板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校跳远业余训练队的队员,共6人其中男生 4 人、女生 2 人。
  2.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实验法。
  本人将队员分开两个小组进行作对照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新方法训练,加强踏跳准确性的练习。B组为普通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2.3实验前的准备
  在实验前对两个组的队员进行跳远与身体素质(30米跑和立定跳远)测验作原始成绩。跳远每人跳3次,将所测成绩(备注:犯规也统计成绩)进行统计填入表1。表1实验前两组跳远与素质成绩对照表
  组别姓名性别素质指标成绩跳远成绩(米)
  A组
  30米(秒)立定跳远(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卢xx男4秒674.74.84.94.8陈xx男4秒894.94.54.44.7朱xx女5秒104.24.14.24.230米(秒)立定跳远(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李xx男4秒274.74.84.94.8周xx男4秒394.74.84.84.8王xx女4秒74.24.14.24.2 同时对踏跳的准确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并填入表2表2实验前两组踏跳准确性对比表
  组 别踏上板(次)未上板(次) 犯规(次)A333B342从表1与表2的数据表明,A、B两组基本素质情况和跳远成绩基本接近,在跳远踏跳准确性方面两组也一样。两组基本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
  2.4实验的实施
  B组按常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A组在同样的学时内,除按常规训练方法外,还增加制定步点、起动步、助跑节奏训练和心理因素的训练.
  3研究结果
  通过一轮教学训练实验后,再进行跳远测验。同样每人跳3次,成绩进行统计后列入表3,把起跳准确性情况中的有关指标列入表4。
  表3实验后两组跳远成绩对照表
  A组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卢xx男6.26.26.2陈xx男6.16.17.0朱xx女4.44.54.4B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李xx男6.16.96.2周xx男6.06.96.9王xx女4.34.44.3表4实验前后两组踏跳准确性有关指标比较表
  板相差相差前后前后前后相差A37 +431-231 -2B34+143-1220从表3和表4的数据来看,通过新方法训练后,A组成绩提高显著,而B组也有所提高,但与A组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从表4来看,A组取得好成绩,是与踏跳准确性提高有关。如A组在实验前踏准板仅3次,实验后增加到7次;犯规次数有实验前的3次,下降到实验后的1次;而B组踏跳准确性练习只增加了1次;犯规次数仍保持原来的次数。由此可见,A组踏跳的准确性的提高,是直接促使成绩提高的原因。
  实验的统计表明,采用差异法即两组条件的控制基本一致。如,两组身体素质基本相同。授课时间一样,训练教学内容相符,教师一样。两组均采用了常规的训练方法,不同的仅仅只有一点,即A组比B组增加了新方法。这就是A、B二组的差异所在,也是提高助跑稳定性的根据所在,假如新方法确实有效,那么,A组踏跳的准确性一定会明显提高;若新方法无效,则A组踏跳的准确性提高不会显著。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A组踏跳准确性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因此,证明了所采用的方法对提高踏跳准确性确实有效。
  4分析与讨论
  4.1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
  4.1.1技术因素
  在中学跳远助跑教学、训练中,不少学生在助跑的最后段落,尤其是起跳的前几步表现出拉大步或捣碎步的情况,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助跑节奏。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在助跑中产生的几种错误现象:
  ⑴在踏跳前刻意看板而改变助跑节奏。反而出现踏板不准确,有时过板,有时在板前起跳。
  ⑵助跑节奏不稳定,在助跑中,时快、时慢,或不断调整步子,甚至在助跑的最后四步
  出现碎步、减速等反常现象。
  ⑶加速时,缩小步点长度,加快频率。
  ⑷不能保持奔跑时身体的自然姿势,身体重心上下起伏波动大,身体变得僵硬,动作不协调,重心不稳。
  ⑸起跳前,忽然在最后2~3步拉大步长或缩小步长。
  ⑹由于起动姿势、身体姿势和前几步加速的错误造成最后踏跳的失败。
  ⑺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以至引起助跑技术的变形,使踏板不准确。
  4.1.2心理因素
  很多学生在联系助跑踏跳时会不自觉的看板、倒步,使在助跑途中特别是最后几步步长发生变化。具体的表现有:
  ⑴经过几次调整还是犯规,而且只是差一脚或半脚左右。
  ⑵总是差一点踏不上板或过板。
  产生以上的原因就是在于强烈的踏板意识所致的心理障碍,心理准备起跳动作过早和过强,导致助跑途中下意识地调整步长引起步长改变。
  4.1.3外界环境因素:
  影响踏跳的准确性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风力、风向、气温、助跑跑道的质地,比赛的时间,观众情况等,如风向中的顺风或逆风的影响,风力中的大小不同、气温的高、中、低温的差异。特别是助跑跑道松软和坚硬度的差异和长度的因素,对运动员的踏跳的准确性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1.4运动员自身状况
  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是比较复杂的,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员的自信心方面,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身体状况有所差别的:如运动员有无伤病情况,女子在生理上的方面,运动员的疲劳期与恢复期的差异,运动员情绪的稳定性好,自信心强的人,他的攻板踏跳的准确性就好,反之则踏跳的准确性就差。
  4.2在A组的训练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4.2.1步点的测定
  助跑步点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丈量短程或中程助跑的步点,教学中一般采用简便的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2-2。如丈量8步助跑时,即8×2-2,走14步即可。另一种是直接反测法:将起跳腿站在起跳线后,用固定的起动姿势,按预定的步数和加速方式向助跑的反方向跑,最后落点即为起跑点,作出标志,然后按上述要求,由助跑起点向沙坑方向跑去,结合起跳,反复调整。
  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准确踏板的概念,又不过于受到约束,可在起跳点划较大的起跳区,随着动作的熟练和步长的稳定,起跳区应逐渐缩小到起跳板的宽度。
  4.2.2制定好助跑的起动方式和助跑加速的方法
  助跑起动有两种方式,即走动式助跑和站立式助跑。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站立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有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快的速度,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踏板的准确性高。所不足的是对初学者来说,站立式起动时肌肉比较紧张,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踏跳的准确性。所以,在一般的训练教学中,多采用走动式起动的方法是较为适合的。
  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频和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所以上板的准确性较高。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来说,应采用逐渐加速的方法,可控制好最后几步的稳定性。
  4.2.3提高绝对速度
  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是取得跳远成绩的基础,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自控能力和起跳能力较差,因此,在速度训练中,必须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最大速度作为重点。在训练中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采用快速高抬腿和后瞪跑、跨步跑和快速多级跳练习,使步频和步幅得到同时发展。
  ⑵在短距离内进行大强度的加速跑和行进间冲刺跑的反复练习,并用计时的方法提出练习要求。
  ⑶加强腿部各关节的灵活性和动作幅度,增强腿部各肌肉群的力量。应特别注重踝关节和大腿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提高跑进时的后蹬力量和保持稳定的步幅。
  ⑷在进行下肢练习的同时,应特别加强腰部的腹直肌、背阔肌和骼腰肌的训练,使上肢及腰髋灵活性和力量协调发展。
  4.2.4加强助跑的动作训练
  ⑴采用固定的起动姿势,反复使用助跑标志。
  ⑵固定加速方式,在快速跑中稳定助跑步长,步频和节奏。
  ⑶在助跑道上,做超过全程助跑距离的加速跑。
  ⑷加速跑按惯性跑(可在惯性跑段落增设标志物)
  ⑸加速跑接跨越多个标志物跑。
  ⑹接信号助跑,跑中听信号调整自己的助跑节奏做起跑动作。从而提高踏板的准确性。
  ⑺按预定的时间跑完一定的距离培养速度感。
  4.2.5心理训练
  ⑴主观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体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
  ①助跑时把整个助跑距离看成是100米跑,从一开始就带着从踏板上冲过去的决心。
  ②让学生在跑道上进行全程助跑练习。
  ⑵心理训练结合步长的训练
  ①在跳远的跑道上进行30米起跑计时的训练,以起跳板为终点线,在起跳板处计时。要求学生达到自己30米计时跑的相应速度,当达到这种速度后说明学生是以平稳的心理进行助跑和起跳的。
  ②方法同上,不同的是跑到起跳板处时,做起跳动作但不要求跳起来,而是一踏跳就跑过去,反复练习加深这种跑的节奏和心理习惯。
  ⑶客观心理训练
  学生在助跑中反复移动标志线仍差30~50厘米左右踏不上或过板,说明助跑途中步长不稳定,训练的方法是在后6步设立第二标志线,根据能否踏上第二标志线前后移动第一标志线的距离,直到准确为止。如果只差一脚或半脚踏不上或过踏跳板,则说明起跳前6~4步的步长不稳定,训练的方法是:量出距踏板前6~4步的标准步长,并在每一步的3/4处放置一块标志物,使落地脚刚好能在标志物上越过并落在标志物前20~30厘米处,反复练习这种节奏,当能够达到准确踏板要求后即可除去标志物。
  4.2.6适应外界环境因素的训练
  外界环境因素在实际跳远比赛中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作必要的训练,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因素。
  ⑴适应跑道场地的训练:根据比赛场地的不同作适当的训练,如助跑场地长度不足,则应相应减少助跑的距离。
  ⑵根据比赛时天气情况,作好助跑的调整,如顺风时,助跑距离适当加大,否则减少助跑距离。以利于踏跳的准确性。
  4.2.7调整运动员的自身因素
  运动员的自身因素是决定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作好调整工作。
  ⑴首先在身体方面,根据比赛情况安排好体育训练的各阶段。作好调整期,竞赛期及过渡期三者关系。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调整及最佳的状态效果。
  ⑵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对踏跳准确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⑶集中注意力训练
  ①视物法:把踏跳的准确性视为一个目标物,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直到头脑清晰地回忆先被观察物体的形象为止。
  ②自我暗示法:起动前,先闭上眼睛进行自我鼓励,然后再进行助跑,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③意志训练:是运动员为达到目的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的心里过程。意志具体表现为自觉性、主动性、勇敢性、顽强性、果断性、自制力等。一个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败。它的途径主要有:
  a.努力克服困难
  b.迅速采取和执行决定
  c.进行自我调节
  d.学会自我培养意志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跳远中助跑是基础,上板是关键,起跳是重点,腾空是决定远度的因素。上板的准确性决定了每次跳远是否成功,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只有准确的踏跳,学生才能尽情去完成起跳、腾空,把技术发挥出来,取得好成绩。
  5.2从起动步入手,是提高跳远踏跳准确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动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助跑的稳定性能影响踏跳的准确性。
  5.3起动步虽可以稳定助跑,但不能形成节奏,所以要有准确地踏跳,还必须要有助跑节奏的形成。
  5.4建议在跳远教学中,从第一堂课开始,在准备部分中就要教会学生按一定步数,逐步练习助跑节奏,为最后掌握全程助跑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探究,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导入开始,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长期的保持下去,从而愿意主动的去学习信息技术。  【关键词】兴趣;培养 ;导入; 探究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认为,信息与材料、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如何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改变这种现象,无疑是摆在每位体育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难点。  【关键词】民间体育活动; 补充; 运用; 价值; 交流平台民间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喜闻乐
期刊
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从事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
期刊
初中学生非常爱玩,在学习方面主要靠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才能完成,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教改体制,对学生全面地落实素质教育,处在教学最前沿的中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废止“一言堂”的满堂灌,代之以“全堂言”。即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扮“导演”。课堂是我们教师组织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导演”,即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和询问者。“导”既是
期刊
【摘要】 近几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以崭新的面貌,全方位的定位,推陈出新,充分展示了广东高中课程改革的喜人成果.同时,也留给我们一线高中教师许多思考,如何结合高考走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新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锻造教师和学生的新思维,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发展的眼光来探寻学习的真谛.  【关键词】广东高考;高中历史教学作为一名亲历历年高考的的一名高中教师,回顾几年来的教学历程,对高考和高中历史教学产
期刊
李海林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从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怎样上好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是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上好每一节
期刊
【摘要】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师生之间充满爱心与感情,努力培养学生健全情绪,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几点认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斑风、学风建设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关系着几十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形
期刊
【摘要】新的世纪,要求幼儿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性。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提出以下策略: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
期刊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对班级的管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在此就自己对班级的管理与各位有经验的同仁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至理名言了,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教育同盟面对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教育却一个模式、千篇一律。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样的教育模式会是成功的教育吗?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