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条块分割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满足不了当今形势發展要求。房县城关镇党委探索成立社区“大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让社区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今天这家下水道堵了,明天那家邻里闹纠纷,光靠社区干部,能一一解决吗?以前在社区,这些都是棘手的事,如今却好办多了。“别看我们是个‘小社区’,自从有了‘大党委’牵头,部门一同协商沟通,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社区的事就不是事了。”老城社区党委书记赵连祥充满信心地说。
社区“大党委”制度应运而生,实现了党建工作共做、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服务难题共解、公共事业共办、生活环境共建。目前,全镇3个社区建立了“大党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130个,吸纳党员4200名、联络员129 名。
“真没想到,我在外经商多年,这次党组织让我回家了,真是感到既意外又温暖。”在外地经商的老王在社区聆听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时高兴地说。老王是一名在外地经商的流动党员,在城关镇联观社区党委的帮助下,恢复了久违的组织生活,找到了“家”。
城关镇成立社区“大党委”以来,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坚持流动党员主动汇报和社区党组织定期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将流动党员的个人资料、接转情况等一一备案,确保组织找得到人,人找得到组织。针对外来党员,社区“大党委”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第一时间将其纳入联系范围,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统计制度,详细记录服务管理情况。
为流出党员异地“建家”,为流入党员本地“安家”,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全镇已经为1000余名“流入”离退休和经商党员找到“家”,使他们通过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进行思想汇报和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社区‘大党委’后,力量大了,资源多了,服务强了。”城关镇党委书记林云国说,“如今,驻区单位变‘漠不关心’为‘热情参与’,变‘带着情面’办事到‘心甘情愿’做事。”
城关镇推进“大党委”资源共享共用,互促互帮。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驻社区单位利用自身优势,敞开大门与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社区积极联系驻社区机关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两新”组织,共同实施组织联建、党员共管、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目前,全镇3个社区“大党委”先后帮助群众解难帮困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有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社区成立“大党委”
今天这家下水道堵了,明天那家邻里闹纠纷,光靠社区干部,能一一解决吗?以前在社区,这些都是棘手的事,如今却好办多了。“别看我们是个‘小社区’,自从有了‘大党委’牵头,部门一同协商沟通,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社区的事就不是事了。”老城社区党委书记赵连祥充满信心地说。
社区“大党委”制度应运而生,实现了党建工作共做、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服务难题共解、公共事业共办、生活环境共建。目前,全镇3个社区建立了“大党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130个,吸纳党员4200名、联络员129 名。
流动党员“回家了”
“真没想到,我在外经商多年,这次党组织让我回家了,真是感到既意外又温暖。”在外地经商的老王在社区聆听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时高兴地说。老王是一名在外地经商的流动党员,在城关镇联观社区党委的帮助下,恢复了久违的组织生活,找到了“家”。
城关镇成立社区“大党委”以来,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坚持流动党员主动汇报和社区党组织定期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将流动党员的个人资料、接转情况等一一备案,确保组织找得到人,人找得到组织。针对外来党员,社区“大党委”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第一时间将其纳入联系范围,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统计制度,详细记录服务管理情况。
为流出党员异地“建家”,为流入党员本地“安家”,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全镇已经为1000余名“流入”离退休和经商党员找到“家”,使他们通过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进行思想汇报和学习。
“独角戏”到“大合唱”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社区‘大党委’后,力量大了,资源多了,服务强了。”城关镇党委书记林云国说,“如今,驻区单位变‘漠不关心’为‘热情参与’,变‘带着情面’办事到‘心甘情愿’做事。”
城关镇推进“大党委”资源共享共用,互促互帮。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驻社区单位利用自身优势,敞开大门与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社区积极联系驻社区机关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两新”组织,共同实施组织联建、党员共管、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目前,全镇3个社区“大党委”先后帮助群众解难帮困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有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