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隐 性知识。 在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承担着创业教育的基 础功能。 面向创业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思政教材中的 创业教育内容;第二,突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抓住关键:提升大学生主体性地位; 第四,明确核心: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 经济的快速发 展,原有就业制度的打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 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党和政府提出了以 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和 “创业引领计划” 政策措 施。 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创业教 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性 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 相互交融
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创新创业教育, 都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有机的教育系统,二者在教 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强 的趋同性。首先,教育目标一致。高校一切教育活 动都是围绕教育目标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和相交点。二 者都强调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社会主 义“四有”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创新创业教 育的目标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 路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细 化和具体呈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 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改革和转变,也是深化创新创 业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其次,教 育 对 象 相 同。 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面向的教育对象 均为全体大学生,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 发展。再次,教育内容相近。创新创业教育突出 “创新”“创业”的实践元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能力,所谓“才”;但同时也十分强调“德”的要素,如 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坚忍不拔、挫折教育等。它与 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有共同的诉求,相互渗 透,相互补充。最后,教育方式趋同。当前 创 新 创 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满堂灌、直 线输出的陈旧教学方式,背离了教育中“知行合一” 的原则,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此,二者都要摒弃 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设新的教学平台和 教学手段,将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活动有机结合、 高效统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内化与外化,不断拓 展能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又能契合大学生身心特点 的教育方式。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相辅相成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 方 法 的单调、滞后是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弱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思政 课 教 学 以 教 师 为 主 导,刺 激 导 向 性 较 强,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意识,课程吸引力严重不足。 虽然实践教学能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 使得教育能从外入内,由虚变实,但是高校思政课 较强的理论性弱化了其实践性的特质,减弱了课程 育人的实效性。而创新创业教育鲜明的实践性特 征正好可以弥补思政课教学的短板。创新创业教 育不只是单一的依托学校的实践教育,而是注重学 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各个实践平台的聚力、合力。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一般分为校内与校 外,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十分有限,需要由学 校牵头,积极向校外延展。利用企业、行业、社会等 实践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不断 在实践中调整自我的职业规划,提升创新创业的素 养。这种在实践活动中逐渐修正、反省、提升自我 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践体系,同时又为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 供了新的思路,增强了思政课育人的效果。
二、创业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如何在创业教育起步晚,学科基础薄弱(大部 分学校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的我国高 校进行创业教育?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 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这是因为,從创业教育 的含义可知,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是高校,对象是大 学生。 高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 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大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是 潜在的创业者,是未来的企业家。 而高校思政课面 向的是全体大学生,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更重 要 的 是 创 业 教 育 和 思 政 教 育 二 者 完 全 可 以 相 融 合,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内在包含创业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 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而思政课程有很多 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 首先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 称《原理》)课程就包含了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 关 于非智能因素,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小节中讲 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心胸 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坚强的人更容易创业成功。 关于智能因素内容更多, 如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和五对范畴就涉及到许多关于创业的智能因素: 利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分析问题,做出创业决 策。 利用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 研发提升产品质 量。 利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 发现创新问题等 等。 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认识的辩证 过程”一节讲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 须具备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科 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而在“辩证思维方法” 一节中又讲到,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正确理 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等。 那就是想象力、推理能力、灵感、直 觉等。 此外,贯穿《原理》课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实 践观点,强调实践出真知,强调实践培养和锻炼人 的思维能力,推动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50001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 经济的快速发 展,原有就业制度的打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 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党和政府提出了以 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和 “创业引领计划” 政策措 施。 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创业教 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性 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 相互交融
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创新创业教育, 都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有机的教育系统,二者在教 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强 的趋同性。首先,教育目标一致。高校一切教育活 动都是围绕教育目标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和相交点。二 者都强调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社会主 义“四有”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创新创业教 育的目标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 路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细 化和具体呈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 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改革和转变,也是深化创新创 业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其次,教 育 对 象 相 同。 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面向的教育对象 均为全体大学生,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 发展。再次,教育内容相近。创新创业教育突出 “创新”“创业”的实践元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能力,所谓“才”;但同时也十分强调“德”的要素,如 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坚忍不拔、挫折教育等。它与 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有共同的诉求,相互渗 透,相互补充。最后,教育方式趋同。当前 创 新 创 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满堂灌、直 线输出的陈旧教学方式,背离了教育中“知行合一” 的原则,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此,二者都要摒弃 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设新的教学平台和 教学手段,将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活动有机结合、 高效统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内化与外化,不断拓 展能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又能契合大学生身心特点 的教育方式。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相辅相成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 方 法 的单调、滞后是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弱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思政 课 教 学 以 教 师 为 主 导,刺 激 导 向 性 较 强,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意识,课程吸引力严重不足。 虽然实践教学能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 使得教育能从外入内,由虚变实,但是高校思政课 较强的理论性弱化了其实践性的特质,减弱了课程 育人的实效性。而创新创业教育鲜明的实践性特 征正好可以弥补思政课教学的短板。创新创业教 育不只是单一的依托学校的实践教育,而是注重学 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各个实践平台的聚力、合力。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一般分为校内与校 外,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十分有限,需要由学 校牵头,积极向校外延展。利用企业、行业、社会等 实践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不断 在实践中调整自我的职业规划,提升创新创业的素 养。这种在实践活动中逐渐修正、反省、提升自我 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践体系,同时又为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 供了新的思路,增强了思政课育人的效果。
二、创业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如何在创业教育起步晚,学科基础薄弱(大部 分学校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的我国高 校进行创业教育?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 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这是因为,從创业教育 的含义可知,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是高校,对象是大 学生。 高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 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大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是 潜在的创业者,是未来的企业家。 而高校思政课面 向的是全体大学生,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更重 要 的 是 创 业 教 育 和 思 政 教 育 二 者 完 全 可 以 相 融 合,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内在包含创业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 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而思政课程有很多 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 首先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 称《原理》)课程就包含了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 关 于非智能因素,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小节中讲 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心胸 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坚强的人更容易创业成功。 关于智能因素内容更多, 如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和五对范畴就涉及到许多关于创业的智能因素: 利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分析问题,做出创业决 策。 利用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 研发提升产品质 量。 利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 发现创新问题等 等。 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认识的辩证 过程”一节讲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 须具备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科 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而在“辩证思维方法” 一节中又讲到,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正确理 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等。 那就是想象力、推理能力、灵感、直 觉等。 此外,贯穿《原理》课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实 践观点,强调实践出真知,强调实践培养和锻炼人 的思维能力,推动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