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作文已经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学心理,态度扭曲,甚至恐惧,造成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程式化,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燃眉之急。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贴近生活
1.学会观察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这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常常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感悟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等,以之震撼读者的心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2.联系实践
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实践也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其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
二、读写互动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进行两个结合:
1.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
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价值。为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再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表达和需要结合
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性情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其中学生的性情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情感和个性,它所带来的是学生习作时的真情流露,个性展示。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地运用语言表露自己的天性,我们每学期的习作训练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更不受教师的限制,文章的题目学生自己拟定,内容自己选择,形式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一来,习作就真正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三、体验快乐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地加以肯定和赞美,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予以肯定。
2.好作文读给学生听或者请班里的学生来读。
3.办黑板报,刊登好作文。
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
“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作文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洋溢生命的活力,才会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5.
[2]刘锡庆.轻松阅读,自由写意.新作文,2003(1).
[3]吴立岗.正确处理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城西中心小学)
一、贴近生活
1.学会观察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这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常常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感悟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等,以之震撼读者的心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2.联系实践
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实践也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其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
二、读写互动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进行两个结合:
1.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
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价值。为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再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表达和需要结合
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性情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其中学生的性情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情感和个性,它所带来的是学生习作时的真情流露,个性展示。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地运用语言表露自己的天性,我们每学期的习作训练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更不受教师的限制,文章的题目学生自己拟定,内容自己选择,形式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一来,习作就真正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三、体验快乐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地加以肯定和赞美,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予以肯定。
2.好作文读给学生听或者请班里的学生来读。
3.办黑板报,刊登好作文。
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
“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作文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洋溢生命的活力,才会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5.
[2]刘锡庆.轻松阅读,自由写意.新作文,2003(1).
[3]吴立岗.正确处理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城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