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小学的语文为今后所有科目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基础,是相当重要的科目。现今阶段,由于时代的要
  求,教育部正在深入推行新课标改革,这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语文教学更加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那么对于学生进行需要训练就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听和说的锻炼。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听、说等部分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路,希望能作为参考,为教育工作尽一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训练;思路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阶段主要训练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技能,其目的是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便于今后与人沟通。然而,我国的现状是教育过程中应试思想极其突出,尽管近几年不断提倡、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应试教育还是如影随形。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把分数作为评判学习好坏的标准,而语文考试中并不包含听和说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经常被忽略,导致越来越多学生写作、阅读技能尚可,而在听和说方面基础薄弱。由此,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的听说训练是刻不容缓的。
  一、小学语文听说训练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对于听、说的训练也变得重要起来。对小学生来说,学会听和说,才能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的日常交流主要也是靠听和说来完成,因此,小学生的听和说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那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也绝称不上良好的。
  (一)听说训练可以有效地集中精神
  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是需要长期来培养的一个过程,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多听,可以使学生关注语音、语调的变化,结合自己的发言习惯进行改进。多说,可以锻炼学生口齿的灵活度,训练他们的发言思路。
  (二)听说训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的教学其实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文的学习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培养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怀,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例如,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思想性的材料,如《读者》《意林》等,这其中都有一些很不错的文章,在训练听说的同时,还能熏陶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其效果甚至高于单纯的教学说教。
  二、听说训练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们对语言的表达和倾听的能力,通过阶段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们对语文的应用能力。
  (一)“听”的训练目标
  小学生正是接受听、说教育的最佳时期,尽管“听”对小学生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但他们以往在“听”的时候是没有目的性的,毫无章法的。训练小学生的“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要训练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大部分人在听的过程中都无法长时间集中其注意力,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进行听力的练习时要着重注意对学生注意力的把控,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复述听力内容 来提高他们的集中度;其次,在“听”的时候要训练学生学会抓重点,通过对讲话人的语气、声调、态度等方面的注意来抓住讲话的重点,并学会做笔记;最后,大量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训练他们在不丢失重点的情况下学会选择性倾听,并对听力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二)“说”的训练目标
  对于“说”的训练,首先要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对“说”的训练,首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开口说话的勇气;其次,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主动发言的好习惯;最后,训练学生的说话技巧,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说话时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也是今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的思路构建
  (一)结合实际,分阶段训练
  在训练听说时,应该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分阶段进行,制定相应的阶段教学目标。在一到三年级时,小学生们说的水平有限,因此,可以先锻炼他们听的能力,可以通过听写词语,完成段落填空等方式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听的能力。四年级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论对错都要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能打消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五六年级时,要训练学生能说、会说。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组織能力。当然,在训练说的同时也要搭配着听的练习,大量的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有着莫大帮助。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
  语文的学习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当中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大量积累才能做到语文素养的培养,要能熟练地将训练成果应用到实际之中。在课外,学生要大量阅读,如《读写》《文摘》等,对于一些优秀文章可以进行朗读和写读书笔记,无论是对说还是写都有很大帮助。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在现阶段读、写都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还要重视起听和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郭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30).
  作者简介:项家伟,1961年生,辽宁营口人,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背景、课题、情节、标点、结尾等进行“补白”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进行想象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地在字里行间或文章的结尾处留下许多有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书,如同人们吸取的空气、水分、阳光一样重要。”这是我早年读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学,导致教学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教师利用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催生高效语文课
【摘要】在我国教育中,语文科目在所有科目中所占的地位不可代替,不过每个时期的学习重点都是有差异的。就以小学语文教育这个例子来说,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关键事就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淘汰,因为它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习惯,通过大量阅读获得
【摘要】要想提升学生语文作文的应用素养,首先要从根本上理解并认识作文,并积极落实教学理念、方法,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  能力。作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生活基础上,并以“实际需要”为目标,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基础上,使学生可以以生活为基础素材,顺利进行写作,并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了我们国家目前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写作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写作的正确方式,导致诸多问题随之出现。为此,教师理应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本文将阐述目前高中学生语文写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于具体培养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写作兴趣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指导。朗读要做好示范性,朗读要講究形式,朗读要运用发散思维,揣摩人物心理,注重方法指导。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朗读要做好示范性  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指导。如一、二年级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简短语句或语段,学生朗读还基本没有大的障碍,到了三年级,所学的文章长了,这时候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924142,已正式通过审定,并被定名为济南17号。我国每年约需优质小麦225亿公斤,而目前国内专用优质小麦仅能满足10%左右、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由老师营造跟教学内容情感相关的景象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场景,使得学生投入到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情境教学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加真切的体验,对学生的精神层面影响深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话题在特定的情境下表达相应的情感的过程。本文着重对情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诗词阅读与鉴赏的个性和共性,其后就初中诗词教学中缺失“核心素养”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诗词阅读与鉴赏的个性和共性分析  首先,在诗词的教学中,其中心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是立足于诗词的语言特征、情感表达方式、事物形象等等,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