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为何推崇"大师"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商场,身不由己,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一个个体普遍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大师"宜居的社会。
  如果一个社会使多数人相信决定成功的99%不是勤奋和努力,决定失败的99%不是懒惰和愚蠢,而是由投胎、运气、风水等不可知因素决定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大师们最宜居的社会。
  王林是一位以掌握"空盆来蛇、断蛇复活、纸灰复原、意念异物、凌空题词、徒手断钢筋、轻功悬空提水行"等所谓的"超凡本领"著称的气功大师。这类人在中国一向并不罕见,但此次的出名则是沾了互联网领袖马云的光。同时在网上流出的还有王林和赵薇、李连杰、刘志军等名流政要的合影。和王林暴露的交情,还使观者想起几年前马云与另一位"大师"李一道长交往的往事。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职业,王林这样的江湖术士古已有之,这不足为奇,但科学昌明的今天,一个江湖术士却仍能得到如此之多政商名流的青睐,却颇惹人深思。
  江湖术士为什么会有市场?表面上的原因很简单,受惑者缺乏科学素养与常识,比较容易上钩,比如街头算命卜卦者就多利用愚夫愚妇这一弱点来谋生。但在王林一事中,参与者却又非一般见识短薄的小市民,而是马云这样的科技名流,你总不能说他们对科学一窍不通。事实上,在马云看来,他们对大师的兴趣甚至还是超越科学的,他发微博说,与王林结识是出于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人类很容易以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地判断世界","过度地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
  "过度地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马云的重点显然是在后半句:很多人因为科学而迷失信仰,我结交异能大师,却是在追寻信仰的道路上。这么诠释,相信并未曲解马云的本意。
  相信世界上存在科学解释不了或尚不能解释的奇迹和异能,这本身并不是错,因为人类自身的认知确实有其局限性。王林或许是个骗子,但即便如此,马云与之合影倾谈也说不上是多大的事儿,人家喜欢这个,抱着宁肯误交十个骗子也不错过一个大师的想法去"追寻",也说得过去。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的政商名流中,怀有马云这种想法并不止他一个,看王林炫耀出的那一大堆照片就知道了。一大群名流热衷于怪力乱神,这才是问题所在,也映衬出当下社会的一些病灶。
  事实上,以江湖术士受企业家青睐来看,王林绝不是孤例。在今天,"风水、命理、法术"等等神秘而说不清道不明的"术"或"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企业家甚至官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企业所推崇。富士康跳楼,郭台铭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事,你可以说这是台湾企业家的风俗,但几年前一份题为《中国富豪风水调查》的报告却显示,"超过98%的富豪相信做生意讲究风水"。雷军则称,"这么多年来,我悟到的是,创业者要信命,1%的运气超过了99%的努力"。一命二运三风水,在中国企业界,因为命、运、术、道而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广泛流传者数不胜数。
  王林事件,体现出的其实是中国人,尤其是成功群体近年来整体面临的信仰之惑和成长之惑。马云这一代人,虽然正立在潮头浪尖,看似风光,但他们是在社会巨大转型时期成长并成功的。从其所受的教育看,信仰已经缺失,急需重树,但却为时较迟,难免会病急乱抓药;从其成功经历看,是无序和复杂的,很多人走了捷径,甚至涉足灰色地带,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和失败,对未来继续成功也无自信,越是感到未来命运不可知无从把握的人,越容易相信常识之外的一些东西,更何况,现在外部环境中又充满着金融危机、产业升级、企业转型这样的挑战,生活中又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失败。而官员笃信风水,也基本是一样的道理。
  如何使更多的企业家远离怪力乱神,关键是建立一个常态的社会,使成功有一定之规,使失败有一定之因,让人们认识到努力、正直、善良、聪明更容易导致成功,贪婪、懒惰、奸邪、平庸更容易导向失败,只要向上的路是通达透明的,那些蛊惑玄妙之物自然失去其魅力,反之,只要人们内心缺乏稳定感,对未来有太多恐慌感,大师们就永远有大市场。
其他文献
齐巍的网名叫白噪音,是豆瓣的音乐产品分析师,他学的是数学,先前在腾讯做了四年的游戏行业分析师,觉得游戏的赚钱逻辑是让人上瘾,为了借钱打游戏会促使人泯灭人性,他离开了那个行业,加入豆瓣,研究音乐。白噪音自己创办了一个草地音乐节,在很多城市有分支,每个月召集大家一起活动,聊聊自己喜欢的音乐,愿意分享的还可以把自己作的曲子弹出来听。  2013年年初,豆瓣电台推出付费版本。我拜访了群主白噪音,在豆瓣的会
期刊
“It’s over,唱片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即便是换一种什么新的收费方式,音乐按照收听来收费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就是这样。”  北京中国大饭店大堂,巨鲸音乐网前CEO陈戈反复重申着这个观点。“就是这样”,是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其中的无奈就像大堂里的香氛一样,若有若无,“我们这个行业的最根本问题是:裹足不前,没有分享到近十年突飞猛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红利。”  音乐一直在响着—就在我们说话的时
期刊
南瓜(王皓)学的是机电工程,一直做程序员,但是音乐始终如影随形:大学时开始搞乐队,1998年创办了介绍杭州本地乐队的声音网,1999 年开始做地下音乐演出。2003年的那个念头一闪而过,直到2007年,南瓜真正开始数字音乐的商业探索,创办虾米网。  “有时候觉得唱片行业不值得拯救。”南瓜觉得虾米网就是一个中国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探索实验室,市场有的都试过了,先后得到深创投和盛大的投资,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期刊
纪中展  微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  最近几个月来,搜狗花落谁家一直是业界的焦点,时不时就蹦出来搏版面。在这几方的博弈中,搜狐欲拒还迎半推半就,搜狗矢口否认,但又欲说还休;奇虎360、百度、阿里巴巴各家漫天放话意图搅乱一池春水。  此事最近终于要水落石出了。奇虎360在7月19日宣布,正在就收购搜狗与其母公司搜狐展开初期谈判,这笔交易预计可达14亿美元。但不知道对这则消息,搜狗CEO王小川会否还
期刊
2014年1月将是太平洋影音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成立35周年的纪念日。公司总经理赖秀薇正在为这个日子做准备。提起这件事时,她显得很谨慎,刻意避免了“庆祝”,而用了“纪念”这个词。毕竟中国内地唱片销量连年下滑,到现在,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96%。  在互联网时代,唱片被挤到了历史的墙角。在时代浪潮面前,即使是太平洋—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唱片公司,制造出中国第一个立体声盒带、第一张CD唱片的
期刊
北京驰  编剧,专栏作家。  一个挺私密的微信群,全是影视圈各路精英,实名聊天的那种,有一天邀请来一位新人,这其实是个老人了,是位做过若干著名片子的制片人。最近,她刚因一部热门电影而风生水起。各路神仙一通招呼,热门制片人客气地应酬,隔着微信都能看见那种满足的成功笑容。忽然,斜刺里一声冷笑,像古龙小说里自信出场的杀手那种。“某某某,原来是你啊。某部电影的钱怎么算的啊,投资商连个审计报告都没看见。电影
期刊
黄永是首度向世界披露北京非典疫情真相的《TIME》记者,他说:“2003年,我第一次觉得工作给我带来了成就感,我写给美国人看的文章总算影响到了中国人。”但没人知道他自年轻时便有自杀倾向,在一线采访SARS疫情,他从来不戴口罩,也不采用别的什么防护措施,“一方面自恃身强力壮,另一方面可能潜意识里也觉得,让我得这个病试试也挺好。”  我现在是个癌症患者,对时间的记忆有点错乱。  2003年我是美国《T
期刊
“我做了十年的唱片,大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考虑音乐这个行业一直走不通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可解决的方法?是不是就是SP黑了我们的钱?我把这产业链的细枝末节摸了个遍,当时的结论就是,没有解决方案。”  从音乐制作人,到运营文化公司,再到创业数字音乐公司,研发分享音乐的社交平台“你听”,王智翔一直是音乐圈里相对理性的人,每当一条路走不通,他总是愿意思考其症结,而后做出判断,选择一条在他看来正确的路。  他
期刊
注:mentor,有经验可信赖的顾问/指导。  我们公司现在有将近4000人,我觉得里面肯定是卧虎藏龙。百里挑一的话,也有40个伟大的人才。但是,即使是天才,如果没有前辈的帮助,最后也会变成庸才,是做不出什么大事的。举例来说,每一个跳水冠军,背后都要有一个教练在帮他。没有教练,你就要走弯路,不得不重新发明轮子。没有教练,你在水里摔了无数次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能等到把自己摔残了,才会明白道理其实
期刊
“现在音乐产业真的是挺惨的,没有好商业模式,没有好分成比例,没钱没势还不团结,你派谁来拯救都没用,马云、乔布斯也白搭!”在北京财富购物中心一家餐厅的包房里,宋柯拿着餐桌上的毛巾抹了把脸,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和疲惫。  宋柯刚结束《我是歌手》的节目录制,在最近的一个星期中,他连着飞了长沙、广州、深圳、香港四个地方,开会、录节目、谈合作,一刻都不得闲。在接下来的周末里,他还要跟深圳卫视的老朋友洽谈新的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