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学科教学承载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作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者,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更应该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上——个新台阶。
  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尽可能获得你自己喜欢的各种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俗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有了前者,可以保证你的教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有了后者,可以使你的教育教学变得有趣味,更精彩,从而保证前者得以更好的实施。
  而提高这些台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众所周知,一把米,只能熬成一碗粥,绝对炯不成一锅饭;一勺粉,只能勾出一碗芡,绝对和不出一盆面。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不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只有读书,才能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唤醒自己对教育的激情,找到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乐趣。
  巴金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读书学习可以使教师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可以促进教师投入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阅读中,教师通过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会蹦发现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自我重复,而是一种美的精神享受。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这句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读书之外,笔者认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写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所谓本钱,一为善读,二为善写,二者实相关而不可割也。”叶老又说:“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苟非然者,学生即或终臻善读善写,断非老师之功。”这话并不是空谈。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例,在他当文学教师期间,曾写过——千多篇小作文。这些小作文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的。他说,这些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写作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促使学生崇拜老师热爱写作,进而投入到写作实践中去。
  那么,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是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真正有价值的文章绝不是那些为了评职称才“赶”出来的文章。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坚持不懈地用笨拙的笔记录下自己思想的足迹,努力去寻找自己教育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事件,记录下自己生命中的一份份感动。这样的文章会帮助我们寻找教育的美丽,进而感受教育的财富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价值。
  二是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青年教师写作时,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别人的文章,转述别人的思想,就会使自己的文章失去个性,失去光芒。我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写下自己的文章。
  三是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有句名言道出了读写的关系,即“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写作习惯的人,多是长于阅读的,并且他们的阅读会是一种批斗性的读。青年教师只要善于阅读,长于写作,就能厚积薄发,就能让心灵在纸上飞扬,让思想在键音上流淌。
  有些语文教师常常抱怨日常工作太繁重,没有时间进行写作。其实这是在用忙碌来放弃很多成长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羞愧。正因为有了写作,才使我们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捕捉信息、洞察世事;正因为有了写作,才使我们尽享在教育风浪中扬帆前行的快乐。因此让我们每一位青年语文老师都拿起笔来,在咫尺讲台上耕耘人生,在辛苦写作中充实自我。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然我选择并爱上了教学,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我将终生与书为友,以笔为伴。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师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阅读和写作。
其他文献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生命的促进者转化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生命的发展,因此“教书”不是教师的目的,“育人”、“成全生命”才是目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应成为生命的缔造者。在根本上,教师关注的不应该单是知识,而应该是个体生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决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现在多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虽然也说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是实际上,我们有多少教师在备课时了解过学生呢
期刊
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通过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愉快教学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语文的学习志趣,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从学科特点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重要性学生从小就得到灌输,我之所以说“综合性较强”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语文知识以外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
期刊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融入素质教育谈些认识。  一、将思想素质的培养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根据中学数学原则,教学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可结合古今成就,自然渗透
期刊
学生一上初中,我询问了他们在小学时是如何学古诗的,学生们无不说:读完了背,老师把诗意抄在黑板上。经过上初中第一首诗的学习我就发现他们学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我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学诗的方式方法。  第一步:朗读。  朗读是学诗的开端。我尝试不给范读,让学生自己读,可能开始有人读音不准,断句有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大家互相听读,对于有差别的地方,就会互相探讨、纠正。  第二步: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的高效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等特点。一般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和达标测评。  事实证明,高效课堂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
期刊
一、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师最佳知识结构的主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整个语言系统的具体理论,同时具有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及较好的功底,才能“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有“一桶水”,然后才能有能力给于学生“一碗水”。  二、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期刊
一、规范学习习惯自觉发展  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手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端正,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马虎了事,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形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都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当必备的,也是我多年来教育学生的一个目标。然而随着我教学时间的增加,我发觉现在的学生似乎更不易动情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似乎越来越冷漠。记得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为学生朗读了《担子》《父亲挑书》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为学生找来了《疯娘》,每当读到这些文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的共识。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启迪。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授“读”的方法,令学生受益终生呢?  一、教会学生“读”书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前人数百年学习中强调阅读的
期刊
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难题,迫使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反复思考体验,就相关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研究的成果,操作模式,愿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阅读文本整体把握要一次成功  笔者认为文本解码到位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要从量和质上来明确“整体感知”的尺度。  1阅读现代文的时速,在中考是5~10分钟,但不能超过10分钟。平时的教学训练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2质量标准:a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