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五霸,谁是最终垄断者?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啤酒五强,垄断了国内75%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只是暂时的市场格局,未来的啤酒行业,集中化程度会更高,只会留存两到三家。
  尽管华润雪花发布的过“双千万”业绩,被同一天“华润集团新董事长傅育宁接替前董事长宋林”的新闻迅速盖过,但在啤酒圈内,这条消息让同行颇为紧张。
  2013年华润雪花销量达到1172万吨,雪花单品牌销量达到1062万吨。这意味着雪花已成为世界最大啤酒品牌。
  目前世界销量最好的百威、Bud Light(百威淡啤)也仅700万吨左右。
  集中度未来更强
  在国内,目前包括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等在内的五强,垄断了国内75%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只是暂时的市场格局,在未来的啤酒行业,集中化程度会更高,只会留存两到三家,华润雪花能否实现预想中,在绝大多数区域会场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占据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华润雪花还有其他啤酒品牌,下一轮竞争才刚刚开始。
  “这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其前几年的战略布局开始显露出来,华润雪花开始坐实其行业老大的地位。”啤酒行业一名人士表示。
  在过往几年的啤酒行业中,行业里频发并购,其背后基本都有华润雪花的身影,在华润雪花疯狂并购的最高峰,一年并购案例完成数十起,比对手决策速度更快价格更高,华润雪花不断从竞争对手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抢到金威啤酒、西湖啤酒等数个标的物。这在外界看来,其1000万吨的销量大部分即依赖外部并购。“这是误解。事实是华润雪花的业绩增长并不是依靠并购。”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不断强调这一点。
  2012年底,华润雪花内部做了一个测算,把当时所有的工厂加在一起的产量和现在的产量进行比较,总产量中并购来的部分仅仅占35%,而65%是华润雪花是通过市场扩张和新建工厂完成,按照华润雪花公布的2013年销量1000多万吨,65%就是700万吨,“这个700万吨,雪花在十年左右创造了一个新的、比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大的市场增量,这个增量不是并购得来的。”曾申平说,以广东市场为例,五年前,华润雪花销量为零,随后其在此地新建工厂,目前其在东莞市场占50%、深圳将近30%的市场。即便是外界看来不断依靠并购得来的安徽市场,雪花也基本靠自己,“如果我们把在安徽并购的这些企业,当时的销量加在一起,根本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半多。”
  资料显示,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超过95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
  但在并购整合的过程中,华润雪花并没有实施啤酒行业通行的多品牌策略,其更强调单一品牌。在啤酒行业大部分是多品牌,比如百威英博旗下有两百多个子品牌,国内品牌青岛啤酒旗下也有崂山、银麦等多个子品牌,燕京啤酒也按照区域市场、价格档次不同主推漓泉、惠泉等不同品牌。而曾申平认为,饱受外界质疑的单一品牌策略恰是雪花快速增长的动力和效率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推了统一的雪花品牌,我们没有借助收购企业的品牌。在雪花的发展过程的背后,并购仅仅是起了部分的决定作用,更多的是雪花自身的对市场、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独特的方法。”曾申平表示。
  支撑单一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华润雪花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分销体系。从2002年开始,当啤酒行业其他品牌还在招商的时候,华润雪花开始构建自己的终端流向可控渠道,即从物流,从制造工厂到分销商、到终端再到消费者,尽管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雪花强调一定是可控式分销管理。比如,雪花啤酒进入一个餐厅能卖多少箱,包括税、成本、进店的费用、盈利等,如,决定是否进某一个小店和酒楼?多长时间能够赢利?赢利状况如何?对手怎么反击和应对等等,都有一套严密的体系和系统。“我们分销都围绕终端的效果、效率、利益展开,这使得我们的分销效率更高。”曾申平认为。
  华润目标三成份额
  这家依靠并购快速崛起的啤酒品牌,其低利润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最大的短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华润雪花的策略是先市场后利润,这种策略曾让其在资本市场受到指责,并被认为过于依赖并购。
  不过近几年,华润雪花开始向上走。华润创业2013年年报显示,华润雪花利润贡献上升14.6%达到9.43亿港元“雪花肯定不是低端酒品牌,在中国雪花已成为中国最大中高端啤酒品牌。”曾申平表示。
  目前,在其产品结构中,5元以上产品销售已达500万吨以上,其中勇闯天涯年销售200万吨,且其旗下中高端品牌雪花纯生增速远远超过两位数,这在啤酒行业很少见。
  而华润雪花利润的提升,一方面依赖其不断提价,另一方面则是其品牌的提升。在中国如何建立啤酒品牌,华润雪花并没有模仿外资品牌,而是与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相结合,力推中国元素。
  从2008年开始,雪花更换LO-GO,“中国元素”正式启动。华润雪花总经理王群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雪花的中国元素正是来自于王群。随后华润雪花开始主打勇闯天涯、脸谱、中国古建筑摄影等品牌宣传活动。“雪花在品牌建设所走的路,一直是潜移默化。类似于古建筑,勇闯天涯这些,是对年轻人和消费者的心理引导,这种心理的引导,一定会持续不断。这些东西都是基于我们来自的对消费者的洞察,和我们自己对未来社会的判断。”曾申平称。
  齐鲁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啤酒行业竞争正在从中低端份额争夺向中高端利润的争夺升级,从而竞争焦点从渠道的比拼渐渐转变成为品牌的比拼和消费者满意度的比拼,中国啤酒市场上,百威英博、雪花、青啤三强的决赛之争已然演变成为品牌之争。
  目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和嘉士伯啤酒这五大集团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5%。”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介绍说,“目前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养成,规模化扩张之路已接近尾声。”
  但是这并非国内啤酒行业竞争的最终格局,从全球的范围看,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还是不够高,比如美国,只有两个啤酒厂。“未来5-10年,啤酒行业一定会从抢地盘到真正的大整合。华润雪花的下个目标是市场份额30%。”曾申平认为。目前,华润雪花共占有中国啤酒市场23%的份额。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啤酒业的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一定会形成两到三家在全国不同省份拥有优势份额的巨头,目前垄断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和销量的国内啤酒五强,谁会是这最后的两三家?
  在曾申平看来,在啤酒竞争的背后,一定是股东的实力和股东的状况决定未来啤酒(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华润雪花背后的股东是华润集团和SAB集团。而被华润雪花视为最主要对手的百威英博则是全球第一大啤酒集团,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竞争对手也在步步逼近。近两年百威英博突然提速,在中国市场布局了50家工厂,新建产能目标超过1000万吨,产能目标直指1500万吨,届时中国市场将占据其30%以上的销量占比。而在华润雪花强势的东北基地市场,百威也开始新建百万吨产能基地,试图打乱其基地市场的传统思路。“现在巨头的基地市场都在互相渗透,只能是局部上比较优势,未来的竞争一定会更激烈。”何勇认为。
其他文献
如果你不想在厨房里“大动干戈”,只想简单操作几下,就吃上一顿还不错的晚饭,可以吗?  我要告诉你:如今,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一位消费者讲述了她爱上了一款产品“香辣竹笋”的经过:偶尔买到,消费完一瓶后马上去买另一瓶。可虽然去的是同一家超市,却着实让她一顿好找——因为这款产品只在货架上摆出了四五瓶,且包装并不突出,很容易混在其他产品里被湮没。  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它,是因为消费方式很简单:清水煮面
期刊
在我们一日三餐离不了的寻常食品品类中,出现了明显的奢侈化趋势,我称之为“类奢侈”化。这从某一方面也表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企业出品的产品档次已经在整体上升级了。  这里说的类奢侈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因为这些产品,毕竟是日常吃喝的必需品,只是在品质上、在价格上明显高于普通产品罢了。收入高一些的消费者、讲究一些的消费者日常反复购买、反复消费能够承受得起,这是与真正奢侈品其价格严重远离实用价值
期刊
编者按:  连锁经营凭借标准化流程和快速扩张模式成就了诸多餐饮大鳄,如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而在消费升级时代,连锁门店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是有限的。这个时候,一些个性化的、独立的餐饮门店呈现抬头之势,它们的崛起给这些餐饮连锁迎头痛击。中国是个餐饮大国,如果中国本土的个性化餐饮崛起,岂会有麦当劳、肯德基的一席之地?正如同本文所属案例,墨尔本的独立咖啡店打败星巴克一样。  2000年澳大利亚第一家星巴
期刊
说到传统调味品,你会想到什么?除了盐以外,就属酱油和醋了。那么传统是否意味着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厨房革命”?  比如酱油产品,在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看来,一般不会推陈出新那么快,基本上生抽、老抽也好,凉拌的、炒菜的也好,企业要有一个主打的才行,要靠走量。并且消费惯性比较明显:要求颜色的就永远要求颜色,要求口味的就永远要求口味。像广东那边吃海鲜比较多,它酱油以蘸为主,要求鲜味比较好,这是短
期刊
如果公司想要激活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渴望,就需要“拥有”一个让人们只能联想到此品牌而非其他品牌的“符号”。  几年前,世界顶尖饮料公司之一的销量冠军产品连续三年业绩下滑,而且就算使尽浑身解数,也什么都不起作用(包括增加了电视广告和病毒营销)。  情况看起来很绝望,直到他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  “渴望”的秘方  可口可乐的配方自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诞生以来,已保密达近130年之
期刊
在没有厂家和终端店高度配合,没有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控制好成本,没有理性的社会价格秩序的条件下,买买圈一定能够捞到用户吗?  O2O在今年的糖酒会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各种O2O都以拯救者的姿态粉墨登场,似乎做酒的人谁不谈O2O就OUT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这些 O2O们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骡子是马,开始溜了吗?他们究竟做了哪些尝试?趟出了什么样的路子?  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在线
期刊
自2001年起,中国春节的各类传播舞台,满眼跃动着可口、百事等国际饮料品牌的身影。春联、灯笼、阿福等传统文化元素,都在这些国外大牌“本地化”的营销战略中被一一借取。  但是,有没有一款真正的中国本土饮料品牌,能够在节庆时分,承担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使命、延伸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价值、展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精神?此题不解,总有遗憾。而今天,这个问题却由加多宝自信而响亮地回答了。  加多宝在“大平台,大战略”思
期刊
归根结底,生鲜电商是定位和路径问题,究竟是为了让农产品上网还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需要深思,此外还要与传统路径相融合。  互联网农业不是工业,农产品电商也不同于工业品电商。尽管生鲜电商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基于对产业特殊规律的认知程度和实践上的空白,那些简单拷贝普通电商模式而勇做生鲜电商先锋的企业,最终难免“先锋变先烈”,遭遇让人扼腕叹息的悲情结局,尤其以2013年初的北京“优菜网”寻求
期刊
如果你认为现有的厨房食品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你将错失源源不绝的创意来源。因为,追求“方便”让当代的食品行业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  就拿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方便”面来说。2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想出,一碗简单的方便面竟然能变化出上百种的口味,不论是经典的红烧牛肉、风靡一时的老坛酸菜,还是让人念念不忘的香辣,在各品牌大显神通的推陈出新下,方便面不但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浓缩在一个个调味包中,也把人们从繁琐的烹
期刊
酱油作为一种调味品,其市场是有天花板的,指望未来有大幅的增长并不现实。海天的步子迈大了。  对于酱油这一日常调味品而言,“黄豆酿制”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从“海天”的多款酱油的配料表,看到更多的是“非转基因脱脂大豆”这一名称。业内人士称,“脱脂大豆”就是豆粕,其成本大概是黄豆的一半。仔细查阅海天味业的招股书可以发现,随着酱油产量的增加,其“脱脂大豆”(即豆粕)的使用比例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