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区参与社会管理是当前重要的社会管理策略.社区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国外社区建设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本文通过介绍国外社区建设的做法与经验,为我国社区建设,构建我国和谐社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建设模式
一、国外社区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社区建设和发展走到今天,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归纳其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主要是:
(一)政府高度重视和组织引导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达国家早期的社区发展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中作用的日益提升,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尽管政府将大量具体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承担,并鼓励企业参与,但政府在规划指导、法律环境、项目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政府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地方政府社区发展”、“家庭和社区护理”、“农村社区”等一系列项目。2000年由联邦家庭与社区发展部组织实施“强化家庭和社区战略”,项目前四年投入2.2亿澳元,其中包括对儿童的照料,让儿童和青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实现社区现有资源的增值,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等。政府部门除设立项目、安排资金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价、指导和监管。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政府也通过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多种措施,支持社区发展。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社区发展的指导。早在1952年印度就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并注意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新区开发规划的衔接。
(二)多渠道资金投入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外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和私人的捐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用。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0%左右,服务收费占30%左右[1]。政府的资金支持,一部分采取常规性拨款,由非营利组织按政府的法规和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政府还提供各种专项资助,安排一些特定的项目,交给有关组织实施竞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投入,交由社区管理实施。
(三)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际社区发展经验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社区建设必须依托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正如英国政府的一份白皮书指出的,“社区中心是正常环境下正常社区生活的一项基本福利设施”,它通常具有相对完善的设施条件,集社会福利、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老年保健、儿童看护、娱乐休闲、信息交流等功能与一身,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服务。同时,英国的社区中心又与政府机构、志愿组织和慈善机构一道,构成了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为这些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和设施,支持和协调更加广泛的社区服务。早在1997年,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就已经达到1.9万个。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机构发挥作用。
(四)非营利组织和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调政府与社区及非营利组织、企业建立起密切合作、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政府引导支持、社区和非营利组织主办、企业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国际上社区发展成熟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经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社区及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社区建设项目与计划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社区及非营利组织贴近群众,机制灵活,社会参与广泛,政府通过购买社区服务和投资增强非营利组织服务能力等形式,支持其提供更广泛和多样的社区服务,以避免仅仅依靠政府机构专职提供社区服务带来的成本增大、效率不高和服务机制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同时政府运用经济税收和劳动政策、服务合同、法律法规等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监督。
国际经验表明,社区服务的特点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活动,尤其是经营性服务活动。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的弱势居民,如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以及其他居民,社区服务以福利服务为主,以非营利为目的。最为关键的是社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是一种互济互惠的奉献关系。社区服务追求社会效益为其最终目标,通过社区服务达到社会稳定。即使是有偿的社区服务也基本上是微利低偿。
二、借鉴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
我国社区组织与国外有明显不同,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在社区内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社区建设的重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居委会建设更不能忽视,作为社区建设的执行组织,居委会负责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国居委会行政倾向严重,必须提高居委会自治功能。为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我国社区服务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这一模式涉及的主要方面及其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组织多元化
社区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政府逐渐转变职能的过程.是一个社区与社会渐趋成长的过程。社区建设主要不是一项“政府工作”,而是一项社会工作,扮演主要角色的不应当仅仅是政府,而是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从社区发展的长远目标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大趋势。作为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基础。社区管理的权威机构应当是由社区范围内的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团体横向联结共同参与组建的社区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代表,在社区建设中的理想角色应当是发挥指导员、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在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组织、协调职能.构筑“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发挥社区企业单位的作用。培养和发展非营利服务机构[2]。国外社区大多数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承担.他们在社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的中介机构,与政府、营利组织(企业)起,共同构成社会机制的三大板块。
(二)社区筹资渠道多元化
社区建设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社区建设是一项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及有关服务收费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渠道。一是建立政府对社区服务机构(包括其他非营利机构在内)的资助制度。并将这种资助制度纳入政府经常性的财政预算:二是建立类似“社区发展基金”的筹资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广泛调动社区内外的民间资源。吸收机构赠款和民间捐款,并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将各种资源统一分配到社区服务机构中去:三是组建社区服务发展公司.负责组织辖区内的经济建设活动,并通过其工作。赢得政府和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区发展资金,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贡献。
(三)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多样化
将政府兴办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无偿和低收费服务、企业的收费服务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自愿者组织的自愿服务、邻里的互助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将低层次的一般生活服务与高层次的文化智力服务结合起来.满足群众的生活、休闲、娱乐、康复、健身、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就业培训、老人和儿童照顾等各种各样的需求。
(四)社区工作者构成多元化
社区工作者主要是指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干部与街道办事处干部。国外及港台地区社区工作者大多是经过社会专业训练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居委会干部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差的状况,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居委会干部的改革与调整力度。通过留用一批离退休人员、招聘一批事业编制专职干部、培养引进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等措施,逐步改善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使社区工作者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为使社区工作者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总之,各国在各自社区建设发展中分别形成了适合自身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区治理方式,较为成功地达到了有效社区建设目的,促进城市社区有序协调发展。我国社区建设也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文建 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10 ,P412
[2]张明亮﹒新编城市社区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 ,P198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建设模式
一、国外社区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社区建设和发展走到今天,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归纳其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主要是:
(一)政府高度重视和组织引导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达国家早期的社区发展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中作用的日益提升,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尽管政府将大量具体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承担,并鼓励企业参与,但政府在规划指导、法律环境、项目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政府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地方政府社区发展”、“家庭和社区护理”、“农村社区”等一系列项目。2000年由联邦家庭与社区发展部组织实施“强化家庭和社区战略”,项目前四年投入2.2亿澳元,其中包括对儿童的照料,让儿童和青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实现社区现有资源的增值,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等。政府部门除设立项目、安排资金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价、指导和监管。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政府也通过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多种措施,支持社区发展。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社区发展的指导。早在1952年印度就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并注意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新区开发规划的衔接。
(二)多渠道资金投入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外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和私人的捐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用。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0%左右,服务收费占30%左右[1]。政府的资金支持,一部分采取常规性拨款,由非营利组织按政府的法规和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政府还提供各种专项资助,安排一些特定的项目,交给有关组织实施竞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投入,交由社区管理实施。
(三)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际社区发展经验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社区建设必须依托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正如英国政府的一份白皮书指出的,“社区中心是正常环境下正常社区生活的一项基本福利设施”,它通常具有相对完善的设施条件,集社会福利、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老年保健、儿童看护、娱乐休闲、信息交流等功能与一身,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服务。同时,英国的社区中心又与政府机构、志愿组织和慈善机构一道,构成了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为这些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和设施,支持和协调更加广泛的社区服务。早在1997年,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就已经达到1.9万个。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机构发挥作用。
(四)非营利组织和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调政府与社区及非营利组织、企业建立起密切合作、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政府引导支持、社区和非营利组织主办、企业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国际上社区发展成熟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经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社区及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社区建设项目与计划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社区及非营利组织贴近群众,机制灵活,社会参与广泛,政府通过购买社区服务和投资增强非营利组织服务能力等形式,支持其提供更广泛和多样的社区服务,以避免仅仅依靠政府机构专职提供社区服务带来的成本增大、效率不高和服务机制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同时政府运用经济税收和劳动政策、服务合同、法律法规等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监督。
国际经验表明,社区服务的特点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活动,尤其是经营性服务活动。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的弱势居民,如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以及其他居民,社区服务以福利服务为主,以非营利为目的。最为关键的是社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是一种互济互惠的奉献关系。社区服务追求社会效益为其最终目标,通过社区服务达到社会稳定。即使是有偿的社区服务也基本上是微利低偿。
二、借鉴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
我国社区组织与国外有明显不同,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在社区内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社区建设的重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居委会建设更不能忽视,作为社区建设的执行组织,居委会负责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国居委会行政倾向严重,必须提高居委会自治功能。为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我国社区服务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这一模式涉及的主要方面及其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组织多元化
社区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政府逐渐转变职能的过程.是一个社区与社会渐趋成长的过程。社区建设主要不是一项“政府工作”,而是一项社会工作,扮演主要角色的不应当仅仅是政府,而是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从社区发展的长远目标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大趋势。作为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基础。社区管理的权威机构应当是由社区范围内的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团体横向联结共同参与组建的社区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代表,在社区建设中的理想角色应当是发挥指导员、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在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组织、协调职能.构筑“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发挥社区企业单位的作用。培养和发展非营利服务机构[2]。国外社区大多数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承担.他们在社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的中介机构,与政府、营利组织(企业)起,共同构成社会机制的三大板块。
(二)社区筹资渠道多元化
社区建设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社区建设是一项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及有关服务收费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渠道。一是建立政府对社区服务机构(包括其他非营利机构在内)的资助制度。并将这种资助制度纳入政府经常性的财政预算:二是建立类似“社区发展基金”的筹资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广泛调动社区内外的民间资源。吸收机构赠款和民间捐款,并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将各种资源统一分配到社区服务机构中去:三是组建社区服务发展公司.负责组织辖区内的经济建设活动,并通过其工作。赢得政府和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区发展资金,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贡献。
(三)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多样化
将政府兴办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无偿和低收费服务、企业的收费服务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自愿者组织的自愿服务、邻里的互助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将低层次的一般生活服务与高层次的文化智力服务结合起来.满足群众的生活、休闲、娱乐、康复、健身、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就业培训、老人和儿童照顾等各种各样的需求。
(四)社区工作者构成多元化
社区工作者主要是指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干部与街道办事处干部。国外及港台地区社区工作者大多是经过社会专业训练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居委会干部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差的状况,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居委会干部的改革与调整力度。通过留用一批离退休人员、招聘一批事业编制专职干部、培养引进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等措施,逐步改善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使社区工作者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为使社区工作者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总之,各国在各自社区建设发展中分别形成了适合自身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区治理方式,较为成功地达到了有效社区建设目的,促进城市社区有序协调发展。我国社区建设也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文建 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10 ,P412
[2]张明亮﹒新编城市社区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 ,P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