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种渠道训练学生语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理论与现实都证明语感在阅读能力中的地位及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语感;言语实践;言语分析
  中国分类号:B842.5
  著名语言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具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正确接受和理解外来的信息,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心理科学认为,人们的感受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为思维提供感性材料。一切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语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言的训练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新教材的特点,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感的培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一、感情范读,激活语感
  要提高学生的朗讀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诱发语感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许多事,认识了许多人,见到了许多景……这些都是他们学习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要及时唤醒,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准确地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聚会”这句话,我先问学生:“什么叫赶到?你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以此来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寻求生活与语言的“共同处”。接着又问:“假如你是小蝴蝶,这么着急赶到山谷里做什么呢?”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联系,以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情感,使语言文字与生活中真切情感的体验联系起来,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力,使课文情感的感悟与学生生活中自我真情的流露融为一炉。
  三、创设情境把握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把握感悟。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学生不易体会阿炳是在苦难、凄惨中创作这首歌曲的,更无法理解乐曲中抒发阿炳对社会的控诉。为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阿炳悲惨生活的心境,我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手执二胡,沿街乞讨,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冷眼,晚上露宿街头。画面播放的过程中,始终萦绕着那段凄凉悲惨的音乐。学生们目睹这样的画面有的眼圈通红,有的小声啜泣,整个教室充斥着悲伤的气氛。画面看完后,我说:“看完了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落到这样的地步,真让人痛心,社会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竟让他流落街头。”“老师,看了画面我都流泪几次了,我被阿炳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如果阿炳还在的话,我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他,看了画面我已理解了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让人伤感的《二泉映月》,这是他个人生活的写照。”“情随境生”,一个情境的成功创设,往往能很好地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迸发。
  四、反复品赏,加强语感
  优秀的文章,往往要求读者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吟颂,再三咀嚼中,体会作品的含蓄蕴籍。品读赏析的重点主要有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生动性、简约性,以及语言的含蓄、委婉等。
  《林海》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中对大兴安岭的描写细腻入微,令人百读不厌:“……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上险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后将文中的“点儿”去掉后与原句比较朗读,揣摩作者语言表达的不同点,并要求大家结合“岭”的特点思考作者对儿化音的巧妙应用。结果,我们发现这里的“点儿”说明大兴安岭的“岭”与“岭”的差别并不大,加上“儿”后,不仅突出了这一表达效果,而且与下文中的“每一条岭都是那么温柔”相照应,达到了“少一字不可”的境界。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王尚文《语文教育论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文献
“企业虽是我经营,但我会正确处理与国家、与大家的关系,我办企业就是要依靠党组织,依靠大家。”1998年的9月,初秋的季节。山里的天气已经凉了,可通化市双龙化工有限公司的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晦涩、复杂,由此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学会提问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桥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较为匮乏,尚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中国分类号:G633.6  高中生普遍面
自从去年初在乡镇机关和市直部门相继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来,在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榆树市,人们不仅耳闻目赌了丰收的农田景象,也深深感受到了通过学教活动,干部受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虚拟实验教学被应用在中学生物课堂上,可以有效节约实验成本,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文中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介绍了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的作用。  【关键字】: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分析  中国分类号:V524.1  中学正值学生快速成长的时期,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认知力都在不断提升。如果初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能遭遇
城市化是优化城乡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
监督检查部门工作的意义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里的问题是,监督检查部门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如何管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使检查权别变味,真正帮助基层排忧解难,履行好责任和义务。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
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积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社会保障水平从量化关系角度度量了社会保障,本文采用国内外通用的“GDP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所占百分
模糊与复杂的决策环境及因素,使得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充满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描述这种多变环境中决策者给出的模糊评估信息,出现了不同的信息表达形式。直觉模糊数作为一种有效的
完形填空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语言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去选择恰当的选项。由于完形填空既考查學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等能力,因此它的难度较大,是高考中考生容易失分的题型之一。  一﹑试题分析  1.体裁﹑题材特点  完形填空短文的长度为300词左右,体裁以记叙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