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对掌握技能的工匠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需要对这一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评价,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和量分标准,因此,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课题组反复讨论的意见,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差异化分析,结合调查问卷典型事例,评估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在淮南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视域内推广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鉴于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人才培養质量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依然存在不足:(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中模糊不清,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无法实现量化考核,导致考核目标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求。(2)评价重点把握不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理论教学比重偏大,实验实训等实践课时比重偏小,出现人才产品质量满足不了工作实际需要的现象。(3)考核标准不客观。考核中缺乏定量的考核指标,使用“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等主观性词语代替量化评估,缺乏客观性。(4)多元评价主体缺乏。现行评价主体多是高职院校就业办或是购买第三方评价服务,缺少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主体的参与。基于上述背景,确需建立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深入调研,理实结合,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构架,首先需要统筹考虑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企业人才需求、学生综合素养、政府履职等一级层面的综合因素;其次要考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企业二次培训、学生思想政治和身心素质、政府生均拨款政策落实等二级指标落实情况;第三要实现指标落地,重点评估院系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措施、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经费投入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合作创新等达标情况。这三个层级,彼此关联,互为因果。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分层列表,比对分析,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组织架构(见表1)。
2.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层级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差异化比较分析,通过问卷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各个层级量化评估结果,为确定评价指标比例分配做好了准备。课题组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运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比值。
3.确定层级评价指标比例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了问卷调查,同时邀请有关学生家长参与问卷和反馈。按照收集的有效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计算出了各评价层级的权重。
根据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综合素养权重系数最高。分析比较发现,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是企业的参与和执行程度;第三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后是政府履职。数据分析结果,为课题组确定指标评价重点和权重比例分配指明了方向。2.实验实训是保证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校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权重都比较大,突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政府履职部分,主要反映在政府在生均拨款落实、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及其落实情况。
二、立足地方,对接实践,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架构,立足实际,对接实践,运用不同层级的评价指标,在一定范围内评估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在先期调研中,淮南联合大学有10位毕业生主动参与了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他们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积极踊跃,密切配合。评估验证程序:一是制发问卷。根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分级评价体系,设计了11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据反馈,收集得到一手数据。二是分析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各个层级评估指标权重比例。第三,计算评分。利用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出10位学生的综合评分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适时跟踪索取反馈信息,再次对三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综合数据结果充分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如何评价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并验证了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在此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 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学,2014
[2]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
[3]薛培军.校企合作育人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4
[4]包兴先.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5
(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淮南联合大学为例》2015jyxm472研究成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鉴于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人才培養质量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依然存在不足:(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中模糊不清,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无法实现量化考核,导致考核目标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求。(2)评价重点把握不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理论教学比重偏大,实验实训等实践课时比重偏小,出现人才产品质量满足不了工作实际需要的现象。(3)考核标准不客观。考核中缺乏定量的考核指标,使用“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等主观性词语代替量化评估,缺乏客观性。(4)多元评价主体缺乏。现行评价主体多是高职院校就业办或是购买第三方评价服务,缺少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主体的参与。基于上述背景,确需建立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深入调研,理实结合,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构架,首先需要统筹考虑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企业人才需求、学生综合素养、政府履职等一级层面的综合因素;其次要考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企业二次培训、学生思想政治和身心素质、政府生均拨款政策落实等二级指标落实情况;第三要实现指标落地,重点评估院系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措施、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经费投入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合作创新等达标情况。这三个层级,彼此关联,互为因果。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分层列表,比对分析,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组织架构(见表1)。
2.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层级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差异化比较分析,通过问卷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各个层级量化评估结果,为确定评价指标比例分配做好了准备。课题组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运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比值。
3.确定层级评价指标比例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了问卷调查,同时邀请有关学生家长参与问卷和反馈。按照收集的有效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计算出了各评价层级的权重。
根据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综合素养权重系数最高。分析比较发现,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是企业的参与和执行程度;第三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后是政府履职。数据分析结果,为课题组确定指标评价重点和权重比例分配指明了方向。2.实验实训是保证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校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权重都比较大,突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政府履职部分,主要反映在政府在生均拨款落实、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及其落实情况。
二、立足地方,对接实践,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架构,立足实际,对接实践,运用不同层级的评价指标,在一定范围内评估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在先期调研中,淮南联合大学有10位毕业生主动参与了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他们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积极踊跃,密切配合。评估验证程序:一是制发问卷。根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分级评价体系,设计了11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据反馈,收集得到一手数据。二是分析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各个层级评估指标权重比例。第三,计算评分。利用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出10位学生的综合评分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适时跟踪索取反馈信息,再次对三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综合数据结果充分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如何评价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并验证了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在此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 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学,2014
[2]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
[3]薛培军.校企合作育人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4
[4]包兴先.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5
(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淮南联合大学为例》2015jyxm4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