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對比分析原发性肝癌采用奥沙利铂和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奥沙利铂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疗效包括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肿瘤标志物的下降率、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析两组中进展时间大于12个月的患者情况,来判断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和肿瘤标志物下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可知,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门静脉受累、病灶有无包膜及术后合并应用抗癌药物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有着安全与有效的优势,同时能提高疾病无进展时间,相较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吡喃阿霉素;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疗效; 安全性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aliplatin and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LIU Xiao-hong,WAN Lin-lin,DING W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021-02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aliplatin and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Method:Seventy-six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The effect and safety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disease control rate,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of decline,the rate of tumor markers,time to progression,adverse reaction;Time to progression than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of 12 months were analyzed,and determin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on the long-term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averag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nd tumor marker declin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disease control rate,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rough the analysis,factor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including portal vein involvement,lesions were non enveloped and postoperative combined with anticancer drugs.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 therapy,is a safe and effective,and can improve th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compared with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 therapy effect is better,it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ha Leigh Per; Pirarubic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rimary liver cancer; Efficacy;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u City,Xinyu 33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10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有研究显示,该病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而全球每年大约有60万左右新发患者,在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五位,其中东亚与环太平洋地区属于高发区,而我国每年新发患者大约占了全球50%以上[2-5]。由此可见,必须对原发性肝癌引起高度重视。传统治疗该病(尤其是晚期)采用的是TACE(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主要以蒽环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从这些年的相关报道来看,吡喃阿霉素与其他药物的联用则逐渐增多,而且取得的效果也比较良好[6-8]。基于此,为了探究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本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1)影像学存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2)影像学或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复发或者失去手术机会;(3)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4)术前检测PLT(血小板)不低于7.0×109/L,外周血WBC计数不低于4.0×109/L,HGB(血红蛋白)不低于8.0 g/L;(5)所有患者皆无碘过敏史、严重心功能与凝血功能障碍[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研究组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3.4±6.8)岁。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2~76岁,平均(54.1±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先行动脉造影,即利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右股动脉穿刺[10],将RH导管引入腹腔行动脉造影,其中对比剂的注入速率为4~5 mL/s,时间大约为5~6 s,当病变部位与供血动脉明确之后,借助导丝进行超选,之后根据患者的病灶情况选择单纯灌注化疗药物或者经过导管灌注结合的方式化疗栓塞[11],其中栓塞化疗药物有两种:对照组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超液态碘化油混合乳剂,奥沙利铂的用量为150 mg/m2,研究组为吡喃阿霉素联合氟尿嘧啶与超液态碘化油混合乳剂,吡喃阿霉素的用量为40 mg/m2,而两组中的氟尿嘧啶为1000 mg,超液态碘化油则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量。两组患者皆采取介入治疗,治疗后給予常规的保肝与止吐治疗,治疗间歇期可以适当采用抗癌药物与保肝药物[12]。最初3次介入治疗的间隔大约4~6周,并且在每次介入治疗之前都应进行肝脏CT复查;前3次介入治疗完成后间隔1~2个月进行肝脏CT复查,针对复查的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继续采取介入治疗。此外,在患者初次介入治疗到病情进展期间,应将疾病的进展时间记录下来[1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疗效包括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肿瘤标志物的下降率、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析两组中进展时间大于12个月的患者情况,来判断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14]。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变稳定及病变进展,其中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肿瘤标志物下降率以超过50%记作下降;术后临床症状减轻记作改善[1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进展时间行寿命标法生存分析,疾病进展时间影响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和肿瘤标志物下降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皆出现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并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中出现4例患者轻度心电图改变,但未对心功能产生影响,而对照组有6例患者在应用了4~5次药物后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有大汗、呼吸困难及皮疹等。
  2.3 疾病进展时间影响因素 研究组中疾病无进展时间者52例,对照组4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共有23例无进展时间超过12个月,研究组17例,对照组6例,对相关的因素诸如病灶数目、门静脉是否受累、病灶大小、治疗前肝功能、病灶有无包膜、是否合并应用抗癌药物等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疾病无进展时间有影响的因素为包膜、合并应用抗癌药物及门静脉受累(P<0.05)。
  3 讨论
  虽然影响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16-17],但目前普遍认为与肿瘤类型、肝功能分级、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法及病灶有无包膜有着很大的联系[18-20]。这与本次研究显示的结果有着相似性,可见本次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原发性肝癌的两种介入治疗对比分析可知,采用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属于有效且安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药物之一。该药物同传统蒽环类药物相比,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疾病的进展时间更长,即使在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率及远期疗效上与传统治疗效果相仿,但总的来说,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涛,解皓.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8-9.   [2]高嵩,朱旭,杨仁杰,等.TACE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肝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5):377-383.
  [3]罗勇,王高卿,吴旻骅,等.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内转移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54-2255.
  [4]耿坚,姚明荣,詹松华,等.中药辨证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2):97-99.
  [5]郭力红,张岁,刘英辉,等.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47-4148.
  [6]徐翠荣.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24-826.
  [7]陈谦,李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1):654-657.
  [8]杨素芳.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314-317.
  [9]赵小龙,石永芳.134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命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65-567.
  [10]周斌,徐光,戴社教,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2):220-222.
  [11]叶序卷,姚兰,贾钰铭,等.大剂量甘氨双唑钠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22):2885-2886.
  [12]王钇力,方红,王祥财,等.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联合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3):88-89.
  [13]徐国斌,易广新,熊斌,等.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36例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325-328.
  [14]郭宏華,晁阳,李岩,等.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016-3018.
  [15]王少雷,李森,魏宏,等.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9):738-742.
  [16]徐翠荣.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24-826.
  [17]郭力红,张岁,刘英辉,等.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47-4148.
  [18]陈谦,李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1):654-657.
  [19]赵小龙,石永芳.134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命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65-567.
  [20]周斌,徐光,戴社教,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2):220-222.
  (收稿日期:2013-08-23)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对比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进展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胸腰部垫枕加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中20例采用持续床边牵引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使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2)。比较各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显效6例,有效9例,无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经螺旋型鼻肠管进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NJEN)与常规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评价NJ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收集近4年本院33例SAP患者的资料,16例给予NJEN的患者为EN组,未进行NJEN的17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检验生化指标情况及并发症转归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血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外敷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和中药外敷配合注射透明质酸钠(C组),评价三组近、远期疗效。结果:三种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C组均优于A、B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治疗采用甘肃省中医院自制中药外敷方,水煎热敷患病关节,1剂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高原环境及劳动作业对初上高原者身体的影响,同时总结尿酮体检测的注意事项,以进一步提高高原地区医疗检验工作者尿酮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07-2012年270名初上高原者遵循普通尿常规检测流程:采集新鲜中段尿液标本,采用MA4210尿液分析仪,Uritest8A试纸条,检测尿液中各项常规指标,并对2007-2012年270名初上高原者尿酮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期刊
【摘要】 目的:讨论胃癌手术前行双螺旋CT即MSCT检查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0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对比MSCT对胃癌分期的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结果:MSCT术前对胃癌浆膜面侵犯敏感度为95.6%(172/180),特异度为71.4%(20/28);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胃癌的术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及脑组织ER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干预作用。 方法:选取60只4~5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每组15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给予氟西汀和石菖蒲干预,于实验第1、7、14、21天,分别进行体重、糖水偏爱度检测和敞箱实验,对大鼠行为学改变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IABP辅助治疗直接行PCI。比较IABP使用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IABP使用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心电图缺血表现改善,平均心率下降,7 d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下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TCC)在血液透析中的可行性。方法:30例无法建立血管内瘘的患者,采用Permcath双腔导管作右侧颈内静脉内置入。结果:30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期间发生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感染2例,出血2例,经处理后消失。除4例死亡外(非导管因素),其余均在继续透析中,血流量在200~300 mL/min之间。透析充分性与动静脉内瘘(AVF)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更正声明  《中国医学创新》第7卷第17期杂志,第172页“医学综合”栏目,郑道同志的文章“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文章中图1因当期编辑工作疏忽,致使图1编排错误。  文中图1 应为:  特此更正,并向读者和作者表示歉意。  《中國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