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城镇小学阅读教学基础薄弱,亟需加强。在农村城镇小学阅读教学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获取高质量语文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但目前农村乡镇小学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与标准要求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目前农村城镇学校图书室配书较为齐全,各班级基本建起了图书角,但利用效率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二是阅读数量不够。学校和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结构上看,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文学书籍、科技书籍和生活书籍等涉猎很少。三是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目前农村家庭受条件限制,基本没有书籍报刊,家长很少阅读,也较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四是阅读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把阅读课变成分析课,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读书活动往往被排挤到课外,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结合当前农村乡镇小学阅读教学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要引导学生大声读出来,体验阅读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分析无法替代的。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朗读、去体会,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就能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探索拓展阅读。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完全受教材文本的制约,而是要自觉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扩散思维,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拓展、引申,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让学生积极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知识、享受阅读。如教材中的有些课文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缩写,教师可以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把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实行分角色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而且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除了教师耐心指导外,还需要精心选材,鼓励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让学生担当角色,可以引导他们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培养朗读课文的兴趣。组织好分组学习,把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组织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这样就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师要巧妙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给学生,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引导,如何应付,要有全盘的考虑,并适时进行点拨,避免合作学习“走过场”,也要避免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四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塑造。
二、加强课外阅读,注重传授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依靠课堂,必须强化课外阅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应用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向学生推荐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的课外书籍。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延伸课堂教学,比如学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二是与学生年龄阶段相符的书籍,循序渐进,激发其读书兴趣。三是结合学生个性推荐读物,让他们通过看自己喜爱的书爱上阅读。四是结合各种节日、活动推荐读物,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社会风貌、文化遗产等。
指导学生运用灵活的阅读方法。教师有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法可依,进而增进学生阅读信心。一是快读,读大意,做到一目十行,只选取主要信息,能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二是精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读透读懂;三是选读,读重点,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感悟的能力。
辅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表达能力。
三、激励评价,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要搞好家校互动,创造阅读条件。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要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及时了解阅读书籍的种类、内容,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同龄人的视角往往有出彩之处。
三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每天上午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1到2个学生上台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全班同学评议,可以达到开阔视野、矫正不足、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要开展阅读竞赛。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树立班级阅读典型,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收获和鼓励,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读写能力,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受到智育、美育和德育的熏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获取高质量语文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但目前农村乡镇小学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与标准要求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目前农村城镇学校图书室配书较为齐全,各班级基本建起了图书角,但利用效率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二是阅读数量不够。学校和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结构上看,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文学书籍、科技书籍和生活书籍等涉猎很少。三是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目前农村家庭受条件限制,基本没有书籍报刊,家长很少阅读,也较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四是阅读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把阅读课变成分析课,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读书活动往往被排挤到课外,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结合当前农村乡镇小学阅读教学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要引导学生大声读出来,体验阅读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分析无法替代的。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朗读、去体会,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就能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探索拓展阅读。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完全受教材文本的制约,而是要自觉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扩散思维,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拓展、引申,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让学生积极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知识、享受阅读。如教材中的有些课文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缩写,教师可以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把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实行分角色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而且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除了教师耐心指导外,还需要精心选材,鼓励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让学生担当角色,可以引导他们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培养朗读课文的兴趣。组织好分组学习,把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组织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这样就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师要巧妙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给学生,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引导,如何应付,要有全盘的考虑,并适时进行点拨,避免合作学习“走过场”,也要避免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四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塑造。
二、加强课外阅读,注重传授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依靠课堂,必须强化课外阅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应用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向学生推荐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的课外书籍。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延伸课堂教学,比如学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二是与学生年龄阶段相符的书籍,循序渐进,激发其读书兴趣。三是结合学生个性推荐读物,让他们通过看自己喜爱的书爱上阅读。四是结合各种节日、活动推荐读物,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社会风貌、文化遗产等。
指导学生运用灵活的阅读方法。教师有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法可依,进而增进学生阅读信心。一是快读,读大意,做到一目十行,只选取主要信息,能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二是精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读透读懂;三是选读,读重点,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感悟的能力。
辅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表达能力。
三、激励评价,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要搞好家校互动,创造阅读条件。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要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及时了解阅读书籍的种类、内容,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同龄人的视角往往有出彩之处。
三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每天上午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1到2个学生上台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全班同学评议,可以达到开阔视野、矫正不足、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要开展阅读竞赛。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树立班级阅读典型,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收获和鼓励,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读写能力,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受到智育、美育和德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