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趋车途经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县三门湾畔时,一座标明“中国善好酒业集团”的巨幅标牌便金光闪闪的赫然映入你的眼球。别看它堂而皇之的冠名“中国”二字,其实它是三门县的一家集团性民营企业。这个带“国”字号的名称是2007年5月注册的,注册资金上亿元。这是这家企业9年来的第四次注册名称的变化,它的前身称号先后为“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公司——三门善好酒业有限公司——三门酿造总厂——台州东方橡胶公司”。四次易名实现了企业三大跨越:
敢“吃螃蟹”的人——民企兼并國企
1998年,正值国企体制大转变。三门酿造总厂——这个三门县地方国营老大企业之一也被列入转制行列,社会上一时沸沸扬扬,怎么经营了40年的老厂,拥有2000多万元国企资产也要转制?转给谁?谁敢吃这只“螃蟹”?红榜一公布,条件是:现金700万元,转债1500万元,缺口200万元,外加300名职工安置;程序是先厂内,后厂外;先县内,后县外。经近一年的“试转”,结果是难以落实,政府也心急如焚。这时,从全县银行存款大户中凸显了一位名不经传的年轻人,他,就是吴善好,在自己一个小橡胶厂的账户上存有600多万元的巨款。因此,转制小组的眼光就一下子盯上了他。可他是橡胶行业,厂子办在山沟里,又是私营企业,社会名气也没有,能行吗?经反复协商、沟通、权衡利弊,吴善好终于以一个企业家的大气魄将企业接手过来,成了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而等待他的则是“酸、甜、苦、辣”。是“英雄”?是“傻子”?人们拭目以待。
四年求索——寻找战略机遇期
一个“老”字号的企业,确有许多“老”的特色,厂房老了——破烂不堪;设备老了——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结构老了——酒、醋、酒精、味精、豆腐乳样样有;人员老了——从年龄到技术将近淘汰边缘;管理老了——吃大锅饭,终身劳保。可以说,一个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特征样样齐全,而市场经济的气息则太小太少。这真让吴老板哭笑不得,“老板”是做上了,可从一个有钱人变成一个负债人;表面是做大了,可家里常是“无米下锅”,有时连出差费也得借,“外面戴大帽,家里烧缸灶”成了他那时的真实写照。
既然接手了,就是“破罐”也得“破摔”。怎么个“摔”法?吴老板根据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第一年着手改变环境,投入了400多万元资金,拆建了1/3的老旧厂房,新建了三座车间和仓库,上了两条半自动白酒灌装线,从而在硬件上保证了白酒生产的稳定性,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坐稳了屁股;第二年开始着手整顿人员,从大专院校和社会上招聘了有酿酒和管理才能的专业人员,对原有的职工进行一次大调整,优胜劣汰,确立以市场机制来配置人力资源的原则;同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将产量不大的味精、豆腐乳和“无米之炊”的酒精等产品一刀砍去,保留黄酒、白酒和米醋,并确立主导产品为黄酒。因为黄酒是三门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500年的历史,不仅本县独一无二,并且在周边县市也具有一定的传统影响力。通过调整和整顿,企业总算立住了脚,但鉴于生产能力的制约,黄酒年产量只具有4000吨,加上又都是传统吊装酒,因此,“蛋糕”总难以做大,企业仍处在“吃不饱,饿不死”的徘徊状态中。
企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这是摆在吴老板面前所要思考的头等大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1年底,吴老板组织了一帮人,走南闯北,寻找突破口。终于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来了,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把黄酒作为积极发展项目,“黄酒的春天到来了”,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信息,给吴老板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认准了,只有发展黄酒,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发展黄酒,企业才有前途。
走特色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做大、做强、做久”。2003年,在当时宏观经济大发展的客观环境下,以吴老板为核心的企业团队确立了两个“跳”的战略发展方针,即“跳出黄酒搞黄酒,跳出农村进城市”。第一个“跳”的含义是,跳出人们原来对黄酒的传统认识观念,高酒度,高酸度,代之以低度、清爽、营养为特点的新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第二个“跳”是,跳出黄酒的市场只面对农村,面对体力劳动者消费群体的观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到来,今后黄酒的消费群体,定将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吴老板把握了这两点之后,企业从此就进行着一次“战略大转移”,提出“‘十五’行动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其基本内容为:在‘十五’期间,异地建设年产两万吨善好酒(黄酒)和一万吨白酒;至‘十一五’期间,发展为年产四万吨善好酒(黄酒)和二万吨白酒的浙中南最大、最现代化的酿造企业。这一大胆的计划,在当地政府和全国黄酒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通过了三年的努力,第一期两万吨工程在县城西区屹立,该工程技术和装配均为高起点,现代化,项目设计全部采用进口食品不锈钢制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国内外同行中居领先水平,特别是公司自行研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制曲机械设备,密封灌装的无菌包装技术和冷冻恒温酿造等技术的运用,对传统黄酒行业的改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建成后的规模是500亩土地和18万m 2的建筑,因此被国家发改委和食品工业协会誉为全国食品行业的“样板工程”。2006年底,工程全面竣工并投产,总投资为3亿元。2007年,吴老板又马不停蹄,发扬了连续作战作风,以一个企业家的大气魄规划上第二期工程。2008年,第三条自动灌装线已建成,完成了二期工程量的50%。2009年,整个二期工程即将结束,一座现代化的上规模酿造企业将在浙东海滨诞生,全国业内同仁和客户纷至沓来,从此,企业真正走上了跨越发展之路。
在着力实现第一个跨越的同时,吴老板又部署第二个跨越的规划。也是当年(2003年),公司在上海组建了黄酒专业营销公司,实现以上海为龙头,以浙江、江苏为两翼,辐射福建、江西、安徽、山东的大华东地区的营销大网络,将地方性产品向全国性产品扩张。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方向。如果说第一个跨越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个跨越则是企业发展的内涵。相比较而言,第二个跨越比第一个跨越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因为只有市场的跨越,才是企业成长的真正跨越,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了市场才会有企业的一切,企业跟着市场走,企业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只有企业为市场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才会真正接受企业生存与发展。吴老板确信市场的魅力,掌控市场的方向,始终认为传统的黄酒通过现代化的改造,一定会绽放出新的更加辉煌的光彩。有了信心,才有力量。尽管在实现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从规划的落实,环保的审定;到资金的筹集,土地的征用;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包装设计的更新换代。在这上千个日日夜夜中,吴老板真是殚精竭虑,奔走于政府、银行和市场之间,餐不能食、夜不能寐,付出的精力是用金钱所不能计算的。但老天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奋战(2004~2006),终于初步实现了两个跨越的初衷,一座美丽的花园式的现代工业企业终于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2008年,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同志、副省长金德水同志都亲临企业视察,流连忘返,获得一致好评。
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吴老板在做强企业之路上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他深知一个企业要想长久不衰,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个企业的产品,是产品的质量。吴老板始终毫不含糊地狠抓产品质量,邀请了全国黄酒界的各类精英,与江南大学联合办科研所,着力开发新型黄酒,使黄酒这个千年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目前,善好酒业已向全国市场提供3——10年系列陈年高档优质黄酒,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系列化的包装改造,用白色瓶子更换棕色瓶子,易于消费者享受黄酒的原始美色,刺激消费者的饮酒欲望,提高了商品的美誉度。吴老板还清醒的认识到在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商品经济留给中国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唯有“品牌战略”。因此,他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为打造“善好酒”这个新品牌而服务,尤其是以敏锐的眼光,选取了‘长三角’地区密集的交通网络为平台,架设起上百门“高炮”,“轰炸”整个市场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因此,他本人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品牌建设优秀人物,接受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授奖仪式;企业也在2008年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光荣称号。这大大地丰实了企业的内涵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展望明天——海山佛国现奇葩
座落在素有“海山佛国”之称的三门县城——海游的“善好酒业集团”,展望它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求实。至2010年,第二期工程将全部实现,到时,企业即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利润各1亿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小县来说,不可谓不称上一朵鲜艳的奇葩。
当你迈入公司大门,威严而慈祥的一对石狮在向你致意,精雕的石龙在向你翘首;迎客大厅中的“八仙”在向你微笑,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景油然而生。
公司的建筑排列有序,道路四通八达,各车间、仓库沉浸在绿荫之中,而整个公司建筑又被周围群山所环抱,青山绿水,正是微生物发酵得天独厚之地,真是上苍有眼,天人合一!公司內还有一口“天泉池”,占地10亩,池内蕴含着绵延10里的毛竹水,清澈见底,为黄酒的酿造提供了富裕的天然资源。有这样的天然泉水,怎么能不使“善好酒”人喝人爱呢?“善好酒”啊!你有这样的好山,有这样的好水,有这样的好人,你不给人类献精品又有谁给人类献精品呢?!
有朝一日,如果条件成熟,这里还可再发展2万吨黄酒,到时,它将成为全国黄酒单体最大生产企业。这不仅对当地,乃至全国的黄酒行业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有耐心的等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吧!
作为黄酒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可以预见,善好酒业的明天,将伴随着中国黄酒行业的前进而前进,中国黄酒春天的到来而微笑和欢呼!
十年如一日——终身做个黄酒人
吴善好,这个出生于60年代的困难时期,成长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的贫穷山区的农民家孩子,从小虽然让他失去了许多成长的良机,但也烙下他诚实而勤劳的习惯。可他也有幸在长大后,得到了改革开放阳光的沐浴,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他走出校门后就进入社会,立志走上创业的道路。先是跟人走南闯北,跑橡胶垫片业务。由于他的人品和执着的创业精神,让他成就了全省第一家铁道部定点垫片生产厂——台州东方橡胶厂,较顺利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也由于市场经济的熏陶和锤炼,培养了他善良而坚毅的品格。自兼并三门酿造厂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命运就同黄酒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在酒字上做文章,与酒打滚,同呼吸,共命运。十年来,他没有歇过力,为酒业的发展而奔波而操劳,尤其是江泽民同志“中国黄酒,天下一绝”的高度评价,更坚定了他为中国黄酒事业而献身的斗志和勇气;十年来,他废寝忘食,奔赶国内外市场,但尚未闲情逸致,享受大好河山和繁华城市。每次出差都是早出晚归,分秒必争,因为,他懂得,作为一个经济人,时间就是金钱;十年来,他与职工同进餐,共生活,从不抽烟喝酒,始终保持一个农民儿子的艰苦与俭朴;十年来,他勤奋好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为自己失去的年代而补血充电;十年来,他也获得了许多头衔与荣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许多的先进称号,但他仍保持谦虚谨慎,从不持功倨傲,待人诚恳,和谐相处;十年来……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人称赞他具有创业精神,也有人讥讽他是傻子,不懂享受。那么,吴善好的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幽默地道出了真谛:“既然父母把我起名为‘善好’,我只能把我个人和事业永远定位在‘善好善美’四个字上。”这就是吴善好做人的目标,也是善好酒业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中国善好酒业集团顾问)
敢“吃螃蟹”的人——民企兼并國企
1998年,正值国企体制大转变。三门酿造总厂——这个三门县地方国营老大企业之一也被列入转制行列,社会上一时沸沸扬扬,怎么经营了40年的老厂,拥有2000多万元国企资产也要转制?转给谁?谁敢吃这只“螃蟹”?红榜一公布,条件是:现金700万元,转债1500万元,缺口200万元,外加300名职工安置;程序是先厂内,后厂外;先县内,后县外。经近一年的“试转”,结果是难以落实,政府也心急如焚。这时,从全县银行存款大户中凸显了一位名不经传的年轻人,他,就是吴善好,在自己一个小橡胶厂的账户上存有600多万元的巨款。因此,转制小组的眼光就一下子盯上了他。可他是橡胶行业,厂子办在山沟里,又是私营企业,社会名气也没有,能行吗?经反复协商、沟通、权衡利弊,吴善好终于以一个企业家的大气魄将企业接手过来,成了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而等待他的则是“酸、甜、苦、辣”。是“英雄”?是“傻子”?人们拭目以待。
四年求索——寻找战略机遇期
一个“老”字号的企业,确有许多“老”的特色,厂房老了——破烂不堪;设备老了——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结构老了——酒、醋、酒精、味精、豆腐乳样样有;人员老了——从年龄到技术将近淘汰边缘;管理老了——吃大锅饭,终身劳保。可以说,一个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特征样样齐全,而市场经济的气息则太小太少。这真让吴老板哭笑不得,“老板”是做上了,可从一个有钱人变成一个负债人;表面是做大了,可家里常是“无米下锅”,有时连出差费也得借,“外面戴大帽,家里烧缸灶”成了他那时的真实写照。
既然接手了,就是“破罐”也得“破摔”。怎么个“摔”法?吴老板根据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第一年着手改变环境,投入了400多万元资金,拆建了1/3的老旧厂房,新建了三座车间和仓库,上了两条半自动白酒灌装线,从而在硬件上保证了白酒生产的稳定性,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坐稳了屁股;第二年开始着手整顿人员,从大专院校和社会上招聘了有酿酒和管理才能的专业人员,对原有的职工进行一次大调整,优胜劣汰,确立以市场机制来配置人力资源的原则;同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将产量不大的味精、豆腐乳和“无米之炊”的酒精等产品一刀砍去,保留黄酒、白酒和米醋,并确立主导产品为黄酒。因为黄酒是三门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500年的历史,不仅本县独一无二,并且在周边县市也具有一定的传统影响力。通过调整和整顿,企业总算立住了脚,但鉴于生产能力的制约,黄酒年产量只具有4000吨,加上又都是传统吊装酒,因此,“蛋糕”总难以做大,企业仍处在“吃不饱,饿不死”的徘徊状态中。
企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这是摆在吴老板面前所要思考的头等大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1年底,吴老板组织了一帮人,走南闯北,寻找突破口。终于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来了,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把黄酒作为积极发展项目,“黄酒的春天到来了”,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信息,给吴老板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认准了,只有发展黄酒,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发展黄酒,企业才有前途。
走特色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做大、做强、做久”。2003年,在当时宏观经济大发展的客观环境下,以吴老板为核心的企业团队确立了两个“跳”的战略发展方针,即“跳出黄酒搞黄酒,跳出农村进城市”。第一个“跳”的含义是,跳出人们原来对黄酒的传统认识观念,高酒度,高酸度,代之以低度、清爽、营养为特点的新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第二个“跳”是,跳出黄酒的市场只面对农村,面对体力劳动者消费群体的观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到来,今后黄酒的消费群体,定将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吴老板把握了这两点之后,企业从此就进行着一次“战略大转移”,提出“‘十五’行动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其基本内容为:在‘十五’期间,异地建设年产两万吨善好酒(黄酒)和一万吨白酒;至‘十一五’期间,发展为年产四万吨善好酒(黄酒)和二万吨白酒的浙中南最大、最现代化的酿造企业。这一大胆的计划,在当地政府和全国黄酒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通过了三年的努力,第一期两万吨工程在县城西区屹立,该工程技术和装配均为高起点,现代化,项目设计全部采用进口食品不锈钢制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国内外同行中居领先水平,特别是公司自行研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制曲机械设备,密封灌装的无菌包装技术和冷冻恒温酿造等技术的运用,对传统黄酒行业的改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建成后的规模是500亩土地和18万m 2的建筑,因此被国家发改委和食品工业协会誉为全国食品行业的“样板工程”。2006年底,工程全面竣工并投产,总投资为3亿元。2007年,吴老板又马不停蹄,发扬了连续作战作风,以一个企业家的大气魄规划上第二期工程。2008年,第三条自动灌装线已建成,完成了二期工程量的50%。2009年,整个二期工程即将结束,一座现代化的上规模酿造企业将在浙东海滨诞生,全国业内同仁和客户纷至沓来,从此,企业真正走上了跨越发展之路。
在着力实现第一个跨越的同时,吴老板又部署第二个跨越的规划。也是当年(2003年),公司在上海组建了黄酒专业营销公司,实现以上海为龙头,以浙江、江苏为两翼,辐射福建、江西、安徽、山东的大华东地区的营销大网络,将地方性产品向全国性产品扩张。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方向。如果说第一个跨越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个跨越则是企业发展的内涵。相比较而言,第二个跨越比第一个跨越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因为只有市场的跨越,才是企业成长的真正跨越,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了市场才会有企业的一切,企业跟着市场走,企业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只有企业为市场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才会真正接受企业生存与发展。吴老板确信市场的魅力,掌控市场的方向,始终认为传统的黄酒通过现代化的改造,一定会绽放出新的更加辉煌的光彩。有了信心,才有力量。尽管在实现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从规划的落实,环保的审定;到资金的筹集,土地的征用;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包装设计的更新换代。在这上千个日日夜夜中,吴老板真是殚精竭虑,奔走于政府、银行和市场之间,餐不能食、夜不能寐,付出的精力是用金钱所不能计算的。但老天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奋战(2004~2006),终于初步实现了两个跨越的初衷,一座美丽的花园式的现代工业企业终于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2008年,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同志、副省长金德水同志都亲临企业视察,流连忘返,获得一致好评。
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吴老板在做强企业之路上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他深知一个企业要想长久不衰,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个企业的产品,是产品的质量。吴老板始终毫不含糊地狠抓产品质量,邀请了全国黄酒界的各类精英,与江南大学联合办科研所,着力开发新型黄酒,使黄酒这个千年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目前,善好酒业已向全国市场提供3——10年系列陈年高档优质黄酒,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系列化的包装改造,用白色瓶子更换棕色瓶子,易于消费者享受黄酒的原始美色,刺激消费者的饮酒欲望,提高了商品的美誉度。吴老板还清醒的认识到在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商品经济留给中国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唯有“品牌战略”。因此,他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为打造“善好酒”这个新品牌而服务,尤其是以敏锐的眼光,选取了‘长三角’地区密集的交通网络为平台,架设起上百门“高炮”,“轰炸”整个市场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因此,他本人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品牌建设优秀人物,接受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授奖仪式;企业也在2008年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光荣称号。这大大地丰实了企业的内涵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展望明天——海山佛国现奇葩
座落在素有“海山佛国”之称的三门县城——海游的“善好酒业集团”,展望它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求实。至2010年,第二期工程将全部实现,到时,企业即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利润各1亿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小县来说,不可谓不称上一朵鲜艳的奇葩。
当你迈入公司大门,威严而慈祥的一对石狮在向你致意,精雕的石龙在向你翘首;迎客大厅中的“八仙”在向你微笑,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景油然而生。
公司的建筑排列有序,道路四通八达,各车间、仓库沉浸在绿荫之中,而整个公司建筑又被周围群山所环抱,青山绿水,正是微生物发酵得天独厚之地,真是上苍有眼,天人合一!公司內还有一口“天泉池”,占地10亩,池内蕴含着绵延10里的毛竹水,清澈见底,为黄酒的酿造提供了富裕的天然资源。有这样的天然泉水,怎么能不使“善好酒”人喝人爱呢?“善好酒”啊!你有这样的好山,有这样的好水,有这样的好人,你不给人类献精品又有谁给人类献精品呢?!
有朝一日,如果条件成熟,这里还可再发展2万吨黄酒,到时,它将成为全国黄酒单体最大生产企业。这不仅对当地,乃至全国的黄酒行业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有耐心的等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吧!
作为黄酒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可以预见,善好酒业的明天,将伴随着中国黄酒行业的前进而前进,中国黄酒春天的到来而微笑和欢呼!
十年如一日——终身做个黄酒人
吴善好,这个出生于60年代的困难时期,成长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的贫穷山区的农民家孩子,从小虽然让他失去了许多成长的良机,但也烙下他诚实而勤劳的习惯。可他也有幸在长大后,得到了改革开放阳光的沐浴,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他走出校门后就进入社会,立志走上创业的道路。先是跟人走南闯北,跑橡胶垫片业务。由于他的人品和执着的创业精神,让他成就了全省第一家铁道部定点垫片生产厂——台州东方橡胶厂,较顺利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也由于市场经济的熏陶和锤炼,培养了他善良而坚毅的品格。自兼并三门酿造厂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命运就同黄酒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在酒字上做文章,与酒打滚,同呼吸,共命运。十年来,他没有歇过力,为酒业的发展而奔波而操劳,尤其是江泽民同志“中国黄酒,天下一绝”的高度评价,更坚定了他为中国黄酒事业而献身的斗志和勇气;十年来,他废寝忘食,奔赶国内外市场,但尚未闲情逸致,享受大好河山和繁华城市。每次出差都是早出晚归,分秒必争,因为,他懂得,作为一个经济人,时间就是金钱;十年来,他与职工同进餐,共生活,从不抽烟喝酒,始终保持一个农民儿子的艰苦与俭朴;十年来,他勤奋好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为自己失去的年代而补血充电;十年来,他也获得了许多头衔与荣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许多的先进称号,但他仍保持谦虚谨慎,从不持功倨傲,待人诚恳,和谐相处;十年来……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人称赞他具有创业精神,也有人讥讽他是傻子,不懂享受。那么,吴善好的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幽默地道出了真谛:“既然父母把我起名为‘善好’,我只能把我个人和事业永远定位在‘善好善美’四个字上。”这就是吴善好做人的目标,也是善好酒业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中国善好酒业集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