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分流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其中大多就“教育分流”谈教育分流,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高考”的分流,对分流的深入认识还不够充分。本文将从社会的分层与分流入手谈谈教育的分层与分流情况。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分流;教育分层;教育分流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29-02
一、分层与分流
直观上,人们将分层看作金字塔,一层叠着一层,纵向,有高低之分,同时层级之间有种固化的倾向,如果想要打破层级那么有些层级分子必须破碎才能改变自己的层级,上下通道显得狭窄、闭塞。分层从社会学角度看的意思是:社会组织的成分。按照不同的组合,将其就横的或纵的划分为不同的身份或地位,这种依层次的划分,称为分层。分流则更像是河流从山谷中流向平原时分散开来,没有纵向上的区分,只有方向上的不同,是一种横向上的剥离,剥离之后又可以在某个点回归或从新并流。分流在《当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从干流中分出一股或几股水流注入别的河里或湖里。(2)(车辆、人员等)分别向不同的道路或方向流动。相比之下分流比分层要“和谐”的多。从社会发展角度上,分层的思维、理论、实践在不断地弱化,分流才更加符合人类追求更好生存状态的目标。
二、社会分层与社会分流中的教育一瞥
1.社会分层的流变与教育的作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这样的经历——人类社会从分流的过程中形成了阶层也就是层级,在层级中也就是分层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再分流,从而形成新的分层,当分流遇到阻碍或出现大量不合理时,阶层就容易走向固化,层级的固化加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斗争与革命。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都存在着单一的阶级分层依据——政治。政治身份在阶级分层中的影响力最为明显。欧洲的教皇、中国的皇帝无疑是金字塔的顶端。直到生产力出现急剧变革的时候政治在阶级分层中的影响才开始下滑。也就是说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的各个部分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一开始财富成为冲击政治势力的排头兵,科技的加入使得财富更加具有说服力,在旧时代拥有政治身份就拥有特权与财富,而财富的崛起意味着实力的增加,同时要求更多的权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财富公然索取政治的开端,由此影响着社会分层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政治与财富或者称之为经济活跃于历史舞台。政治意味着权利的分层,财富意味着资源的分层,权利与资源必须联姻才能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制度化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两种的产物,权利的需求诞生了神学院,财富的需求带来了法学院。近代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制度化学校,学校是权利与财富追求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不断改变政治与经济矫正器。同人类一样,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掘墓人”。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的依据出现多元化。以格伦斯基(Grusky)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分层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声望、公民、人力等角度出发,详细说明了不同的人群在社会之中有着明确的阶级之分、强弱之别。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声望、人力等领域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为教育所培养的高精尖人才都是每个领域顶层,不能说全部但也是比重较高的群体,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地位不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而是改变多少的问题。郑也夫先生在其《吾国教育病理》中提到,科举制是帝国行之1300年的国民定位制度、人才流动的阶梯。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国民定位的影响。有人会说科举制与制度化教育能放在一起谈吗?虽然有种种之区别,但其效果中都有使其成长的知识储存与应用,不可片面否认科举制之应用。由此,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影响社会分层之因子不断丰富,教育在其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分层的缩影之一。
2.社会分流的教育公平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社会依然处于分层的阶段,各个层级之间仍然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收入水平就是其中之一。从分层到分流,社会经历的首先是分层,然后在各个层级中出现分流,即使出现差异,差异也不足以形成层级。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是从分流到分层,即使目前社会上的分工明显,但这样的分工存在着严重的层级,体力劳动者的最高薪金与脑力劳动者相差极大,也就是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还无法存在于一个层级之上,他们只是在各自的层级中进行着分流。只有先进行分流,并在流向中出现分层才是较为合理的。而分流要在平原上才能实现,这就意味着要分流就需要相对的公平点。没有公平点的分流只是假象。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谈到的中国传统分流“家庭分流”,作者将这一分流与德国的近现代“制度分流”相比较,我觉得其差别悬殊,家庭分流是一种选择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无奈的,因为没有一个公平的分流而是偶然性的分流。谁上学在更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选择。毕竟如作者所举的曾国藩家境在中国来说已是较高层级的家庭。德国的“制度分流”有着相对公平的四年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之后才是分轨,而众多的古代中国平民家庭则只能凭借家长的选择决定谁有机会读书。先分流再分层是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在教育中分流之前要先“平分”。
三、教育分层与教育分流
社会的关注点是分层,教育的关注点却在分了层之后的分流。学界提到教育分层的很少,大家对于分流却十分关心,原因之一就是高考。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绝不是奔着职业教育去的。在《吾国教育病理》中,作者指出中国教育的病灶与病原是军备竞赛,解决军备竞赛的方式,作者给出了两条,一是缓解竞争;二是选拔手段多样化。缓解竞争思路有两条:其一,扩大招生;其二,减少高考中的考生量,进一步说,较早分流,将一部分潜在的考生疏导出去。[1]在这里,作者较少涉及到分流的合理性,因为较少有研究者关注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着教育分层。教育公平的呼声,教育公平呐喊的集中点是高考。殊不知,中国的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严重的不公平了,对于开端的公平朦朦胧胧。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要在分流前“平分”。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相对的公平是可以做到的。就好像人类无法实现真善美,但永远都在追求真善美的途中。不作为就是一种停滞,甚至是倒退。目前舆论对于重点小学极少涉及。但只要“有重点”的思想在,也就意味着教育资源是有所倾斜的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倾斜。要打破教育分层,首先就要从基础开始。如同在做饭的时候锅着火了点着了周围的布帘,是先灭布帘上的火,还是先关掉锅下的火,结果明显是抓住问题的基础,才能清晰把握问题的多种状态从而解决问题。
由此,我认为教育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境况:从“平分”也就是相对的公平(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进入到分流(高中阶段,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明显显示出兴趣、爱好可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分流)同时保证有回流的机会,然后就是分流后的分层,有着一批高精尖的重点高校与较多普通高校,同时也有国立职业型高校与非国立的职业技校。在这种境况下,只有保证了公平的教育分流才会出现动态合理的教育分层。
参考文献:
[1]彭兴蓬,邓猛.博弈与融合:社会分层背景下的全纳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8).
作者简介:朱科(1988-),男,陕西渭南人,深圳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分流;教育分层;教育分流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29-02
一、分层与分流
直观上,人们将分层看作金字塔,一层叠着一层,纵向,有高低之分,同时层级之间有种固化的倾向,如果想要打破层级那么有些层级分子必须破碎才能改变自己的层级,上下通道显得狭窄、闭塞。分层从社会学角度看的意思是:社会组织的成分。按照不同的组合,将其就横的或纵的划分为不同的身份或地位,这种依层次的划分,称为分层。分流则更像是河流从山谷中流向平原时分散开来,没有纵向上的区分,只有方向上的不同,是一种横向上的剥离,剥离之后又可以在某个点回归或从新并流。分流在《当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从干流中分出一股或几股水流注入别的河里或湖里。(2)(车辆、人员等)分别向不同的道路或方向流动。相比之下分流比分层要“和谐”的多。从社会发展角度上,分层的思维、理论、实践在不断地弱化,分流才更加符合人类追求更好生存状态的目标。
二、社会分层与社会分流中的教育一瞥
1.社会分层的流变与教育的作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这样的经历——人类社会从分流的过程中形成了阶层也就是层级,在层级中也就是分层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再分流,从而形成新的分层,当分流遇到阻碍或出现大量不合理时,阶层就容易走向固化,层级的固化加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斗争与革命。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都存在着单一的阶级分层依据——政治。政治身份在阶级分层中的影响力最为明显。欧洲的教皇、中国的皇帝无疑是金字塔的顶端。直到生产力出现急剧变革的时候政治在阶级分层中的影响才开始下滑。也就是说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的各个部分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一开始财富成为冲击政治势力的排头兵,科技的加入使得财富更加具有说服力,在旧时代拥有政治身份就拥有特权与财富,而财富的崛起意味着实力的增加,同时要求更多的权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财富公然索取政治的开端,由此影响着社会分层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政治与财富或者称之为经济活跃于历史舞台。政治意味着权利的分层,财富意味着资源的分层,权利与资源必须联姻才能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制度化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两种的产物,权利的需求诞生了神学院,财富的需求带来了法学院。近代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制度化学校,学校是权利与财富追求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不断改变政治与经济矫正器。同人类一样,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掘墓人”。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的依据出现多元化。以格伦斯基(Grusky)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分层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声望、公民、人力等角度出发,详细说明了不同的人群在社会之中有着明确的阶级之分、强弱之别。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声望、人力等领域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为教育所培养的高精尖人才都是每个领域顶层,不能说全部但也是比重较高的群体,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地位不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而是改变多少的问题。郑也夫先生在其《吾国教育病理》中提到,科举制是帝国行之1300年的国民定位制度、人才流动的阶梯。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国民定位的影响。有人会说科举制与制度化教育能放在一起谈吗?虽然有种种之区别,但其效果中都有使其成长的知识储存与应用,不可片面否认科举制之应用。由此,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影响社会分层之因子不断丰富,教育在其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分层的缩影之一。
2.社会分流的教育公平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社会依然处于分层的阶段,各个层级之间仍然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收入水平就是其中之一。从分层到分流,社会经历的首先是分层,然后在各个层级中出现分流,即使出现差异,差异也不足以形成层级。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是从分流到分层,即使目前社会上的分工明显,但这样的分工存在着严重的层级,体力劳动者的最高薪金与脑力劳动者相差极大,也就是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还无法存在于一个层级之上,他们只是在各自的层级中进行着分流。只有先进行分流,并在流向中出现分层才是较为合理的。而分流要在平原上才能实现,这就意味着要分流就需要相对的公平点。没有公平点的分流只是假象。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谈到的中国传统分流“家庭分流”,作者将这一分流与德国的近现代“制度分流”相比较,我觉得其差别悬殊,家庭分流是一种选择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无奈的,因为没有一个公平的分流而是偶然性的分流。谁上学在更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选择。毕竟如作者所举的曾国藩家境在中国来说已是较高层级的家庭。德国的“制度分流”有着相对公平的四年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之后才是分轨,而众多的古代中国平民家庭则只能凭借家长的选择决定谁有机会读书。先分流再分层是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在教育中分流之前要先“平分”。
三、教育分层与教育分流
社会的关注点是分层,教育的关注点却在分了层之后的分流。学界提到教育分层的很少,大家对于分流却十分关心,原因之一就是高考。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绝不是奔着职业教育去的。在《吾国教育病理》中,作者指出中国教育的病灶与病原是军备竞赛,解决军备竞赛的方式,作者给出了两条,一是缓解竞争;二是选拔手段多样化。缓解竞争思路有两条:其一,扩大招生;其二,减少高考中的考生量,进一步说,较早分流,将一部分潜在的考生疏导出去。[1]在这里,作者较少涉及到分流的合理性,因为较少有研究者关注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着教育分层。教育公平的呼声,教育公平呐喊的集中点是高考。殊不知,中国的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严重的不公平了,对于开端的公平朦朦胧胧。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要在分流前“平分”。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相对的公平是可以做到的。就好像人类无法实现真善美,但永远都在追求真善美的途中。不作为就是一种停滞,甚至是倒退。目前舆论对于重点小学极少涉及。但只要“有重点”的思想在,也就意味着教育资源是有所倾斜的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倾斜。要打破教育分层,首先就要从基础开始。如同在做饭的时候锅着火了点着了周围的布帘,是先灭布帘上的火,还是先关掉锅下的火,结果明显是抓住问题的基础,才能清晰把握问题的多种状态从而解决问题。
由此,我认为教育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境况:从“平分”也就是相对的公平(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进入到分流(高中阶段,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明显显示出兴趣、爱好可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分流)同时保证有回流的机会,然后就是分流后的分层,有着一批高精尖的重点高校与较多普通高校,同时也有国立职业型高校与非国立的职业技校。在这种境况下,只有保证了公平的教育分流才会出现动态合理的教育分层。
参考文献:
[1]彭兴蓬,邓猛.博弈与融合:社会分层背景下的全纳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8).
作者简介:朱科(1988-),男,陕西渭南人,深圳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