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可现实却是老师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学生除了听课、上课还要写大量的作业。如何有效协调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几个阶段性练习,让老师和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继续探究的欲望得以实现,能有层次有阶段性地学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呢?
一、 变枯燥的抄写为趣味练习
因为语文的工具性,字、词、句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一味地抄写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如何让枯燥的抄写变得充满趣味和吸引力呢?我们可以采取归类掌握生字和趣味背诵文章段落的方法。所谓归类识字,就是让学生把自己要掌握的生字,分音、形、义几种情况进行归类,这样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背诵的内容,除了和往常一样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让孩子采用想象法来记忆,把文章的内容想象成一幅画,这样,孩子在背诵的时候可以通过回顾画面来加深记忆。这样抽象的文字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或者是一部电影短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开展竞赛的形式,背诵前,让孩子们进行一分钟记忆测试,看他们在高度集中的一分钟内能背诵多少字,再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合计出自己需要的时间,有了目标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背诵速度也快了很多。
我们知道,有些内容不动手写是不行的,生字不动手书写,我们的书法水平怎能提高?因此在课堂记忆的基础上,课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巩固,单一的抄写是枯燥的,但是如果把抄和画结合起来效果就好了很多。这样我们可以尝试用制作生字卡片和手抄报等形式来加深对生字和需默写内容的印象。
1.生字卡片:生字的掌握,就可以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当然卡片上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编写手抄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绘手抄报。这样不仅规范学生的书写,巩固需记忆的内容,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画出相应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
二、 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正如世界上的树叶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一样,我们的学生也是千人异面的,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不考虑孩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层次性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作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把作业设计成“作业超市”,既然是超市,学生对作业就有了选择权。如教学《赵州桥》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搜集各种桥的资料并整理成小报。2.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桥。3.抄写本课的好词好句。4.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围绕“雄伟”这个特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赵州桥的雄伟。运用此段的方式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建筑物的特点。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三、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因此,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及生活中,应时刻注意语言积累。可从课文中积累优美词汇,从课外阅读中收集经典词句,从媒体中学习读音、字词、标题,从中央电视台各类经典节目中找到教学的点:“绿色空间”关注社会生态, “音画时尚”体会大语文的诗情画意,“新年新诗会””唐之韵”领悟诗歌王国的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如每天身边发生的小事,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观察任务,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网络等现代视听手段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它集读、思、写、说于一体,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学生参与其中时,还会愁“作业”二字吗?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用心地“舞蹈”,不断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促使学生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就能成为孩子们可以信赖、渴望拥有的“快乐老家”。?
一、 变枯燥的抄写为趣味练习
因为语文的工具性,字、词、句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一味地抄写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如何让枯燥的抄写变得充满趣味和吸引力呢?我们可以采取归类掌握生字和趣味背诵文章段落的方法。所谓归类识字,就是让学生把自己要掌握的生字,分音、形、义几种情况进行归类,这样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背诵的内容,除了和往常一样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让孩子采用想象法来记忆,把文章的内容想象成一幅画,这样,孩子在背诵的时候可以通过回顾画面来加深记忆。这样抽象的文字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或者是一部电影短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开展竞赛的形式,背诵前,让孩子们进行一分钟记忆测试,看他们在高度集中的一分钟内能背诵多少字,再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合计出自己需要的时间,有了目标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背诵速度也快了很多。
我们知道,有些内容不动手写是不行的,生字不动手书写,我们的书法水平怎能提高?因此在课堂记忆的基础上,课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巩固,单一的抄写是枯燥的,但是如果把抄和画结合起来效果就好了很多。这样我们可以尝试用制作生字卡片和手抄报等形式来加深对生字和需默写内容的印象。
1.生字卡片:生字的掌握,就可以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当然卡片上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编写手抄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绘手抄报。这样不仅规范学生的书写,巩固需记忆的内容,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画出相应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
二、 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正如世界上的树叶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一样,我们的学生也是千人异面的,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不考虑孩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层次性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作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把作业设计成“作业超市”,既然是超市,学生对作业就有了选择权。如教学《赵州桥》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搜集各种桥的资料并整理成小报。2.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桥。3.抄写本课的好词好句。4.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围绕“雄伟”这个特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赵州桥的雄伟。运用此段的方式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建筑物的特点。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三、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因此,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及生活中,应时刻注意语言积累。可从课文中积累优美词汇,从课外阅读中收集经典词句,从媒体中学习读音、字词、标题,从中央电视台各类经典节目中找到教学的点:“绿色空间”关注社会生态, “音画时尚”体会大语文的诗情画意,“新年新诗会””唐之韵”领悟诗歌王国的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如每天身边发生的小事,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观察任务,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网络等现代视听手段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它集读、思、写、说于一体,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学生参与其中时,还会愁“作业”二字吗?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用心地“舞蹈”,不断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促使学生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就能成为孩子们可以信赖、渴望拥有的“快乐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