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动机 思维脉络 培养思维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1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二)》这节课时,我让学生们观看了“神州六号”飞船回收时的情境。这件令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被我引用到了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从他们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当时心中那无比激动的感情。在同学的殷切关注之下,“神州六号”飞船安全着陆,可这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我们的飞船已经安全着陆,我们的英雄回来了!那,你们想一想,指挥中心的叔叔、阿姨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飞船着陆点的位置和与我们的距离呢?”这时学生们就这个问题自主地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利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入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使其自主探索,充分展示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2 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主动探索、分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时,首先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创设给学生放了一段足球比赛中抛硬币分边的录象,之后提问“裁判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来比赛双方所在的方位。”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公平呗!”这不就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吗?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呀。于是我就捞捞地抓住这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认为这个方法公平的理由。学生们利用二、三年级学习的关于“可能性”的知识分析这个方法,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从这件事发生的总可能性上去分析,发现了比赛双方占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比赛双方是公平的,这一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本质。本节课中学生在分析了大量等可能性事件之后,我提出了让学生自己利用扑克牌作为道具设计一个对于游戏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没有做任何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自己设计,有的几个人凑在一起,小组合作设计。到汇报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总可能性和牌的总张数相同的形式,而这时我注意到一个小男孩一个人做在那里,苦苦地思考。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能和我们介绍一下的想法?”。“我开始设计的是‘从两张红1和两张黑2中任意抽取一张,若抽到1则甲胜,若抽到2则乙胜。’但我觉得这样太简单,我想能不能从中任意抽取两张然后用求和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规则呢,可我现在就是解决不了当和为3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多么好的想法呀!“只要你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他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在学生充分地探索、研究和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最终的结果:和为2只有一种可能(1+1);和为4也只有一种可能(2+2);和为3有四种可能(红1+红2、红1+黑2、黑1+黑2、黑1+红2);所以这件事情发生总可能性为六种。
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必须从思维的“起始点”上起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点所在。
3 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动机 思维脉络 培养思维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1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二)》这节课时,我让学生们观看了“神州六号”飞船回收时的情境。这件令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被我引用到了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从他们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当时心中那无比激动的感情。在同学的殷切关注之下,“神州六号”飞船安全着陆,可这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我们的飞船已经安全着陆,我们的英雄回来了!那,你们想一想,指挥中心的叔叔、阿姨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飞船着陆点的位置和与我们的距离呢?”这时学生们就这个问题自主地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利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入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使其自主探索,充分展示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2 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主动探索、分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时,首先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创设给学生放了一段足球比赛中抛硬币分边的录象,之后提问“裁判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来比赛双方所在的方位。”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公平呗!”这不就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吗?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呀。于是我就捞捞地抓住这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认为这个方法公平的理由。学生们利用二、三年级学习的关于“可能性”的知识分析这个方法,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从这件事发生的总可能性上去分析,发现了比赛双方占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比赛双方是公平的,这一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本质。本节课中学生在分析了大量等可能性事件之后,我提出了让学生自己利用扑克牌作为道具设计一个对于游戏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没有做任何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自己设计,有的几个人凑在一起,小组合作设计。到汇报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总可能性和牌的总张数相同的形式,而这时我注意到一个小男孩一个人做在那里,苦苦地思考。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能和我们介绍一下的想法?”。“我开始设计的是‘从两张红1和两张黑2中任意抽取一张,若抽到1则甲胜,若抽到2则乙胜。’但我觉得这样太简单,我想能不能从中任意抽取两张然后用求和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规则呢,可我现在就是解决不了当和为3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多么好的想法呀!“只要你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他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在学生充分地探索、研究和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最终的结果:和为2只有一种可能(1+1);和为4也只有一种可能(2+2);和为3有四种可能(红1+红2、红1+黑2、黑1+黑2、黑1+红2);所以这件事情发生总可能性为六种。
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必须从思维的“起始点”上起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点所在。
3 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