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承文化的重任,是建构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如何定位,长期以来,一直有“工具说”和“人文说”两种主流的声音。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语文课程到底是作为一种文化普及的工具,还是作为审美培养的途径,笔者更偏重于语文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的载体。因为对于非中文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它的開设是要在无意识中去唤起其潜在的文化精神,从而增强其人文品格和审美情致以形成独特的心灵浸润。
一般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简而言之,语文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母语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的作用是双重的,语文既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篇篇范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出语言使用的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言规则去指导自己的说话和写作,以创造生成新的语言作品。语文的教学过程,开始于对课本作品的感悟,落脚在创造新的语言作品,自始至终都有人文精神灌注其中。 对于语文课的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进入大学前,他们都已经接受了12年的语文课学习。年级越高,语文课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文化积淀就越为深厚。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语文课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受到数理化的挤压。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综合性,更注重长期积累,很难通过考前题海战术拿分,考试时在语文也很难将分数拉开,所以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对语文的钻研。进入大学之后,语文通常是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学生学习语文,不外乎是为了拿够学分,得过且过,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更是少见,仅仅依靠每周2学时或4学时的课堂讲授,如何将学生引导到学习语文的正道上,重拾语文课的精髓,需要老师们的用心研究。
作为学生基础素质不高的高职院校,语文课要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就要把握文化导向,创新教学的思维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语文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源”借助课程平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一是要敢于开辟教学新思路,把一些新颖的教学实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综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力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二是依据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重、缺少自信的特点,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敢于将自己对课文的真实感受讲出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读音错了不批评,纠正即可,点到为止,观点讲得不合理,没关系,鼓励学生后,再引导他换一种视角看问题。三是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文章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四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感情带进作品去,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与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一般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声请并茂地去大声朗读课文,读熟之后,再慢慢地体会思想情感,最终实现与作者的共鸣。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纠正发音,学生朗读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老师可以水到渠成地开展教学。
总而言之,高职语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多些人文关怀,语文课的效果会更好。
作者简介:
张飏(1982—),女,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本科学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语文课程到底是作为一种文化普及的工具,还是作为审美培养的途径,笔者更偏重于语文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的载体。因为对于非中文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它的開设是要在无意识中去唤起其潜在的文化精神,从而增强其人文品格和审美情致以形成独特的心灵浸润。
一般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简而言之,语文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母语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的作用是双重的,语文既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篇篇范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出语言使用的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言规则去指导自己的说话和写作,以创造生成新的语言作品。语文的教学过程,开始于对课本作品的感悟,落脚在创造新的语言作品,自始至终都有人文精神灌注其中。 对于语文课的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进入大学前,他们都已经接受了12年的语文课学习。年级越高,语文课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文化积淀就越为深厚。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语文课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受到数理化的挤压。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综合性,更注重长期积累,很难通过考前题海战术拿分,考试时在语文也很难将分数拉开,所以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对语文的钻研。进入大学之后,语文通常是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学生学习语文,不外乎是为了拿够学分,得过且过,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更是少见,仅仅依靠每周2学时或4学时的课堂讲授,如何将学生引导到学习语文的正道上,重拾语文课的精髓,需要老师们的用心研究。
作为学生基础素质不高的高职院校,语文课要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就要把握文化导向,创新教学的思维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语文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源”借助课程平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一是要敢于开辟教学新思路,把一些新颖的教学实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综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力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二是依据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重、缺少自信的特点,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敢于将自己对课文的真实感受讲出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读音错了不批评,纠正即可,点到为止,观点讲得不合理,没关系,鼓励学生后,再引导他换一种视角看问题。三是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文章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四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感情带进作品去,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与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一般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声请并茂地去大声朗读课文,读熟之后,再慢慢地体会思想情感,最终实现与作者的共鸣。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纠正发音,学生朗读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老师可以水到渠成地开展教学。
总而言之,高职语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多些人文关怀,语文课的效果会更好。
作者简介:
张飏(1982—),女,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本科学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