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考旗帜的引领下,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和指导,方法固然重要,但意识尤不可缺。作文备考要回归社会,关注热点;回归课堂,重温经典;回归文本,重视“读者”;回归自我,张扬个性。回归的意识会把我们引向倍感亲切而又生机无限的自由乐园,使写作变得平易生动而文思沛然。
【关键词】高考备考;作文教学;回归意识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就显得十分重要。高考复课中,关于作文的方法技巧的指导,资料上长篇累牍,课堂里花样翻新,笔者这里不再赘余。但在复课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了另外的缺憾——一路直奔高考,全然无视回归。为了把问题讲清楚,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故事: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他俩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了,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在此引用这个故事,希望给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们一个提醒:在高考旗帜的引领下,我们在书山题海中也许跋涉得太久太远也太累了,临近目标的时候,不妨稍稍停驻匆匆赶考的脚步,回头看看,也许真的会有新的发现——作文尤其如此。
一、言之有物
(一)回归社会,关注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人生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而且每年的高考考纲中都明确指出“不回避热点”,尤其是近年高考,多个考区命题所用作文材料、背景与社会热点问题都不约而同的“零距离”接触了,这表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和成熟。这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正是很好的体现了“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思想。文中选取了北京奥运、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热点材料,很好的提升了作文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堆砌材料,而是高屋建瓴,言简意丰地只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材料,表述一个重大事件,并且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使事件感人至深。这样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是很不适宜的。
(二)回归课堂,重温经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材料匮乏或者选材狭窄,往往成了作文难的瓶颈。所以,或者把《龟兔赛跑》的寓言 “发酵”成500多字的故事,或者为了凑足800字而照抄考卷阅读题文段,或者拼命“抖箱底”、“开杂货铺”等等令人望而生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层出不穷。其实,他们是“抱着金饭碗的乞丐”。这里所谓的“金饭碗”指的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结识”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不朽精神和传奇故事。聪明的作者如能把课本里学过的知识信手拈来,作为自己文章生动鲜活的材料,举重若轻,让经典的光辉映照自己的文字,精彩纷呈。“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在这里,我们应该深深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谛和重温经典的魅力。即使同一个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发掘经典的深层价值。
简言之,所谓的“言之有物”就是我们熟识和拥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最大可能的用好这些材料去作文。如同做菜,只有大肉没蔬菜,我们就做东坡肉,定能美味馋人;只有蔬菜没大肉,我们就做拌三丝,倒也清爽可口。切不可丢掉手中的喇叭花,去折天边的玫瑰枝。高考作文鲜活的新绿应根植于我们熟识的语文土壤里。
二、目中有人
(一)回归文本,重视“读者”
说话要看对象,写文章要有读者。从主观因素的角度而言,学生高考作文的命运几乎掌握在阅卷老师手里,所以,学生在下笔之前应该首先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作品的几乎唯一“读者”——阅卷老师。从人工阅卷到网上阅卷,高考作文评卷力求科学、客观、公正,尽量减少评分误差。但是由于评卷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阅学生作文一样“字斟句酌”,而且长时间重复作业很容易产生心里倦怠和审美疲劳。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毫不讳言地表露每分钟2—3篇作文,这是正常的阅卷速度,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是受到欢迎和赞赏的。所以,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文采,应该是考生慎重考虑的事情。
(二)回归自我,张扬个性
无论写什么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真正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自己。好的文章绝不能忽略这一点。所以,优秀的作文应该凸显写作主体,并炫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高考作文具有全方位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功能,其中不乏日益强化书写能力的检测,如错别字计数扣分,网上阅卷要求整洁清晰的卷面扫描等。所以,學生得讲求书法素养。日常学生的书写虽不一定要有书法的风格气象,但工整规范是基本的要求;倘若学生爱好书法,并对书法的历史有所涉猎,也不妨在这个决定人生命运的节骨眼展露一下书法的神韵,使自己的文章飘逸着翰墨的氤氲,流泻出传统文化的精神。
应该努力将提升语文写作能力引导到培养写作素养的层面上来,使写作意识和文字表述在高考作文里充分展示,实现写作层次客观提高与阅卷老师主观认可的契合。用一个类比来说明“目中有人”,那就如同才艺表演:面对裁判,你身材好那就最好跳舞,你嗓子好那就最好唱歌;倘若你身材和嗓子都很好,那你就尽可以边唱边跳,但绝对不可以做得相反。
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和指导,方法固然重要,但意识尤不可缺。如果说方法存在于写作过程的话,那么良好的写作意识则是这个过程的前提。而回归的意识会把我们引向倍感亲切而又生机无限的自由乐园,使写作变得平易生动而文思沛然。
【关键词】高考备考;作文教学;回归意识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就显得十分重要。高考复课中,关于作文的方法技巧的指导,资料上长篇累牍,课堂里花样翻新,笔者这里不再赘余。但在复课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了另外的缺憾——一路直奔高考,全然无视回归。为了把问题讲清楚,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故事: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他俩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了,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在此引用这个故事,希望给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们一个提醒:在高考旗帜的引领下,我们在书山题海中也许跋涉得太久太远也太累了,临近目标的时候,不妨稍稍停驻匆匆赶考的脚步,回头看看,也许真的会有新的发现——作文尤其如此。
一、言之有物
(一)回归社会,关注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人生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而且每年的高考考纲中都明确指出“不回避热点”,尤其是近年高考,多个考区命题所用作文材料、背景与社会热点问题都不约而同的“零距离”接触了,这表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和成熟。这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正是很好的体现了“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思想。文中选取了北京奥运、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热点材料,很好的提升了作文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堆砌材料,而是高屋建瓴,言简意丰地只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材料,表述一个重大事件,并且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使事件感人至深。这样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是很不适宜的。
(二)回归课堂,重温经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材料匮乏或者选材狭窄,往往成了作文难的瓶颈。所以,或者把《龟兔赛跑》的寓言 “发酵”成500多字的故事,或者为了凑足800字而照抄考卷阅读题文段,或者拼命“抖箱底”、“开杂货铺”等等令人望而生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层出不穷。其实,他们是“抱着金饭碗的乞丐”。这里所谓的“金饭碗”指的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结识”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不朽精神和传奇故事。聪明的作者如能把课本里学过的知识信手拈来,作为自己文章生动鲜活的材料,举重若轻,让经典的光辉映照自己的文字,精彩纷呈。“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在这里,我们应该深深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谛和重温经典的魅力。即使同一个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发掘经典的深层价值。
简言之,所谓的“言之有物”就是我们熟识和拥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最大可能的用好这些材料去作文。如同做菜,只有大肉没蔬菜,我们就做东坡肉,定能美味馋人;只有蔬菜没大肉,我们就做拌三丝,倒也清爽可口。切不可丢掉手中的喇叭花,去折天边的玫瑰枝。高考作文鲜活的新绿应根植于我们熟识的语文土壤里。
二、目中有人
(一)回归文本,重视“读者”
说话要看对象,写文章要有读者。从主观因素的角度而言,学生高考作文的命运几乎掌握在阅卷老师手里,所以,学生在下笔之前应该首先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作品的几乎唯一“读者”——阅卷老师。从人工阅卷到网上阅卷,高考作文评卷力求科学、客观、公正,尽量减少评分误差。但是由于评卷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阅学生作文一样“字斟句酌”,而且长时间重复作业很容易产生心里倦怠和审美疲劳。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毫不讳言地表露每分钟2—3篇作文,这是正常的阅卷速度,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是受到欢迎和赞赏的。所以,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文采,应该是考生慎重考虑的事情。
(二)回归自我,张扬个性
无论写什么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真正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自己。好的文章绝不能忽略这一点。所以,优秀的作文应该凸显写作主体,并炫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高考作文具有全方位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功能,其中不乏日益强化书写能力的检测,如错别字计数扣分,网上阅卷要求整洁清晰的卷面扫描等。所以,學生得讲求书法素养。日常学生的书写虽不一定要有书法的风格气象,但工整规范是基本的要求;倘若学生爱好书法,并对书法的历史有所涉猎,也不妨在这个决定人生命运的节骨眼展露一下书法的神韵,使自己的文章飘逸着翰墨的氤氲,流泻出传统文化的精神。
应该努力将提升语文写作能力引导到培养写作素养的层面上来,使写作意识和文字表述在高考作文里充分展示,实现写作层次客观提高与阅卷老师主观认可的契合。用一个类比来说明“目中有人”,那就如同才艺表演:面对裁判,你身材好那就最好跳舞,你嗓子好那就最好唱歌;倘若你身材和嗓子都很好,那你就尽可以边唱边跳,但绝对不可以做得相反。
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和指导,方法固然重要,但意识尤不可缺。如果说方法存在于写作过程的话,那么良好的写作意识则是这个过程的前提。而回归的意识会把我们引向倍感亲切而又生机无限的自由乐园,使写作变得平易生动而文思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