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活习惯促生职业习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阐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活习惯;职业习惯
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共同追求,而良好的职业习惯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主要条件。然而,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入职初期,还缺少一些职业习惯,对工作业绩与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习惯的培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意义
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走访,和企业领导、员工的对话,以及和实习生、毕业生的访谈,得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非常纠结。针对用人单位而言,总是抱怨招不到适合的员工,认为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较差,职业意识不强,责任感不高,难以管理,无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当中;针对毕业生来说,总是抱怨工作难找,不是工作环境较差,就是薪资待遇不理想等。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职业习惯、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用人单位要求不相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其产生原因就是: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缺少职业习惯等内在素养的培训;根据现有课程设置与实训安排来说,还缺少职业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只能在就业之后,实际工作中逐渐养成。为此,要想学生在就业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就要在课程设置与实训中安排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符合企业、学校、学生的共同利益,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在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走向,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些能力强、素养好的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职业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途径
(一)教师榜样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也是职业习惯的践行者,教师言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榜样与标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学生就会被感染上认真的态度,教师的严谨、敬业等态度,也会逐渐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职业习惯实践学习,是一种无形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职业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其一,职业理论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及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不间断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和辅导员职业理论对学生的影响内容。其二,职业技能影响。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着独到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体现了自身的专业特长与理论功底。比如,某专业教师,其专业运用能力非常强,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仅可以传授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新知识展开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熟练的操作、规范的动作、认真的态度等,均会不知不觉的感染学生。在此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不断的向教师学习,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三,职业态度影响。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教师秉持的积极态度、严谨作风等,均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强化课堂管理和寝室管理,培养学生守纪、守时、有条理等行为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也可称为职业道德。说到敬业就会让人联想到吃苦耐劳,说到职业道德就会让人联想到行业规范。实际上这其中的含义远不止如此,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表现在职场人的身上应该是对本职工作的一种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论本职工作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如何都抱着积极、负责甚至享受的态度去对待,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刻准备着跳槽,对每一个现职工作都诸多抱怨,总是幻想着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入职很久却没有多少职业积累。针对此类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份任务,并且注重细节,进而为学生入职提供可靠依据。而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案例分析或者请优秀学长、校友讲座分享经验等方式,用最真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意识。另外,教师和辅導员还可以通过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现身说法,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和态度感染学生。
(三)遵纪守时
为了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时的职业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首先,教师就要强调职场规则,突出时间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予以重视。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内容。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需求,而是确保企业正常工作、生产经营继续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这是职业必需的条件。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迟到早退的严重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对迟到早退的现象予以强调,并且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予以处罚,让学生对迟到早退现象予以重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遵纪守时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也会避免出现违纪迟到的现象。
(四)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
企业希望新入职的员工能够迅速接手工作,能够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去创造新的业绩,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合作无间。为此,当一个毕业生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去企业应聘时也许就会因为某方面的不足而碰壁。如果对于应聘的工作各方面期望过高的话可能会更加受挫。要学生完全适合企业的要求单纯依靠学校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校应开通渠道与企业合作,在教学上更贴近企业用人的要求。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社会,如假期社会实践、节假日校外打工、社会公益活动等等。最后,从入学开始向学生强调了解企业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网络、媒体、社会实际接触多方面的认识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中,加强教师榜样、团结合作、遵纪守时、实训模拟等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萱,杨翠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河北企业,2014(05).
[2]张金领.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J].课外阅读(中旬),2012(12).
[3]蒋双庆,刘勇,李宏,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
[4]宋萱,杨翠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河北企业,2014(05).
[5]胡皓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1).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活习惯;职业习惯
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共同追求,而良好的职业习惯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主要条件。然而,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入职初期,还缺少一些职业习惯,对工作业绩与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习惯的培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意义
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走访,和企业领导、员工的对话,以及和实习生、毕业生的访谈,得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非常纠结。针对用人单位而言,总是抱怨招不到适合的员工,认为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较差,职业意识不强,责任感不高,难以管理,无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当中;针对毕业生来说,总是抱怨工作难找,不是工作环境较差,就是薪资待遇不理想等。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职业习惯、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用人单位要求不相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其产生原因就是: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缺少职业习惯等内在素养的培训;根据现有课程设置与实训安排来说,还缺少职业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只能在就业之后,实际工作中逐渐养成。为此,要想学生在就业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就要在课程设置与实训中安排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符合企业、学校、学生的共同利益,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在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走向,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些能力强、素养好的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职业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习惯养成途径
(一)教师榜样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也是职业习惯的践行者,教师言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榜样与标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学生就会被感染上认真的态度,教师的严谨、敬业等态度,也会逐渐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职业习惯实践学习,是一种无形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职业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其一,职业理论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及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不间断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和辅导员职业理论对学生的影响内容。其二,职业技能影响。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着独到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体现了自身的专业特长与理论功底。比如,某专业教师,其专业运用能力非常强,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仅可以传授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新知识展开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熟练的操作、规范的动作、认真的态度等,均会不知不觉的感染学生。在此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不断的向教师学习,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三,职业态度影响。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教师秉持的积极态度、严谨作风等,均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强化课堂管理和寝室管理,培养学生守纪、守时、有条理等行为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也可称为职业道德。说到敬业就会让人联想到吃苦耐劳,说到职业道德就会让人联想到行业规范。实际上这其中的含义远不止如此,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表现在职场人的身上应该是对本职工作的一种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论本职工作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如何都抱着积极、负责甚至享受的态度去对待,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刻准备着跳槽,对每一个现职工作都诸多抱怨,总是幻想着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入职很久却没有多少职业积累。针对此类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份任务,并且注重细节,进而为学生入职提供可靠依据。而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案例分析或者请优秀学长、校友讲座分享经验等方式,用最真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意识。另外,教师和辅導员还可以通过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现身说法,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和态度感染学生。
(三)遵纪守时
为了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时的职业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首先,教师就要强调职场规则,突出时间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予以重视。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内容。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需求,而是确保企业正常工作、生产经营继续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这是职业必需的条件。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迟到早退的严重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对迟到早退的现象予以强调,并且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予以处罚,让学生对迟到早退现象予以重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遵纪守时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也会避免出现违纪迟到的现象。
(四)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
企业希望新入职的员工能够迅速接手工作,能够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去创造新的业绩,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合作无间。为此,当一个毕业生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去企业应聘时也许就会因为某方面的不足而碰壁。如果对于应聘的工作各方面期望过高的话可能会更加受挫。要学生完全适合企业的要求单纯依靠学校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校应开通渠道与企业合作,在教学上更贴近企业用人的要求。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社会,如假期社会实践、节假日校外打工、社会公益活动等等。最后,从入学开始向学生强调了解企业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网络、媒体、社会实际接触多方面的认识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中,加强教师榜样、团结合作、遵纪守时、实训模拟等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萱,杨翠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河北企业,2014(05).
[2]张金领.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J].课外阅读(中旬),2012(12).
[3]蒋双庆,刘勇,李宏,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
[4]宋萱,杨翠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河北企业,2014(05).
[5]胡皓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