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女郎搅动红色的裙摆,一场弗拉明戈舞蹈正在脑海里上演,这是飞机飞翔在地中海上空,接近西班牙的时刻,内心翻动着的小期冀——那些毕加索笔下被抽离出来的现代主义符号:生死快感问的斗牛场面;鲜艳颜色鼓涨出的巴洛克城市风貌……飞机空乘人员用语速超快的西班牙语问候大家,我恍惚间觉得西班牙语相当性感,富有弹性,像地中海人的黝黑皮肤,是的,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不像一个欧洲的国度,她古老,有着吉普赛般浪荡的姿态,但是她亦狂放,不拘谨,毫无遮掩内心的快乐,那些民族与战争的苦难,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飞机着陆,我们抵达西班牙,这里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
城市素描
巴塞罗那是建筑在宽阔的地中海岸边,沿着长长的海岸线伸展出来的城市,道路宽阔,热带棕榈树装点在城市的中央,喷泉不断,鲜花盛放在购物大道上,给人一种生鲜活泼的生活印象,这真是一座热爱生活的城市吧。看看巴塞罗那满街的食肆,咖啡馆就能感觉到巴塞罗那人内心那种享受的惬意姿态,西班牙人的乐观,豁达,在巴塞罗那被具象化了城市的基本风格——宽敞的街道,热情似火的人们,营业到深夜的世界美食商铺。
不过,和首都马德里相比,巴塞罗那人内心还是颇为骄傲的,因为巴塞罗那城是加泰罗尼亚文化的发祥地,同法国的文化和语言发展渊源颇深。巴塞罗那人讲自己的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还不一样。翻翻巴塞罗那的历史,你会发现这种骄傲是有渊源的: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开办印刷所的第一个城市,也是欧洲发行报纸的第一个城市。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该城举行。旧城中心有13世纪开始营造的大教堂和中世纪的宫殿和房屋。
登上巴塞罗那Tibidabo提比达波山顶俯瞰巴塞罗那,夕阳中的巴塞罗那展现出一丝温婉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宽阔的城市街道都变成遥远的几何线条。巴塞罗那是阴柔相见的城市,巴塞罗那的男人性感多情,而女人则在展示自己的火辣的同时给人一种仗义的友谊情怀,我站在山顶,望着巴塞罗那的海发神,巴塞罗那,古道愁情般让人热爱,金色的地中海阳光照耀整座城市,包容而温暖,它让巴塞罗那的明快演变出一种镀金般的人间烟火气。
顺着提比达波山继续步行上行,就能找到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的主场馆,奥运游泳场馆和奥运博物馆都建在巴塞罗那制高点上,虽然现在再看奥运场馆,它们显得有些旧,但当年让伏明霞一跳成名的十米跳台就在这座山上,这里能俯瞰整个巴塞罗那,景观开阔,内心亦无比舒畅吧。此刻,巴塞罗那青年在游泳场馆外的广场上嬉戏追逐,时光交叠间让我们恍若重抬一种被遗忘的青春。
天外来客般的高迪
如果非要找一位名人来概括巴塞罗那,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安东尼·高迪·科尔奈的城市,虽然他于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塔拉戈纳省的勒斯,然而他的一生却与巴塞罗那紧紧相连,从1883年直到1926年6月7日那场不幸的电车车祸,这位天才建筑师在这座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完成了他的几乎全部作品。
高迪崭露头角时,正是整个西班牙经历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使这座陈旧的农业与殖民贸易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1848年,西班牙国内第一条铁路干线就诞生在巴塞罗那与马塔罗之间,并在此出现了第一批标志大机械生产的高炉。1873年,这里建造了全西班牙首座发电站。1888年,世界博览会决定在此举办,涌入巴塞罗那的工人、移民使得这里的居民人数从1853年的35万人激增到1897年的50万,所有这一切,都使城市的扩建显得紧迫而必要。与大多数天才不同,高迪的早年生活始终湮没在一片模糊中,如今我们手中的零碎资料大部分来自他的学生撰写的回忆录与对话集。比如胡安·贝尔格斯的《高迪》,从中可以得知,和早年的戈雅、毕加索一样,年轻气盛的高迪坚决不屈从学校安排的刻板设计练习,情愿整天在图书馆沉湎于历史。在一次考察法国西南部建筑圣地图卢兹的过程中,发出了将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从呆板的火焰式设计中拯救出来的强烈愿望。而一群新锐建筑家提出的、将西班牙古老的莫德哈尔风格(12至16世纪融合了伊斯兰风格的基督教艺术)作为西班牙传统建筑再生载体的建议,初步奠定了他日后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巴塞罗那随处可以看到高迪的手笔,无论是米拉之家,还是古尔公园,还是至今仍在修建的神圣大教堂,那些似乎是来自外星的建筑造型把巴塞罗那装扮成了一座怪诞又夸张的后现代城市,高迪喜欢使用夸大,近乎印象派又带着童话感觉的造型方式来修建房屋,布置空间,那些不协调的建筑实体,故意夸大,弯曲变形的窗户,椭圆形,拼贴颜色的外壳,让人着迷,亦让人思考高迪内心涌动的创作灵感,一切显得扑朔迷离,倒是让巴塞罗那的神秘美感有增无减。我们在米拉之家的屋顶,看到巨大的大理石雕塑,似乎是沙粒般骤然形成的人形外壳,充满一种敬畏和戏谑的意味,而游走在米拉之家内,又似乎进入一个迷宫,瓷砖拼贴,彩釉瓦片和屋顶宛如巨龙背脊起伏的曲线都让这座公寓散发出极端惊悚和有趣的意味,以爬行类骨髂和人类颅骨为造型的阳台和外廊支柱仿佛是冲破了宛如龙身的建筑主体,从内部自然绽放出来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地体现了高迪关于传统建筑学“错误地把支撑结构和承重结构划分开,使得两者之间产生断裂感”的批评。
而我最喜爱的则是高迪设计的古尔公园,一个建筑工人曾回忆说,高迪本人曾经整天在这里监督大家一遍遍地把粘贴好的瓷砖整体图案从墙上剥下来,打碎,再按照自己脑中灵机一动式的设计重新组织成种斑驳而有序的怪异风格。而现实的古尔公园实践了高迪强调的设计理念——“要用色彩来赋予形式和建筑体的生命”。古尔公园里的仙人掌映照着地中海地区的炎热,干涸的古尔公园内其实充斥着一种自然主义的原始意味,荒蛮着,也因为这种现代主义设计和自然主义存留间的结合,让巴塞罗那充满魅力吧!
而作为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至今仍然在修建的神圣大教堂,被建筑评论家赋予“新哥特主义”的名号,这座让高迪呕心沥血的大教堂却让我觉察出一丝悲情主义的意味——大概我一直觉得西班牙的艺术间总有一种悲伤的惘然情怀,不论是毕加索笔下的战争阴霾:还是华丽的弗拉明戈舞蹈间流露出的舞尽人生的那种声嘶力竭的感动;抑或是电影导演阿尔莫多瓦的镜头下那些西班牙式的自我解嘲般的幽默,都是满怀伤悲的,这座末完工的神圣大教堂,因为高迪显得更加百感交集,高耸如云的外表让它显得过于孤独了。
哥特老城和海滨热浪
巴塞罗那实际上是两城合一的城市,除了那些主城区的现代化建筑,奥运村的壮阔,到了巴塞罗那一定不能错过去老城区。几个老城区中,哥特区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哥特区以哥特大教堂为中心,延伸出临近的诸多小巷。如今,巴塞罗那的哥特区已经成为了巴塞罗那新兴的文艺城区——无数西班牙本土设计师在这里开设自己的时装小店,文艺青年在这里开设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在这里,你能遇见穿着很有风格的巴塞罗那人,而你也可以在这里吃到最地道的地中海食物,价格公道,而且家家餐馆都开设在哥特区古老的建筑里,所以能将美食和文化体验完美结合,一举两得。而毕加索博物馆就隐藏在哥特区的小巷里,即便你在巴黎和伦敦已经看过了毕加索的真迹,亦不能错过这里的毕加索博物馆,因为巴塞罗那人说,“在巴黎,你看见毕加索伟大的作品。在巴塞罗那,你看见毕加索的人生”。
然后,巴塞罗那依然是一个常年不休的南欧度假胜地,挤满比基尼女郎和身材火爆的西班牙男生的海滩是最让人留恋的地方,海滩上的热力人群是最富有巴塞罗那风情的景色吧。我躺在金黄色的、软绵绵的、细细的、温暖的沙滩上,再奔跑着跃入巴塞罗那的那片蔚蓝海水中,顷刻被海水吞没的感觉,广袤,壮丽,又性感无比。无疑,将你在巴塞罗那的最后时光留给这片浩然的海,将会是最为销魂亦知足的美好体验。巴塞罗那的海涛还真是让人想到了弗拉明戈舞蹈家的裙摆,起伏绵延,里面全是生活的浓度。
在西班牙最具国际声誉的电影大师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失去儿子,遭受生活重创的母亲从马德里回到巴塞罗那,因为巴塞罗那才是心灵的港湾。而在我看来,巴塞罗那真是一座如同女人子宫般的温润城市,南风唱晚,夕阳挥别,巴塞罗那在温婉细润的城市感情间,铸造起坚韧乐观的精神维度,给人生活的享受与力量,高迪如此,毕加索亦如此。
城市素描
巴塞罗那是建筑在宽阔的地中海岸边,沿着长长的海岸线伸展出来的城市,道路宽阔,热带棕榈树装点在城市的中央,喷泉不断,鲜花盛放在购物大道上,给人一种生鲜活泼的生活印象,这真是一座热爱生活的城市吧。看看巴塞罗那满街的食肆,咖啡馆就能感觉到巴塞罗那人内心那种享受的惬意姿态,西班牙人的乐观,豁达,在巴塞罗那被具象化了城市的基本风格——宽敞的街道,热情似火的人们,营业到深夜的世界美食商铺。
不过,和首都马德里相比,巴塞罗那人内心还是颇为骄傲的,因为巴塞罗那城是加泰罗尼亚文化的发祥地,同法国的文化和语言发展渊源颇深。巴塞罗那人讲自己的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还不一样。翻翻巴塞罗那的历史,你会发现这种骄傲是有渊源的: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开办印刷所的第一个城市,也是欧洲发行报纸的第一个城市。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该城举行。旧城中心有13世纪开始营造的大教堂和中世纪的宫殿和房屋。
登上巴塞罗那Tibidabo提比达波山顶俯瞰巴塞罗那,夕阳中的巴塞罗那展现出一丝温婉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宽阔的城市街道都变成遥远的几何线条。巴塞罗那是阴柔相见的城市,巴塞罗那的男人性感多情,而女人则在展示自己的火辣的同时给人一种仗义的友谊情怀,我站在山顶,望着巴塞罗那的海发神,巴塞罗那,古道愁情般让人热爱,金色的地中海阳光照耀整座城市,包容而温暖,它让巴塞罗那的明快演变出一种镀金般的人间烟火气。
顺着提比达波山继续步行上行,就能找到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的主场馆,奥运游泳场馆和奥运博物馆都建在巴塞罗那制高点上,虽然现在再看奥运场馆,它们显得有些旧,但当年让伏明霞一跳成名的十米跳台就在这座山上,这里能俯瞰整个巴塞罗那,景观开阔,内心亦无比舒畅吧。此刻,巴塞罗那青年在游泳场馆外的广场上嬉戏追逐,时光交叠间让我们恍若重抬一种被遗忘的青春。
天外来客般的高迪
如果非要找一位名人来概括巴塞罗那,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安东尼·高迪·科尔奈的城市,虽然他于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塔拉戈纳省的勒斯,然而他的一生却与巴塞罗那紧紧相连,从1883年直到1926年6月7日那场不幸的电车车祸,这位天才建筑师在这座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完成了他的几乎全部作品。
高迪崭露头角时,正是整个西班牙经历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使这座陈旧的农业与殖民贸易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1848年,西班牙国内第一条铁路干线就诞生在巴塞罗那与马塔罗之间,并在此出现了第一批标志大机械生产的高炉。1873年,这里建造了全西班牙首座发电站。1888年,世界博览会决定在此举办,涌入巴塞罗那的工人、移民使得这里的居民人数从1853年的35万人激增到1897年的50万,所有这一切,都使城市的扩建显得紧迫而必要。与大多数天才不同,高迪的早年生活始终湮没在一片模糊中,如今我们手中的零碎资料大部分来自他的学生撰写的回忆录与对话集。比如胡安·贝尔格斯的《高迪》,从中可以得知,和早年的戈雅、毕加索一样,年轻气盛的高迪坚决不屈从学校安排的刻板设计练习,情愿整天在图书馆沉湎于历史。在一次考察法国西南部建筑圣地图卢兹的过程中,发出了将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从呆板的火焰式设计中拯救出来的强烈愿望。而一群新锐建筑家提出的、将西班牙古老的莫德哈尔风格(12至16世纪融合了伊斯兰风格的基督教艺术)作为西班牙传统建筑再生载体的建议,初步奠定了他日后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巴塞罗那随处可以看到高迪的手笔,无论是米拉之家,还是古尔公园,还是至今仍在修建的神圣大教堂,那些似乎是来自外星的建筑造型把巴塞罗那装扮成了一座怪诞又夸张的后现代城市,高迪喜欢使用夸大,近乎印象派又带着童话感觉的造型方式来修建房屋,布置空间,那些不协调的建筑实体,故意夸大,弯曲变形的窗户,椭圆形,拼贴颜色的外壳,让人着迷,亦让人思考高迪内心涌动的创作灵感,一切显得扑朔迷离,倒是让巴塞罗那的神秘美感有增无减。我们在米拉之家的屋顶,看到巨大的大理石雕塑,似乎是沙粒般骤然形成的人形外壳,充满一种敬畏和戏谑的意味,而游走在米拉之家内,又似乎进入一个迷宫,瓷砖拼贴,彩釉瓦片和屋顶宛如巨龙背脊起伏的曲线都让这座公寓散发出极端惊悚和有趣的意味,以爬行类骨髂和人类颅骨为造型的阳台和外廊支柱仿佛是冲破了宛如龙身的建筑主体,从内部自然绽放出来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地体现了高迪关于传统建筑学“错误地把支撑结构和承重结构划分开,使得两者之间产生断裂感”的批评。
而我最喜爱的则是高迪设计的古尔公园,一个建筑工人曾回忆说,高迪本人曾经整天在这里监督大家一遍遍地把粘贴好的瓷砖整体图案从墙上剥下来,打碎,再按照自己脑中灵机一动式的设计重新组织成种斑驳而有序的怪异风格。而现实的古尔公园实践了高迪强调的设计理念——“要用色彩来赋予形式和建筑体的生命”。古尔公园里的仙人掌映照着地中海地区的炎热,干涸的古尔公园内其实充斥着一种自然主义的原始意味,荒蛮着,也因为这种现代主义设计和自然主义存留间的结合,让巴塞罗那充满魅力吧!
而作为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至今仍然在修建的神圣大教堂,被建筑评论家赋予“新哥特主义”的名号,这座让高迪呕心沥血的大教堂却让我觉察出一丝悲情主义的意味——大概我一直觉得西班牙的艺术间总有一种悲伤的惘然情怀,不论是毕加索笔下的战争阴霾:还是华丽的弗拉明戈舞蹈间流露出的舞尽人生的那种声嘶力竭的感动;抑或是电影导演阿尔莫多瓦的镜头下那些西班牙式的自我解嘲般的幽默,都是满怀伤悲的,这座末完工的神圣大教堂,因为高迪显得更加百感交集,高耸如云的外表让它显得过于孤独了。
哥特老城和海滨热浪
巴塞罗那实际上是两城合一的城市,除了那些主城区的现代化建筑,奥运村的壮阔,到了巴塞罗那一定不能错过去老城区。几个老城区中,哥特区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哥特区以哥特大教堂为中心,延伸出临近的诸多小巷。如今,巴塞罗那的哥特区已经成为了巴塞罗那新兴的文艺城区——无数西班牙本土设计师在这里开设自己的时装小店,文艺青年在这里开设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在这里,你能遇见穿着很有风格的巴塞罗那人,而你也可以在这里吃到最地道的地中海食物,价格公道,而且家家餐馆都开设在哥特区古老的建筑里,所以能将美食和文化体验完美结合,一举两得。而毕加索博物馆就隐藏在哥特区的小巷里,即便你在巴黎和伦敦已经看过了毕加索的真迹,亦不能错过这里的毕加索博物馆,因为巴塞罗那人说,“在巴黎,你看见毕加索伟大的作品。在巴塞罗那,你看见毕加索的人生”。
然后,巴塞罗那依然是一个常年不休的南欧度假胜地,挤满比基尼女郎和身材火爆的西班牙男生的海滩是最让人留恋的地方,海滩上的热力人群是最富有巴塞罗那风情的景色吧。我躺在金黄色的、软绵绵的、细细的、温暖的沙滩上,再奔跑着跃入巴塞罗那的那片蔚蓝海水中,顷刻被海水吞没的感觉,广袤,壮丽,又性感无比。无疑,将你在巴塞罗那的最后时光留给这片浩然的海,将会是最为销魂亦知足的美好体验。巴塞罗那的海涛还真是让人想到了弗拉明戈舞蹈家的裙摆,起伏绵延,里面全是生活的浓度。
在西班牙最具国际声誉的电影大师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失去儿子,遭受生活重创的母亲从马德里回到巴塞罗那,因为巴塞罗那才是心灵的港湾。而在我看来,巴塞罗那真是一座如同女人子宫般的温润城市,南风唱晚,夕阳挥别,巴塞罗那在温婉细润的城市感情间,铸造起坚韧乐观的精神维度,给人生活的享受与力量,高迪如此,毕加索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