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改:提升技工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技工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瓶颈,政府因此下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伴随量的增长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经过中考的筛选,分流到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上相对薄弱。
  在仍未完全摆脱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模式的技工院校,其教学体系与学生特质难以契合,于是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窘境。具体表现在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率高,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虽高,但短期内离岗率也较高。其原因是技校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生代技校生接受模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教与学的矛盾并达成技工教育的目标,就成为技工教育界的时代命题。可喜的是,理论和实践开始证明,技工教育是在职业领域和学习领域之间跨界的教育,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则是在二者之间跨界的桥梁,是破解这个命题的钥匙。
  一、技工教育是跨界的教育
  技工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普通教育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几乎完全可以在学校课堂内完成,技工教育则与其不同,它不但要学习必要的书本知识,还需要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操作技能,最后经过在真实职业岗位上实习合格后,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普通教育着重于学科体系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其教学与评价几乎都发生在校园内。而技工教育着重于工作体系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学与评价不仅发生在校园内,还要扩展到职业活动的场所,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两个领域。其教学内容来源于职业领域,按工作过程的顺序编码后,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学生从中习得职业能力后,就能胜任该职业的工作。技工教育就是把职业内容转换为学习内容,让学生经过教育训练获得职业胜任力后进入职业领域的过程。
  因此,技工教育是一种开放系统,跨界是其重要特征,具备职业和教育的二重属性,注重隐性知识能力的培养。技工教育的跨界二重性决定了技工院校不能关门办学,必然需要校企跨界合作,工作学习融于一体才有生命力。而普通教育则相对封闭,它更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强调记忆理解,评价方式多通过卷面考试来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掌握较扎实的文化基础。技工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技工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师素质、教学场地等各个要素都具有跨界性。
  二、从学科体系课程跨越到行动体系课程
  1.关联职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纽带是课程
  专业对应职业,技工教育的专业应是基于职业结构的专业,而普通教育的专业则是基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结构的专业。由此,技工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是把社会职业活动的结构经过教学化的处理和转化,映射到技工教育的专业结构当中。也就是说,技工教育的专业结构是社会职业活动结构经过教学化改造后形成的职业镜像。
  技工教育中的专业要成功跨越到对应的职业,在教学上就要实现从职业领域到教育领域的跨界转化,就需要对课程、教师、教学场地等要素进行跨界改造,其核心是对课程的改造。因为专业是由一系列相关课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课程是构成专业的细胞。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实现专业到职业的跨越。这首先要求把职业领域作为课程开发的源泉,在对其进行教学化处理和转化后,形成教育领域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及其课程体系就成为跨越职业和教育这两个领域的桥梁。
  2.行动体系课程是技工院校的必然选择
  课程是为了实现某种培养目标,根据适当的教学理念,恰当选择并按照有利于实现目标的逻辑顺序而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的集合,其实质就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
  正如跑步一样,有短跑、中长跑、跨栏跑、马拉松等,素质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选择。由于比赛的种类不同,各项目的训练内容也不相同。而各项目的赛跑过程不同,训练的顺序也不相同。反映到教育上,就意味着对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教育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即选择赛道),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序方式(即按跑的过程排序)。所以,课程设计的核心就是内容的选择和排序。
  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是学科的系统化知识,课程的序化方式是按照学科体系结构来排序的,此种课程结构实际上类似于存储知识的仓库,注重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体系化,是可编码的符号体系,是显性知识,需要用到较多的抽象思维,注重理解和记忆。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科体系课程的结构与人自然的学习及建构知识、能力的过程是有冲突的,特别是对于抽象思维相对薄弱的技校生而言更是难以适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校生的智力不行,而是智力类型有区别。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与情境和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都十分强调情境和行动在学习和知识能力建构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把情境和行动作为课程的内容,将行动的顺序作为课程序化的依据,就能与技校生的智能特点相契合。这种基于行动的排序结构,就是工作过程。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行动体系课程,它的目标是为了应用知识,并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隐性知识,即能力。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行动建构做事的能力,即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符合技工院校以能力培育为本的目标。因此,把工作过程作为开发内容和排序依据的课程就成为技工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一体化课程教改是提升技工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1.知识与工作情境从分离回归于统一
  既然称之为一体化,必然是要把原来分离的元素融为一体,由分离而融于一体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一体化。那么以前是什么分离了?现在又是把什么融合于一体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前文所述技工教育碰到的教与学的矛盾,正是由于高度发达的学校教育把知识和技能从它们原本真实的应用情境中分离出来进行理论化传授而导致的。这造成了知与行的分离,这些知识很多都变成了惰性知识,即沉睡于大脑中,不会灵活运用的死知识。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即可以编码的知识)和隐性知识(即默会的、难以编码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离开实际应用情境获取的知识经常是外显知识,难以迁移到实际应用中。而在实境中研习知识,能够建立知识与实境之间的联系。强烈的实境性使知识的附着点多而牢固,易于迁移。
  知识与情境本是一体的,就像树和土壤的关系一样,当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就会像树木一样牢牢扎根于土壤之中。当再学习相近的知识或出现相近的工作情境时,便会在此根系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和技能,于是这棵知识技能之树就会长得越来越茂盛,这就是知识能力的迁移和生长过程。所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工作情境的支撑。
  人类的学习原本就是在情境中进行的,知行合一是其重要特征。源远流长的学徒制就是高度情境化的学习模式,尽管因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变革使学校教育兴盛而学徒制衰落,但学徒制的优点仍对当今学校体制下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学徒制的学习高度情境化,教学做合为一体,工作压力和学习动力互相转化,学习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实用性强。学徒的生涯发展目标明确,容易养成良好的工作素质。学徒制对培养技能、获得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好的效果。但学徒制的小规模、低效率也是它逐渐被冷落的重要缘由。
  那么,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工作情境融合一体,就成为一种有价值的选择。这样既能实现规模化、高效率地培养人才,又能使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习得工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破解技工院校教与学的矛盾难题。我国职教专家在学习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教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新范式就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2.一体化课程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科学解决方案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技工教育的跨界性和技校生形象思维的智能倾向决定了技工教育不能单纯沿袭以记忆存储知识为特点的学科体系课程,技工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善于应用知识的人才。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应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来自于情境学习,其课程结构必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把工作内容变成学习内容,工作过程决定学习过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符合以上原理。
  首先,进行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调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调研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职责内容,分析技能人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定位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向,形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咨询该职业的各方专家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一体化课程的架构。
  其次,进行学习领域的转换。需要制订课程标准,并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把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经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也就是从职业到教育的跨界。
  再次,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对教师、教材、教室等有新的要求。师资队伍应是理实兼备并具有能开发课程的一体化教师。教材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学材。教学场所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能同时进行理实教学的一体化教室。
  综上所述,技工教育具有职业和教育双重属性,既不能脱离职业去进行教育,也不能脱离教育只关注职业,它们互相影响,最终可以通过一体化课程这个纽带把它们联结起来。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它的研究领域很宽,不仅要研究教育、学习和学校,而且要研究职业、工作和企业,范围远超过普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不比普通教育差,而且有着光明的前景,必将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的保障。
  一体化课程已成为技工院校标准的课程范式,实现了工作学习一体,把职业和教育在教育意义上融于一体,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桥梁,符合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弥合了技工院校教与学的鸿沟,实现了技工教育的价值,描绘了世俗偏见中的普通孩子技能成才的路线图,开辟了技工教育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就业格局也随之深刻变化,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群体所占比重日渐上升。然而,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自身特点等因素,针对该群体的职业指导面临着各种困难。提升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该群体实现人职匹配、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更有利于保持就业市场稳定,维护和确保社会和谐发展。提高针对该群体的职业指导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从职业指导队伍、对象、过程等角度入手,探
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是当代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因素、社会的因素、高校的因素等。那么如何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呢?除了落实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创造岗位外,加强职业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从自身出发,更多地了解社会,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学校电子技能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引入实用技术改造项目。项目设计的思路突出实用性和实施教学的可操作性,把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项目实施和教学的各环节,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技能 技术改造 项目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内容、实训设备普遍落后于市场流行的主流技术及产品,教
一直以来,小学低段课堂纪律都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低段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课堂纪律难以掌控。本文立足实际,从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学环境的转变和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守纪对策三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积极的一面,致力于让人生变得幸福而有意义。本研究吸收哲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对小学生课堂幸福感的生成进行探
数学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动力,数学知识是由一个个数学问题组成的问题串,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