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如何开展?德育活动的实效如何得到保证?德育活动如何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来实施?这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郑州中学围绕“培养世界的中国人”这一育人目标,构建了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以自主教育为基因,以主体体验为特质,以全面发展为指向,通过“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生活上的自主管理,学习上的自主合作”(简称“三自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进步。
  一、“三自教育”的基本追求
  任何一种德育模式,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应该是有源之水,一定是建立在一所学校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
  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传承之所,是生命滋养之根。从本质上看,教育追求也就是文化追求。一旦文化不在,教育也就缺失了灵魂。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够精神激荡、气韵充沛,秘密就在于其能够始终把先进的教育文化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通过对学校多年来办学历史传统、文化特色的分析,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郑州中学确定了极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世界的中国人”。在这一培养目标指引下,郑州中学形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摒弃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努力把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完美结合,实践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唤醒学生追求自我成长的生命意识,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智能特点及个性特长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走进这所学校的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现,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开发和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创新,达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發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目标。
  与这种文化相适应,郑州中学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主情怀,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具有学习力、生活力、发展力的现代人才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不妨碍他人的人、做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做一个学会健体的人、做一个学会审美的人。
  这样的发展定位为学校探索形成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奠定了深厚基础。
  二、“三自教育”的理论基础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古圣先贤其成功都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结果。一个人人格完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倡导自我修养。《大学》就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以人的修身为核心,培养道德品行,最后成就大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新教育运动”提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环境塑造,还存在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
  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柯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主张,“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道德不可能从外部强加于人,而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
  联合国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一不在强调“个体”即“自我”实践的作用。
  由此可见,最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它可以让教育更有生机和活力,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教育的张力和潜力。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并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郑州中学经过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
  三、“三自教育”的核心要义
  “三自教育”以班级自主管理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生活上的自我管理,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学习上的自主合作”三个维度,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强烈,文化氛围、学习氛围、发展氛围浓厚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
  “三自教育”坚持以下十项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设计;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辨析;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评价、自我践行四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四、“三自教育”的实施路径
  郑州中学分别从思想、生活、学习三个方面制定策略,将“三自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生活上的自主管理。生活上的自主管理具体通过学校层面的班级值周制度和班级生活事务小组承包制来具体落实。
  班级值周制度,即学校每周一个值日班,每班按照学习小组分工,对宿舍、餐厅、教学楼和学生各项活动进行检查和评比。学生持牌上岗,对照检查量表,就卫生、纪律、规范、质量等方面进行打分,一日一公布,一日一评比。
  班级生活事务小组承包制。班级成员六人一组,每组负责一天班级生活实务。班主任把班级生活事务划分成六个管理领域,并将班级成员以六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管理领域,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小组承包管理每天进行总结、评比和反思。   围绕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成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诸如学生社团活动、十八岁成人礼及宣誓仪式、毕业典礼、开学典礼、体育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全面发展。
  2.思想上的自我教育。郑州中学“自我教育”坚持做到“八个一”:一日一寄语;一日一宣誓;一日一次三分钟演讲;课前一支歌;一日一次十分钟读报;一日一篇反思日记;一周一篇反思周记;一周一节自我反思课。
  学校为学生精心设计印制了《学生自我教育手册》。学生以手册为载体,一日一篇反思日记,一日一语激励自己,一周一篇反思周记,对照自己的学科作业完成情况、课余生活、宿舍管理、仪容仪表、接人待物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明日计划一栏中,规划自己明日的学习生活。
  为了保证自我教育的效度,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自我教育评价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自我教育主题班会课。
  每周一次的自我教育评价课上,以自主管理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以每周一篇的自我反思周记为载体,进行深刻的總结和反思,组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各小组组长总结汇报一周内小组自主管理落实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班主任对班级一周的自我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布置安排下周工作。
  根据初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分年级制定了不同的班会主题,设计了不同的主题班会课程和课程教案。各年级的自我教育主题班会课以系列主题课程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世界,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习上的自主合作。郑州中学自主合作学习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自主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抓手,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并收集有疑问的问题;组建班级合作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人,采用“2十2十2”模式,即两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学困生。小组成员“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建立小组考评奖励机制,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跟踪指导;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以及课外活动期间,各班学生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我来当老师”的学生讲题活动……这种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符合《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三自教育”的评价体系
  郑州中学“三自教育”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自我矫正、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目的,包括自我教育评价、自主学习评价、自我管理评价三个部分。依托《学生自我教育手册》,从自我、指导老师、家长、导师、学校五个维度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以量化积分形式呈现,采取日反思、周总结、月汇总的方式,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述评(每周用激励性的语言、以评语形式呈现)、班级总评等环节,在形成量化积分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力图使学生达到日日有变化、周周有进步、月月有提高的目标。
  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等级挂钩,同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校每个月都会评选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学校政教处会将获奖结果制作成写真宣传版面展出,每个年级也会召开年级段大会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对“三自教育”活动的推进和实施起到极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
  有人说,道德的内容距离学生越近,它的可行性就越大,它的效果就越明显,它的生命力越旺盛。郑州中学“三自教育”实施几年来,学校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逐渐成了一群“有所爱、有所能、有所会”的人,学生的思想纯粹了,眼界开阔了,人格健全了,精神丰盈了,家国意识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主动发展的动力提升了,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高效展开。
  【高正起,河南省郑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文增,河南省郑州中学校长助理,中小学高级教师;宁纪生,河南省郑州中学高中部政教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宋立文
其他文献
我在1996年9月就有缘与朱小蔓先生相遇,跟随她学习情感教育至今已二十余年,可是我对先生的学术研究理解依旧十分有限。在我看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若要深刻理解,必须回到先生的生命之中,透过先生的生命情怀、生命追求与生命幸福观才可能触及,下面以我之視角、经历、体验诉说一二。  一、生命情怀在学术敏锐与学术追求下彰显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学术选题,不仅要有时代的现实性,而且要有时代的引领性,先生的情
赛克斯(G. Sykes)指出:“所有的教育类职业都力求专业化,并倾向于在专业化的策略上相互借鉴。”在教师专业化的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也在追求专业化,并很快成为全球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校长的专业发展,并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目的:“专业发展是指更新、完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1]这一内涵和目的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并成为校长
我国德育政策需要寻找“关键节点”,由政府主导来突破路径依赖。同时,应积极发挥大中小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实施德育政策过程中发现已有问题,促使德育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与实施,从而推动政策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了诸多德育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我国德育的有序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也要看到,德育政策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德育政策进行有序
成人礼一天,留痕一辈子。随着成人礼系列活动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验不断强化,情感的共鸣不断加深。学生们在终生难忘的成人礼中接受了洗礼,唤醒了潜藏的独立精神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学校的德育也在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成人礼,又称成年礼、成丁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仪式。成人礼是为达到法定成年期的少男少女举行的一种仪式,目的是让少年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成员,要开始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近年来
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一指示使得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跃然纸上。垃圾分类小事不小,准确识别垃圾应属的类别,需要一定的生态常识作为基础,而相关知识的获得要以系统科学的生态教育为保障。具备了一定的生态知识和素养,准确实践垃圾分类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
:田局长,您好,很高兴采访您。据了解,郑州高新区近些年提出要办“高新教育”。请问,“高新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田鸿鹏:郑州高新区提出要办“高新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打造具有郑州高新区区域特质和特色的“高品质创新型教育”。“高品质”主要是指教育理念上要有高度、格局上要有高位、资源成果要有高品、实践样式必须高尚;“创新型”主要是指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驱力,通过创新推动教育内涵深度全面发
摘 要 集体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具有调控、凝聚、陶冶、教化、激励的功能。集体主义教育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性与个性以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教学、优秀班集体建设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关 键 词 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利益  作者简介 邓优,辽宁师范大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个从20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教育理念,曾经被搁置了很久,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面对转型期的中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尤其是在习惯养成和品格培养最关键的中小学阶段,理所当然的成为公民教育最重要的一块阵地。  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14日发布了《早期学习政策助力幼儿学习与成长》报告,指出早期幼兒教育与保育项目对幼儿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及其未来表现有重大影响。  OECD提供了两种适合幼儿的教学法。一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在执行该教学方法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以提高幼儿的软技能,如学习动机、创造力、独立性、自信心等。另一种是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相关的学习任务侧重于训练幼儿
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有多年在中小学当老师和校长的经验,能否结合您从学校到行政部门的经验,谈谈您个人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认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黄伟:教育工作就是要教书育人,但重教轻育、教和育脱节、育人方法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长期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日益凸显。要认识和重视德育,首先是要看到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