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中心》教学展示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展示课题为统编版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
  一、阐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确定文章的重点,合理安排详略。(教学重点)
  2.能围绕重点内容,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二)确定依据
  统编教材的写作专题相对独立又与单元学习重点配合,一般包含四个内容:概念性知识、写作教学支架、写作知识介绍和写作实践。
  而就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而言:概念性知识是中心的概念和作用;写作教学支架是以课文为例,寻找中心;写作知识介绍则紧扣突出中心的方法,介绍了包括选择材料、设置线索、详略得当、开门点题、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八种方法;写作实践是包含小活动和写作训练的写作实践设计。
  专题中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多,而且多为比较抽象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很难——也不必要在一节课内逐一去讲解突破。所以本节课是从学情视角出发,基于学生期中考试习作中的突出问题(详略不当、重点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本着“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理念,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为目的来设计教学。
  二、规划教学活动
  (一)基本流程
  拟安排“三步走”渐进式教学活动:
  第一步:“定方向”——以病文为靶子,明确突破口。
  第二步:“搭支架”——以课文为例子,领悟升格方法。
  第三步:“验成效”——以训练为路子,检验学习效果。
  (二)具体安排
  活动一:定方向(10分钟)
  1.导入
  以学生的典型病文《那一刻,我崩溃了》(详略不当的作文)导入。
  【设计意图】以具有共性的学生例文作为写作资源,它既是学生写作问题的呈现,也是学生写作的起点,更是后面环节学生修改练笔的载体。
  2.交流点评
  学生阅读并点评例文优缺点:你认为文章写得好不好?简单说说原因。
  思考:“那一刻”具体指什么?有没有重点写“那一刻”?详略是否恰当?
  明确:例文明显详略不当,文中能突出中心(“崩溃”)的重点内容——“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没有详写。
  ——要学会聚焦文章重点内容。
  3.反思习作
  引导学生回顾期中考试作文,反思:我有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反思主动找出问题所在,更能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活动二:搭支架(15分钟)
  1.了解课本“专题写作”中有关“详略得当”的写作知识: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教学说明】概念、规则性的陈述性知识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在实际中难以掌握运用,必须将其转化为易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实现写作知识的真正“落地”。
  2.细化具体操作步骤,思考:如何解决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的问题?
  明确:分解 放大
  分解——画面内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了什么)
  放大——抓住细节,运用描写
  3.借鉴课文范例,学习抓住细节,用描写来充实画面的方法。
  课文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册书第15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描写“走下悬崖”的文字,品味其中的细节美,为下一步借鉴模仿、当堂训练做准备。
  活动三:验成效(20分钟)
  1.学生动笔,修改例文。
  【设计意图】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仅停留在讲授层面的知识只是徒有其表,只有在写作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习得知识”才能内化为写作能力。
  2.学生展示修改成果,师生互动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共生效应”,力求让学生“有所得”。
  【教学说明】这两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在学生修改例文的过程中,要坚持“关上嘴,迈开腿,选准例,帮到位”,致力于寻找有代表性的例文展示,可请原例文作者来阐述修改后的变化及感悟。在展示环节中,要注意点评要精、深、到位。既要指出学生修改中的亮点,同时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请其他同学谈看法。
  3.布置作业: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修改升格期中考试作文。
  三、讲解重点问题
  (一)预设问题
  活动二“搭支架”:引导学生在确定了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分解”画面来充实文章重点内容。
  (二)讲解概要
  让文章的重点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可以先“分解”。将“那一刻”的场景看作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由很多幅小画面组成,可具体分解为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了的。分解时要注意:
  1.写作视野要开阔。不要将写作内容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借鉴《秋天的怀念》,将目光投到室外,写窗外的景物等,它们都能起到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写出心理的變化。人物的心理是动态发展的,可以借鉴《走一步,再走一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人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写出人物的个性。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崩溃”会有不同的表现,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
其他文献
天与地,是段距离;田与地,是份相依。  千年农耕,地与田似乎一体了。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只要有一丝可能,地大都被改造成田。诚如毛主席说的:桃花源里可耕田。  南方多水田,种的是水稻。有单季稻,即一年一收,也有双季稻,甚至三季稻。记得早年间,我家也种过双季稻,后来改种单季了。可能是对粮食的需求不那么迫切了,可能是太辛苦了,也可能是双季稻米的口感不是太好,或者各個原因兼而有之吧。  既为水稻,对其安
最近这一年来,我发觉母亲确实老了不少。罪魁祸首是我,因为我一直都在“折磨”着母亲……  今年初,医生诊断我罹患“肾病综合症”。我急切地渴求治疗,痛苦而无助。母亲从来都不懂如何掩饰对子女的担忧,脸上写满了不安与焦虑。  病房恐怖得令人窒息,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我惶恐不安,幸好母亲依旧在我身旁。望着母亲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的愁态,我试图选择睡觉来减轻自己制造的罪孽。母亲心疼地叫我别睡太多,然而我不想让自己醒
我曾经把手机调到录制视频模式,然后将其斜上45度,摆在桌面上来拍摄我“写作”时的样子。拍完查看,我不禁陶醉不已。  我那会儿刚关上电脑走进书房,蕾思加尔的咆哮,蕾欧娜的高叫及慎(游戏人物)的低语依然萦绕在我的耳畔。镜头中,我头发蓬乱,顶着与熊猫无异的黑眼圈,眼神涣散迷离,如同监牢中的死刑犯。但我刚拿出本子和笔,眼神马上就变了,深邃如宇宙却又清澈如溪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桌面,我知道那时的我在思考今日
太阳像火球似的,把地板烤得滚烫。   热。   一阵又一阵的蝉鸣声像老式收音机发出的声响。   烦。   盯着眼前的数学题,草稿纸涂了一张又一张,可还是解不出来,我近乎抓狂了,一股无名火从心底燃烧!我扔下笔,走出那个令我烦躁的房间。   迎面扑来一股滾烫的热浪。我漫无目的地走着。   咦?   那是什么东西?眼角的余光被一抹不起眼的白色所吸引,我俯下身去,原来是一簇雏菊。它们被石头遮挡着,只露出了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谈昆明菜,岂不成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很多人以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实并不一样。四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郫县豆瓣、泡辣椒,而且放大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国很多省的人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但像四川人那样爱吃花椒
【编者按】本期所选文章,写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有清洁工、农民、司机、育儿嫂、工人等等。他们有的贫穷,有的艰辛,有的忘我工作,有的追逐梦想。虽然大家的生活有些奔波,工作也有些辛苦,但都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让生活更好,让未来更好。  我说不出来  马金瑜   我说不出那四个徘徊在三里屯服饰大厦里的清洁工有多穷,她们都三十多岁了,聚在一角商量去吃两碗面条,但谁也不敢打头,怕进那个里面装饰着荷花的餐厅。
华灯未起,步行街就开始忙碌起来。美食片区,烤肥牛、小龙虾、椰子鸡、湛江鱼……南腔北调,满汉全席,酸甜苦辣任君选择。这边厢,店小二穿上自家的特色工作服,也学古人,在肩上搭一条白毛巾,开始笑容可掬谦逊地招揽客人。那一头,年轻的女服务员,面容姣好,目光盈盈,声音甜美:“进来坐啦,辣不辣都有的。”   大排档的味道,永远是寻常百姓最放不下的味道。场合不正式,行为不受约束,于是,人们甩开膀子,觥筹交错,呼朋
为深入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运用,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深度指导并参与了此次活动。下面重点从转变观念,优化教学的角度对“学教评一体化”具体实践过程进行阐述:   一、学的内容:单元目标的确定   我们首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明晰单元教学中需要涉及的所有内容。它是单元教学的基
明代《笑林》中有一则笑话,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囊萤映雪本为赞颂读书人用功刻苦,可放弃白天充沛的自然光去捉萤火虫,这样的车胤不是荒谬的吗?一年四季,下雪天不过日余,不似下雪之日便不读书,不是失了孙康读书的本心吗?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人生就像在圆圈上行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满足于粗略地了解情节内容,阅读过程缺少思考的层次性与思辨性。为此,笔者运用审辩式思维,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审辩式思维也叫“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的系统性思维。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学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