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展示课题为统编版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
一、阐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确定文章的重点,合理安排详略。(教学重点)
2.能围绕重点内容,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二)确定依据
统编教材的写作专题相对独立又与单元学习重点配合,一般包含四个内容:概念性知识、写作教学支架、写作知识介绍和写作实践。
而就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而言:概念性知识是中心的概念和作用;写作教学支架是以课文为例,寻找中心;写作知识介绍则紧扣突出中心的方法,介绍了包括选择材料、设置线索、详略得当、开门点题、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八种方法;写作实践是包含小活动和写作训练的写作实践设计。
专题中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多,而且多为比较抽象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很难——也不必要在一节课内逐一去讲解突破。所以本节课是从学情视角出发,基于学生期中考试习作中的突出问题(详略不当、重点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本着“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理念,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为目的来设计教学。
二、规划教学活动
(一)基本流程
拟安排“三步走”渐进式教学活动:
第一步:“定方向”——以病文为靶子,明确突破口。
第二步:“搭支架”——以课文为例子,领悟升格方法。
第三步:“验成效”——以训练为路子,检验学习效果。
(二)具体安排
活动一:定方向(10分钟)
1.导入
以学生的典型病文《那一刻,我崩溃了》(详略不当的作文)导入。
【设计意图】以具有共性的学生例文作为写作资源,它既是学生写作问题的呈现,也是学生写作的起点,更是后面环节学生修改练笔的载体。
2.交流点评
学生阅读并点评例文优缺点:你认为文章写得好不好?简单说说原因。
思考:“那一刻”具体指什么?有没有重点写“那一刻”?详略是否恰当?
明确:例文明显详略不当,文中能突出中心(“崩溃”)的重点内容——“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没有详写。
——要学会聚焦文章重点内容。
3.反思习作
引导学生回顾期中考试作文,反思:我有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反思主动找出问题所在,更能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活动二:搭支架(15分钟)
1.了解课本“专题写作”中有关“详略得当”的写作知识: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教学说明】概念、规则性的陈述性知识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在实际中难以掌握运用,必须将其转化为易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实现写作知识的真正“落地”。
2.细化具体操作步骤,思考:如何解决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的问题?
明确:分解 放大
分解——画面内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了什么)
放大——抓住细节,运用描写
3.借鉴课文范例,学习抓住细节,用描写来充实画面的方法。
课文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册书第15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描写“走下悬崖”的文字,品味其中的细节美,为下一步借鉴模仿、当堂训练做准备。
活动三:验成效(20分钟)
1.学生动笔,修改例文。
【设计意图】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仅停留在讲授层面的知识只是徒有其表,只有在写作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习得知识”才能内化为写作能力。
2.学生展示修改成果,师生互动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共生效应”,力求让学生“有所得”。
【教学说明】这两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在学生修改例文的过程中,要坚持“关上嘴,迈开腿,选准例,帮到位”,致力于寻找有代表性的例文展示,可请原例文作者来阐述修改后的变化及感悟。在展示环节中,要注意点评要精、深、到位。既要指出学生修改中的亮点,同时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请其他同学谈看法。
3.布置作业: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修改升格期中考试作文。
三、讲解重点问题
(一)预设问题
活动二“搭支架”:引导学生在确定了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分解”画面来充实文章重点内容。
(二)讲解概要
让文章的重点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可以先“分解”。将“那一刻”的场景看作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由很多幅小画面组成,可具体分解为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了的。分解时要注意:
1.写作视野要开阔。不要将写作内容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借鉴《秋天的怀念》,将目光投到室外,写窗外的景物等,它们都能起到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写出心理的變化。人物的心理是动态发展的,可以借鉴《走一步,再走一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人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写出人物的个性。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崩溃”会有不同的表现,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
一、阐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确定文章的重点,合理安排详略。(教学重点)
2.能围绕重点内容,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二)确定依据
统编教材的写作专题相对独立又与单元学习重点配合,一般包含四个内容:概念性知识、写作教学支架、写作知识介绍和写作实践。
而就写作专题《如何突出中心》而言:概念性知识是中心的概念和作用;写作教学支架是以课文为例,寻找中心;写作知识介绍则紧扣突出中心的方法,介绍了包括选择材料、设置线索、详略得当、开门点题、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八种方法;写作实践是包含小活动和写作训练的写作实践设计。
专题中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多,而且多为比较抽象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很难——也不必要在一节课内逐一去讲解突破。所以本节课是从学情视角出发,基于学生期中考试习作中的突出问题(详略不当、重点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本着“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理念,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为目的来设计教学。
二、规划教学活动
(一)基本流程
拟安排“三步走”渐进式教学活动:
第一步:“定方向”——以病文为靶子,明确突破口。
第二步:“搭支架”——以课文为例子,领悟升格方法。
第三步:“验成效”——以训练为路子,检验学习效果。
(二)具体安排
活动一:定方向(10分钟)
1.导入
以学生的典型病文《那一刻,我崩溃了》(详略不当的作文)导入。
【设计意图】以具有共性的学生例文作为写作资源,它既是学生写作问题的呈现,也是学生写作的起点,更是后面环节学生修改练笔的载体。
2.交流点评
学生阅读并点评例文优缺点:你认为文章写得好不好?简单说说原因。
思考:“那一刻”具体指什么?有没有重点写“那一刻”?详略是否恰当?
明确:例文明显详略不当,文中能突出中心(“崩溃”)的重点内容——“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没有详写。
——要学会聚焦文章重点内容。
3.反思习作
引导学生回顾期中考试作文,反思:我有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反思主动找出问题所在,更能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活动二:搭支架(15分钟)
1.了解课本“专题写作”中有关“详略得当”的写作知识: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教学说明】概念、规则性的陈述性知识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在实际中难以掌握运用,必须将其转化为易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实现写作知识的真正“落地”。
2.细化具体操作步骤,思考:如何解决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的问题?
明确:分解 放大
分解——画面内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了什么)
放大——抓住细节,运用描写
3.借鉴课文范例,学习抓住细节,用描写来充实画面的方法。
课文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册书第15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描写“走下悬崖”的文字,品味其中的细节美,为下一步借鉴模仿、当堂训练做准备。
活动三:验成效(20分钟)
1.学生动笔,修改例文。
【设计意图】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仅停留在讲授层面的知识只是徒有其表,只有在写作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习得知识”才能内化为写作能力。
2.学生展示修改成果,师生互动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共生效应”,力求让学生“有所得”。
【教学说明】这两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在学生修改例文的过程中,要坚持“关上嘴,迈开腿,选准例,帮到位”,致力于寻找有代表性的例文展示,可请原例文作者来阐述修改后的变化及感悟。在展示环节中,要注意点评要精、深、到位。既要指出学生修改中的亮点,同时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请其他同学谈看法。
3.布置作业: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修改升格期中考试作文。
三、讲解重点问题
(一)预设问题
活动二“搭支架”:引导学生在确定了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分解”画面来充实文章重点内容。
(二)讲解概要
让文章的重点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可以先“分解”。将“那一刻”的场景看作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由很多幅小画面组成,可具体分解为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了的。分解时要注意:
1.写作视野要开阔。不要将写作内容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借鉴《秋天的怀念》,将目光投到室外,写窗外的景物等,它们都能起到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写出心理的變化。人物的心理是动态发展的,可以借鉴《走一步,再走一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人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写出人物的个性。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崩溃”会有不同的表现,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