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培训模式”就是通过多元对话、交流、研讨,分析学员需求,匹配教学资源,设定培训目标,按照因需施培、因才施培、因标施培的培训教学原则,精炼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瞄准培训成果,持续提升“国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国家级职业院校专业骨干师资培训任务,创建多元对话氛围,构建国培精准培训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骨干师资培训质量。
关键词:骨干师资培养;精准培训;对话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60-04
新时期在国家不断强调“大国工匠”“中国智造”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关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也有了长足发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就明确提出: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72.15万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84万人,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得以回升。2006—2014年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年的14.26%提高到2014年的27.64%。但这个数字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得低于30%的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从2005年的23.95%提高到2014年的50.86%,提高了23个百分点,提高了1倍多,但仍然低于上述的相关文件要求的60%的标准。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还是很低,人们对职业学校依然存在偏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骨干教师的数量不够,特别是具有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仍然非常短缺。
一、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国培项目实施的困境
自2006年国家级骨干师资培训项目启动以来,经过近10年的项目实施,国家在职业教育骨干师资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艺精湛的“双师型”骨干师资队伍,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欣喜地看到职业教育教学骨干师资培训项目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看到项目经过10年的建设周期和发展,在目前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最近5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也逐年在提升,传统的强化技能教学、下企业去实践的培训模式遇到了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差异
参加国培骨干师资培训的老师需求不同,有的希望来学习技术;有的希望来了解教学模式;有的希望提升个人知识水平……需求差异的不同,造成国培项目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困境。
(二)个体差异
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来自不同区域,造成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不一样,也是造成当前国培项目创新和改革困境的原因之一,如何分别针对个体差异的不同,满足个人培训的差异需求,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地域差异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人才的质量需要,因此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管理上,也直接影响到了其需求的不同。
(四)时代需求
随着我国近1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10年前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需求和当今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因此,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培的需求差异很大,造成国培项目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困境。
(五)产业政策
当前,为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推动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断进行着大幅度的调整。最近两年,国家产业政策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开展智慧城市,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应用等20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这些产业政策的调整,对社会的用工需求提出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当前国培骨干师资项目培训的内容、培训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
国家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当前提高职教师资整体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优化培训管理”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重点工作内容。
二、实施精准培训是突破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国培困境的重要方式
(一)精准培训的含义
“精准”的本意是“精确、准确”,就是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其中:“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让目标和结果之間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不断降低,从而提高管理和营销效率和结果质量。“准”主要是指结果定义的清楚,如各种管理问题的真正原因、解决措施、行动方案、责任归属等,影响销售结果的各种因素、解决措施、行动方案、责任归属等,“准”就是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
精准化管理是企业从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最有效体系之一,通过不断改进,辅助项目团队管理运营系统,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当前的师资培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施工、从产业政策到扶贫脱贫、从理论宣讲到化解矛盾等,都提出了精准的要求。同样,精准化管理对于国家骨干师资培训的规范化,帮助提升管理效率也作用显著。
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上,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开启国培骨干师资的“精准培训”模式,分别在培训区域的名额投放上、培训对象的筛选上、培训课程的重组上进行全面的改革。苏州工艺美院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国培师资精准化”的培训模式,以培训的精准化促进能力的专业化。 (二)“精准培训”的目标
“精准培训”就是通过多元对话、交流、研讨,分析学员需求,匹配教学资源,设定培训目标,按照因需施培、因才施培、因标施培的培训教学原则,精炼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瞄准培训成果,持续提升国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
精准培训,就是要瞄准文创、行业、企业的发展目标,追求培训务实有效。在“精准培训”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精准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前的多元对话,实现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老师针对学员的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实践培训准备;培训过程的多元对话,就是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培训后的多元对话,是实际检验解决方案的效果,反馈未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为后续培训“精准”提供信息。
(三)开展精准培训满足新时代国培需求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世情、国情、教情都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变局、新情况、新挑战,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各基地改革传统的国培骨干师资培训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1.精准培训是重构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初步完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就在要求整体设计时,不但要注意现代职教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层次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问题,也要注意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问题。
对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不同教育层次的老师进行培训,进行质量保障框架的整体设计时,首先要树立服务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指导思想,即既要有统一的指导框架,也要兼顾不同教育层次的老师水平。通过实施不同教育层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求。
2.精准培训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级培训导向需求。当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姑且勿论这两种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对理念与师德、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学设计与实施、沟通与合作等教师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不够重视的。通过开展精准培训,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尤其突出“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理念和师德这些“道”是高于理论与技能这些“术”的,师资培训才可能走在正道上。
3.精准培训是解决历史积累问题的需求。实施精准培训从五个“因”入手,即因需施教,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差异;因才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个体差异;因地施教,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地域差异;因时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时代需求;因变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适应国内外变化、产业政策需求。
三、创建多元对话氛围,推进国培项目的精准培训模式
(一)创建“多元对话”初衷
“对话”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或沟通机制,通过“对话”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享、融合并且达成共识,通过并借助“对话”来拓展培训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来自不同区域教师培训需求差异,为积极开展精准培训模式,详细了解需要,将“对话”渗透到培训过程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多角度的“对话”进行培训过程管理,形成反思和调整的运行模式,从而获得管理实践智慧,开展精准培训,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中,通过“对话”,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创造交流和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精准管理,形成基于“对话”模式的骨干教师精准培训管理新模式。
(二)创建多元对话氛围,推进国培精准培训模式
在苏州工艺美院国家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管理中,借用各种“对话”手段深入开展精准培训,将“对话”模式引入到培训管理的各个环节,找到培训的针对性。基地通过开展的多角度的“对话”,不断反思培训,寻找精准培训目标,促进骨干师资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一,管理层与学员“对话”,开启国培精准培训管理。管理层培训前的“对话”主要通过发放、收集样卷,调研学员需求数据,依托这些数据深度分析“培训谁”“如何培训”等内容,掌握个体学习特征及培训期望,方便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案,做到目标精准。
第二,管理层与文本“对话”,实施培训信息精准管理。基地管理层通过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 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学员在培训中要有什么变化、提高和发展”以及“培训项目本身要取得什么成果”,依法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基地管理层通过收集这些分析结果,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学习,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有针对性。这些精准的政策分析,为培训计划制订的程序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设计每场培训计划时,必须按照三个环节:根据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骨干师资培训思想和培训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以及实践环节等进行设计;对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的服务、培训保障工作等进行设计。
第三,基地自身管理运行“对话”,实施培训过程精准管理。培训基地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培训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培训反馈机制的设计以及培训的后续效果。基地在建立培訓前期,就开展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的协调“对话”。对话的内容包括如何优化培训师资资源,设置什么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等。通过各方资源的主动参与对话的过程,完善培训过程管理。
第四, 培训教学及后勤管理“对话”,实施培训服务精准管理。教学及后勤管理满意度“对话”是学员和后勤管理者之间的对话行为,推动学员和教学及后勤管理精准对话,针对参训学员的不同生活需求,基地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从而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第五, 基地和学员培训后“对话”,开启国培后期精准培训管理。对学员的培训后期的发展规划进行对话,是培训基地对学员培训后的服务延伸。借助网络对话平台,共享基地教育教学发展成果,拓展服务空间。完成培训任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依托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骨干师资培训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反馈培训信息,沟通培训后期的培训需求。基地支持学员在各自的工作上后续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针对性服务。基地也能依托该平台及时收集学员训后学习、教学、科研等情况,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骨干师资培养;精准培训;对话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60-04
新时期在国家不断强调“大国工匠”“中国智造”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关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也有了长足发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就明确提出: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72.15万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84万人,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得以回升。2006—2014年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年的14.26%提高到2014年的27.64%。但这个数字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得低于30%的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从2005年的23.95%提高到2014年的50.86%,提高了23个百分点,提高了1倍多,但仍然低于上述的相关文件要求的60%的标准。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还是很低,人们对职业学校依然存在偏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骨干教师的数量不够,特别是具有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仍然非常短缺。
一、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国培项目实施的困境
自2006年国家级骨干师资培训项目启动以来,经过近10年的项目实施,国家在职业教育骨干师资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艺精湛的“双师型”骨干师资队伍,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欣喜地看到职业教育教学骨干师资培训项目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看到项目经过10年的建设周期和发展,在目前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最近5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也逐年在提升,传统的强化技能教学、下企业去实践的培训模式遇到了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差异
参加国培骨干师资培训的老师需求不同,有的希望来学习技术;有的希望来了解教学模式;有的希望提升个人知识水平……需求差异的不同,造成国培项目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困境。
(二)个体差异
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来自不同区域,造成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不一样,也是造成当前国培项目创新和改革困境的原因之一,如何分别针对个体差异的不同,满足个人培训的差异需求,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地域差异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人才的质量需要,因此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管理上,也直接影响到了其需求的不同。
(四)时代需求
随着我国近1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10年前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需求和当今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因此,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培的需求差异很大,造成国培项目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困境。
(五)产业政策
当前,为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推动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断进行着大幅度的调整。最近两年,国家产业政策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开展智慧城市,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应用等20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这些产业政策的调整,对社会的用工需求提出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当前国培骨干师资项目培训的内容、培训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
国家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当前提高职教师资整体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优化培训管理”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重点工作内容。
二、实施精准培训是突破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国培困境的重要方式
(一)精准培训的含义
“精准”的本意是“精确、准确”,就是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其中:“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让目标和结果之間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不断降低,从而提高管理和营销效率和结果质量。“准”主要是指结果定义的清楚,如各种管理问题的真正原因、解决措施、行动方案、责任归属等,影响销售结果的各种因素、解决措施、行动方案、责任归属等,“准”就是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
精准化管理是企业从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最有效体系之一,通过不断改进,辅助项目团队管理运营系统,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当前的师资培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施工、从产业政策到扶贫脱贫、从理论宣讲到化解矛盾等,都提出了精准的要求。同样,精准化管理对于国家骨干师资培训的规范化,帮助提升管理效率也作用显著。
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上,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开启国培骨干师资的“精准培训”模式,分别在培训区域的名额投放上、培训对象的筛选上、培训课程的重组上进行全面的改革。苏州工艺美院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国培师资精准化”的培训模式,以培训的精准化促进能力的专业化。 (二)“精准培训”的目标
“精准培训”就是通过多元对话、交流、研讨,分析学员需求,匹配教学资源,设定培训目标,按照因需施培、因才施培、因标施培的培训教学原则,精炼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瞄准培训成果,持续提升国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
精准培训,就是要瞄准文创、行业、企业的发展目标,追求培训务实有效。在“精准培训”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精准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前的多元对话,实现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老师针对学员的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实践培训准备;培训过程的多元对话,就是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培训后的多元对话,是实际检验解决方案的效果,反馈未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为后续培训“精准”提供信息。
(三)开展精准培训满足新时代国培需求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世情、国情、教情都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变局、新情况、新挑战,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各基地改革传统的国培骨干师资培训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1.精准培训是重构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初步完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就在要求整体设计时,不但要注意现代职教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层次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问题,也要注意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问题。
对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不同教育层次的老师进行培训,进行质量保障框架的整体设计时,首先要树立服务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指导思想,即既要有统一的指导框架,也要兼顾不同教育层次的老师水平。通过实施不同教育层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求。
2.精准培训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级培训导向需求。当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姑且勿论这两种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对理念与师德、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学设计与实施、沟通与合作等教师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不够重视的。通过开展精准培训,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尤其突出“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理念和师德这些“道”是高于理论与技能这些“术”的,师资培训才可能走在正道上。
3.精准培训是解决历史积累问题的需求。实施精准培训从五个“因”入手,即因需施教,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差异;因才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个体差异;因地施教,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地域差异;因时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时代需求;因变施训,解决骨干教师的培训适应国内外变化、产业政策需求。
三、创建多元对话氛围,推进国培项目的精准培训模式
(一)创建“多元对话”初衷
“对话”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或沟通机制,通过“对话”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享、融合并且达成共识,通过并借助“对话”来拓展培训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来自不同区域教师培训需求差异,为积极开展精准培训模式,详细了解需要,将“对话”渗透到培训过程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多角度的“对话”进行培训过程管理,形成反思和调整的运行模式,从而获得管理实践智慧,开展精准培训,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在国培骨干师资培训中,通过“对话”,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创造交流和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精准管理,形成基于“对话”模式的骨干教师精准培训管理新模式。
(二)创建多元对话氛围,推进国培精准培训模式
在苏州工艺美院国家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管理中,借用各种“对话”手段深入开展精准培训,将“对话”模式引入到培训管理的各个环节,找到培训的针对性。基地通过开展的多角度的“对话”,不断反思培训,寻找精准培训目标,促进骨干师资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一,管理层与学员“对话”,开启国培精准培训管理。管理层培训前的“对话”主要通过发放、收集样卷,调研学员需求数据,依托这些数据深度分析“培训谁”“如何培训”等内容,掌握个体学习特征及培训期望,方便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案,做到目标精准。
第二,管理层与文本“对话”,实施培训信息精准管理。基地管理层通过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 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学员在培训中要有什么变化、提高和发展”以及“培训项目本身要取得什么成果”,依法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基地管理层通过收集这些分析结果,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学习,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有针对性。这些精准的政策分析,为培训计划制订的程序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设计每场培训计划时,必须按照三个环节:根据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骨干师资培训思想和培训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以及实践环节等进行设计;对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的服务、培训保障工作等进行设计。
第三,基地自身管理运行“对话”,实施培训过程精准管理。培训基地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培训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培训反馈机制的设计以及培训的后续效果。基地在建立培訓前期,就开展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的协调“对话”。对话的内容包括如何优化培训师资资源,设置什么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等。通过各方资源的主动参与对话的过程,完善培训过程管理。
第四, 培训教学及后勤管理“对话”,实施培训服务精准管理。教学及后勤管理满意度“对话”是学员和后勤管理者之间的对话行为,推动学员和教学及后勤管理精准对话,针对参训学员的不同生活需求,基地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从而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第五, 基地和学员培训后“对话”,开启国培后期精准培训管理。对学员的培训后期的发展规划进行对话,是培训基地对学员培训后的服务延伸。借助网络对话平台,共享基地教育教学发展成果,拓展服务空间。完成培训任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依托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骨干师资培训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反馈培训信息,沟通培训后期的培训需求。基地支持学员在各自的工作上后续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针对性服务。基地也能依托该平台及时收集学员训后学习、教学、科研等情况,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