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分析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这些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有着非常高的教育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被广泛关注,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小学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分析,探讨传统文化渗透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良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起到良好的小学德育教育效果。同时,德育教育也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
  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长河里,礼仪文化最突出的精神便是遵守礼仪。从古至今,礼仪都象征着对人和社会的尊敬,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人人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通过礼仪可以让人们对自身行为具有良好的调整。
  (二)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和忧患意识
  由于我国历史丰富,其中具有较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事件。在傳统文化中,我国历朝历代都记载了许多爱国英雄事迹,表达了我国古代爱国义士为国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深刻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统一、和平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忧患意识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对小学生的品格树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开展中,教师单纯地通过内容讲解并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为了凸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变枯燥的德育教学课堂。
  例如: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采取阅读计划的布置,让学生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量,并采取朗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对阅读的知识进行评比,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弟子规》与《三字经》的朗读比赛。采取竞争的手段激发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借助朗读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实现德育教育的优化。
  (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作用,应不断更新传统文化素材,在实际的教育中不断挖掘和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具体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1)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育小学生“谦让”这一德育内容时,可以引入“孔融让梨”这一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领悟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2)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意识。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让小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存在价值,更要让小学生们将这种价值应用到生活中,借助德育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素养。
  (三)在生活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常小学的德育课堂教学只有几十分钟,而一周也才一两节德育课,课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让小学生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上教学,教师应该延伸到课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教学完成后,按照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让小学生们在课余实践也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通过课外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这些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有着非常高的教育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被广泛关注,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良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树立小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历经长时间的洗礼之后所获得的结晶,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德育内容,可以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小学生的德育成长阶段中,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应该注重小学德育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结合,促使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戴卫红 . 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 [J]. 人民教育,2017(23):55-57.
  [2]王宏英 .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13-14.
  [3]张强.构建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2).
  [4]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点的教学研究,希望能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体育情感、体育品质等方面。本文以集体训练、实践活动、体育游戏及体育竞赛作为主要教学论据,希望能够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精神,致力于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之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在原先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就亟需一种方式改变这一现状,其中体态律动法得到了众多教师的一致关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应用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种方式。有学者认为音乐教学必须要在听音乐的基础上实现,同
期刊
摘要: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阶段,科学思维的教育培养成为科学素质教育范畴领域科学思维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思维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物力教育的快速变化发展,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已然变成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做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思维能力  引言:  高中物理学习存在相应的难度,学生不仅应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是重要的教学部分,通过拓展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储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點开展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将教材作为基础,引入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从而完成对学生的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本文就是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做出的分析,指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实践时要遵循的原则,并详细说明具体实
期刊
摘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也是化学教学的重心。在复习课中,从不同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进而建构认知模型并不断完善认知模型,有利于知识体系结构化。在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基本线索的教学过程中,其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得以发展。  关键词:证据推理;建构;复习课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内化为一种学习方式,
期刊
摘要:体育课程的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倡导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领域的重视。到了高中阶段,体育运动的课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更偏向于通过课程教学形成学生主观上的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将体育课程教学的范围拓展到促进个人发展的更大范围和层面上去。通过开展良好的体育课程教育,激发学生主观上的体育锻炼意识,最终实现其个人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锻炼意识  引言:
期刊
摘要:教师先要对微课有深入了解学习,明确怎样在高中政治课中应用微课,采取课堂导入用微课,吸引学生目光;疑难讲解用微课,帮助理解难点。要明确用微课上好一节课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情况,将微课尽量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并不断提高自身应用微课及信息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也对教育教学方
期刊
摘要:随着先进多媒体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迎来诸多机遇与挑战。众所周知,在小学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化、合理化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思想转化为学生们较为容易接受的知识内容。笔者在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教学融合 
期刊
摘要:隨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能够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应用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论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能够明确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点和要点,找到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对策,从而为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
期刊
摘要:所谓自卑心理,它指的是因为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如心理及生理等,从而使人们对自身产生轻视的态度,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认为自身要比别人差,自卑心理可以说是一种极为消极、悲观的心理现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要比其他同学差,而这也会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对于自卑心理而言,它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