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奖励是激励文化的杠杆。激励必须坚持明暗公开、公私分明、顺逆分明、大小并重、刚柔并济等原则,要坚持激励与奖惩并举的原则,避免走入激励误区。
【关键词】奖惩;激励;误区
一、奖惩是激励文化的杠杆
历史发展的轨迹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趋势——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惩罚人到奖励人;由物质奖励到精神奖励;由满足人低层次精神需要到满足人高层次精神需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注重研究人、重视人、激励人,以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激励文化包括奖励和惩罚,虽然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在激励中的效用不同。奖励、表扬、赞赏,能够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挥其聪明才智、潜能;而惩罚、批评、处分却从另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会因主客观的原因,使自己的行为背离或偏差于组织目标。实行惩罚,则会给人们“不要这样做”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改弦更张,不蹈覆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惧怕和焦虑是人的内驱力的一个源泉,它可以增强人们的反应强度和导致内驱力的提高。惩罚恰恰具有这样的作用,惩罚还能警戒本人,教育其他,对整个系统起制约作用。
二、企业激励常用的方法
1.物质激励。企业的物质激励就是满足或者限制员工的物质利益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员工为了获得或者避免失去物质利益,自觉用企业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努力地工作,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
2.舆论激励。舆论激励,也称做荣辱激励。它是运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造成某种舆论氛围,使激励对象产生一种荣辱感。激励作为评价行为、肯定成绩、给人荣辱的重要手段,对于人们荣辱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升降激励。升降激励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升降得当。坚持正确的任用方针,唯能是用,德才兼备。选对一人,就会鼓舞一片,罚对一个,就会教育一片,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之,选错一人,就会冷落一片,罚错一人,就会寒心一片,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4.民主激励。企业领导者是实行民主激励的关键。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下属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那么这个单位的生产、工作、员工情绪、内部团结都能处于最佳状态。广大员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许诺激励。企业领导者许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晋升、奖励、拨款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的许诺,都应力求公正、准确和适度。所谓公正,指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科学的标准和态度衡量和要求下属,坚持一视同仁。所谓准确,指的是领导者给下属许诺的内容和范围都要紧扣“主题”,不要离“题”万里。所谓适度,指的是领导者许诺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度,即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不要凭借权力,不切实际一味许诺,以至难以操作,无法实现。
6.情感激励。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一种激励因素。积极的情感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消极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进行。领导者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感情的,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和征服下级的感情。要对你的下级尊重、信任和关怀,从感情上赢得下级的信赖,使他们愿意接近你,肯把心里话对你说,从内心里愿意听从你的指挥。上下级之间感情融洽,这是一种比什么都重要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大大推动工作的进展。
7.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方式。它在企业活动中使用十分普遍,而且种类甚多。企业的荣誉激励是对企业员工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一个有才干、有抱负的企业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将起着长久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群体的榜样作用更是难以估量的。对一个企业员工授予的荣誉称号,会增强全体成员的荣誉感和奋发感,聚合更大的群体力量,达成群体的高功能,同样也会对其他群体发生巨大的榜样作用。
8.及时激励。及时激励就是随时随地对下属的行为做出是与非的评价,进行表扬与批评、赞许与制止,以激励下属。它是从日常的具体事情上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求企业领导者,随时留心,见缝插针,有机会就讲,一两分钟不嫌短,三五句话不嫌少,上班前后讲几句,散步路上谈几句,关键时候提醒一句;紧张的工作之余说上一句问候话;下属家庭遇到困难送上一份关怀;身体有病时,领导上门亲切慰问等等。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实际却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9.批评激励。讲激励离不开批评,否则激励就是不完整的。企业领导者在批评员工时,必须旗帜鲜明,丁是丁,卯是卯,讲话单刀直入,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要使对方体会到你对他的工作是不满意的,应促使他引起足够重视,并立即改正。但是这里也特别需要软硬兼施,刚柔相济。一方面,管理者要保持自己所处角色的地位,该严厉时必须严厉;另一方面,要注意同时给对方一种宽容的温情,并要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一下。无论是批评前还是批评后都要这样做。
三、激励文化要注重激励与奖惩并举
激励的一极是奖励,另一极则是惩罚。在奖励中,一极是物质奖励,另一极则是精神奖励;在惩罚中,一极是经济制裁,另一极则是思想教育和批评说服。在激励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赏罚结合。当要对某一行为的“正向”予以奖励时,也要同时考虑对其“负向”如何处罚,不可顾此失彼。不对应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受罚者觉悟不高所致,有的则是开始制定赏罚标准时就欠科学。(2)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在奖励时重视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精神需要是人们的高层次需要,精神利益的满足是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完善的重要动力。实行精神奖励,能促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陶冶思想情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使自己的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丰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奖励时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阶段,既不能只给予物质奖励,使人们忘记大目标;又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只进行精神奖励。要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对于社会先进分子则应有更高要求。(3)经济制裁和批评教育结合。经济制裁能使人们在经济利益受损的刺激下提高思想觉悟,批评教育则是直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其行为。要走出惩罚仅仅是经济制裁的误区,把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并用,从而达到教育本人,警戒大家的目的。
四、企业激励应避免的误区
(1)激励不可采用搞运动的方式。许多企业领导者喜欢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这样做当时会形成一阵风,但吹过就算了。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唯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员工,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蔚然成为风气,保持下去。(2)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企业中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然而,也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所谓善门难开,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3)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目标是激励的共同标准,这样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励都不偏离目标,至少证明企业领导者并无私心,不是由于个人的喜爱而给予激励。而是站在组织的需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企业领导者对偏离团体目标的行为,不可给予奖励,以免这种偏向力或离心力愈来愈大。企业领导者激励部属,必须促使部属自我调适,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团体目标,做好应做的工作。(4)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企业领导者激励员工时必须透过适当沟通,才能互通心声,产生良好的感应。
参考文献
[1]常智山.《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徐兆辉等.《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玲.《核心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2)
[5]杨望远.《合理化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6]陈定国.《有效管理》.东方出版社,2006(9)
【关键词】奖惩;激励;误区
一、奖惩是激励文化的杠杆
历史发展的轨迹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趋势——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惩罚人到奖励人;由物质奖励到精神奖励;由满足人低层次精神需要到满足人高层次精神需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注重研究人、重视人、激励人,以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激励文化包括奖励和惩罚,虽然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在激励中的效用不同。奖励、表扬、赞赏,能够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挥其聪明才智、潜能;而惩罚、批评、处分却从另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会因主客观的原因,使自己的行为背离或偏差于组织目标。实行惩罚,则会给人们“不要这样做”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改弦更张,不蹈覆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惧怕和焦虑是人的内驱力的一个源泉,它可以增强人们的反应强度和导致内驱力的提高。惩罚恰恰具有这样的作用,惩罚还能警戒本人,教育其他,对整个系统起制约作用。
二、企业激励常用的方法
1.物质激励。企业的物质激励就是满足或者限制员工的物质利益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员工为了获得或者避免失去物质利益,自觉用企业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努力地工作,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
2.舆论激励。舆论激励,也称做荣辱激励。它是运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造成某种舆论氛围,使激励对象产生一种荣辱感。激励作为评价行为、肯定成绩、给人荣辱的重要手段,对于人们荣辱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升降激励。升降激励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升降得当。坚持正确的任用方针,唯能是用,德才兼备。选对一人,就会鼓舞一片,罚对一个,就会教育一片,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之,选错一人,就会冷落一片,罚错一人,就会寒心一片,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4.民主激励。企业领导者是实行民主激励的关键。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下属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那么这个单位的生产、工作、员工情绪、内部团结都能处于最佳状态。广大员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许诺激励。企业领导者许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晋升、奖励、拨款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的许诺,都应力求公正、准确和适度。所谓公正,指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科学的标准和态度衡量和要求下属,坚持一视同仁。所谓准确,指的是领导者给下属许诺的内容和范围都要紧扣“主题”,不要离“题”万里。所谓适度,指的是领导者许诺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度,即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不要凭借权力,不切实际一味许诺,以至难以操作,无法实现。
6.情感激励。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一种激励因素。积极的情感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消极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进行。领导者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感情的,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和征服下级的感情。要对你的下级尊重、信任和关怀,从感情上赢得下级的信赖,使他们愿意接近你,肯把心里话对你说,从内心里愿意听从你的指挥。上下级之间感情融洽,这是一种比什么都重要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大大推动工作的进展。
7.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方式。它在企业活动中使用十分普遍,而且种类甚多。企业的荣誉激励是对企业员工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一个有才干、有抱负的企业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将起着长久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群体的榜样作用更是难以估量的。对一个企业员工授予的荣誉称号,会增强全体成员的荣誉感和奋发感,聚合更大的群体力量,达成群体的高功能,同样也会对其他群体发生巨大的榜样作用。
8.及时激励。及时激励就是随时随地对下属的行为做出是与非的评价,进行表扬与批评、赞许与制止,以激励下属。它是从日常的具体事情上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求企业领导者,随时留心,见缝插针,有机会就讲,一两分钟不嫌短,三五句话不嫌少,上班前后讲几句,散步路上谈几句,关键时候提醒一句;紧张的工作之余说上一句问候话;下属家庭遇到困难送上一份关怀;身体有病时,领导上门亲切慰问等等。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实际却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9.批评激励。讲激励离不开批评,否则激励就是不完整的。企业领导者在批评员工时,必须旗帜鲜明,丁是丁,卯是卯,讲话单刀直入,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要使对方体会到你对他的工作是不满意的,应促使他引起足够重视,并立即改正。但是这里也特别需要软硬兼施,刚柔相济。一方面,管理者要保持自己所处角色的地位,该严厉时必须严厉;另一方面,要注意同时给对方一种宽容的温情,并要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一下。无论是批评前还是批评后都要这样做。
三、激励文化要注重激励与奖惩并举
激励的一极是奖励,另一极则是惩罚。在奖励中,一极是物质奖励,另一极则是精神奖励;在惩罚中,一极是经济制裁,另一极则是思想教育和批评说服。在激励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赏罚结合。当要对某一行为的“正向”予以奖励时,也要同时考虑对其“负向”如何处罚,不可顾此失彼。不对应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受罚者觉悟不高所致,有的则是开始制定赏罚标准时就欠科学。(2)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在奖励时重视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精神需要是人们的高层次需要,精神利益的满足是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完善的重要动力。实行精神奖励,能促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陶冶思想情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使自己的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丰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奖励时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阶段,既不能只给予物质奖励,使人们忘记大目标;又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只进行精神奖励。要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对于社会先进分子则应有更高要求。(3)经济制裁和批评教育结合。经济制裁能使人们在经济利益受损的刺激下提高思想觉悟,批评教育则是直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其行为。要走出惩罚仅仅是经济制裁的误区,把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并用,从而达到教育本人,警戒大家的目的。
四、企业激励应避免的误区
(1)激励不可采用搞运动的方式。许多企业领导者喜欢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这样做当时会形成一阵风,但吹过就算了。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唯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员工,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蔚然成为风气,保持下去。(2)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企业中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然而,也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所谓善门难开,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3)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目标是激励的共同标准,这样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励都不偏离目标,至少证明企业领导者并无私心,不是由于个人的喜爱而给予激励。而是站在组织的需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企业领导者对偏离团体目标的行为,不可给予奖励,以免这种偏向力或离心力愈来愈大。企业领导者激励部属,必须促使部属自我调适,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团体目标,做好应做的工作。(4)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企业领导者激励员工时必须透过适当沟通,才能互通心声,产生良好的感应。
参考文献
[1]常智山.《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徐兆辉等.《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玲.《核心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2)
[5]杨望远.《合理化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6]陈定国.《有效管理》.东方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