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在这种大背景下变得活跃起来。音乐剧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发展的剧种,目前在中国的舞台上出现并呈现流行和发展的趋势,本文就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发展探究;思考
前言:音乐剧悄然进入中国市场已 30 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剧的第一部作品是1982 年创作的《现在的年轻人》。在中国音乐剧早期尝试时期,陆续创作了《蜻蜓》、《风流年华》等。被众人所熟知的要属在南京军区首演的《芳草心》,在此之后,歌剧话剧界开始了对于音乐剧的探索。中国的所谓音乐剧们都是在音乐剧探索初期的成果,当然不乏质量较高,颇受欢迎的剧目,但纵身于发展角度,都还归咎于初期作品。
1. 音乐剧的概述
音乐剧是以简单而有创意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其风格轻快,擅长表现轻松幽默的主题。歌、舞、剧三种成分并用,娱乐性很强的商业化音乐戏剧样式。它是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包括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声光艺术、甚至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它具有极其鲜明的特性,即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是 20 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音乐剧主要有三种组成部分:1)声乐,音乐剧含有欧洲歌剧的血统,自然,美声唱法是其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用华丽线条,崇高的情绪感染观众。2)舞蹈,音乐剧中的舞蹈,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表演,在西方,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表演方式。如美国表演的夸张化和直白化是受其民族文化外来化、思维方式简单化、生活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所决定,而德法表演的深刻化则是深受哲学的影响。针对音乐剧而言,更多运用的是滑稽、外显,张力十足的美国式表演,肢体动作夸张化,语言声调多样化成为音乐剧表演的主流。
2. 中国音乐剧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 国民人均素质低,艺术修养程度低
据调查,只有一线城市收入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才去碰触艺术这类“奢侈品”。大多数人这种“为钱而活”的思想,制约着国人的国民素质增长,大部分人这种“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思想残害着中国人的神经,而艺术文化,就像外来生物一样,难以真正融入广大人民的生活。单单以肉体温饱而满足的心理,促使大部分中国人在文化素质方面难以提升。对于农民们来说,知道话剧歌剧为何物者寥寥无几,更别提音乐剧;而即使是城市人,知道音乐剧为何物的也是很小一部分。
2.2 艺术“奢侈品”太贵
这类现象不单属于国家扶持艺术、普及艺术的投入性问题,也属于艺术市场混乱问题。从国家支持来看,中国的艺术难以家喻户晓,走进群众不仅因为人民的意识问题素质问题,而且还因为诸如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艺术的天价票价,国家难以宏观调控,为艺术给出公益性扶持来免费普及或给予补助降低收费,这是当下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解决此问题需要从长计议;之所以言之为市场混乱性问题,是因为当下,音乐艺术市场鱼龙混杂,有些音乐人或赞助商以商业利益为重,不是为艺术,而是为金钱。故此哄抬票价,降低艺术水准,虚假性广告等不堪行为便层出不穷。
2.3 音乐剧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融合了歌剧、戏剧以及舞剧的特点,这就给音乐剧演员以极高的要求。从上述中我们看出,排演中国音乐剧的演员一般都是歌剧或戏剧演员,并没有专业的音乐剧演员。这就为中国音乐剧排演设置了一系列障碍:能歌不善舞,能演不会唱,会舞不懂演。这样一来,音乐剧表演的专业性和艺术性都会大打折扣。虽然目前有很多音乐院校已经开设了音乐剧专业,但是真能唱跳演全能无短脚的人才比较少,又加上各个剧目要求演员的条件不同,音乐剧演员就更无出路,转行大有人在,演员冷清,音乐剧便萧条,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
3. 解决音乐剧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观众的兴趣,扩大音乐剧市场,宣传和普及音乐剧
要提升观众的兴趣,就要揭去音乐剧的神秘的面纱,让中国人了解何为音乐剧,引进外国音乐剧的同时,并投国人所好的创作中国音乐剧,这样,便渐渐能够提升观众对音乐剧的兴趣。在中小学教育中,提高孩子的艺术欣赏水平和素养,从娃娃抓起,来提升对音乐剧的兴趣。提升兴趣的同时,不忘宣传和普及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和舞台资料,这样能够同时达到扩大音乐剧市场和再次提升观众兴趣的双重目的。同时,可采用“某阶段明星效应”的方法,如编排音乐剧选用 60 至 90年代的明星和星事为素材,例如选择邓丽君的生平为题材做音乐剧,或选择蔡琴、齐豫等明星出演。
3.2 国家相应政策扶持
虽然音乐剧的发展是靠市场需求来决定,但在音乐剧生长的初期,仍然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和调控。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剧,占领中国音乐剧的艺术阵地,是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是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在音乐剧发展初期,国家应给予相对的政策,来帮助发展中国音乐剧:一要适当加强西方音乐剧的介绍和引进。请西方音乐剧团体来中国舞台演出或要求中国优秀团体排演原汁原味经典音乐剧。二要在培养音乐剧人才方面,给予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师资投入,完善音乐剧教育,并给予定向的分配。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升对歌舞剧的欣赏水平,使其文化根植与“祖国未来”的心中。三要宏观调控票价问题,适当投入资金来帮助艺术市场平衡票價,或鼓励商资进入艺术市场,支持艺术发展,投身于公益事业,不让艺术成为“奢侈品”。
3.3 注重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衡量一种文化能否立足并影响深远的标准之一。音乐剧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和促进音乐剧在中国文化舞台上的繁荣。近些年各大高校开设音乐剧表演或音乐剧演唱这一专业呈增多的趋势,从教育化和专业化的角度,这是逐步解决人才问题的办法之一。聘请专业的音乐剧老师,或与欧美音乐剧院校进行学术交流等都会对学生有全面的提升。学校培养音乐剧人才要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要基于人才音乐剧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要有音乐剧表演需求,所以更值得倡导的是,希望各校培养优秀的音乐剧制作人和音乐人,让中国音乐剧权衡发展。
结语:
综上,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好的,繁荣和传承也是无可指摘的。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教育的发展,以及文艺界人士付出漫长的时间,孜孜不倦的探索,深入的研究,不断的实践,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因此,相信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中国音乐剧的繁荣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傅显舟. 音乐剧音乐创作与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年 11 月出版.
[2] 冯远,骆仲林. 我国歌剧音乐剧的现实[J].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发展探究;思考
前言:音乐剧悄然进入中国市场已 30 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剧的第一部作品是1982 年创作的《现在的年轻人》。在中国音乐剧早期尝试时期,陆续创作了《蜻蜓》、《风流年华》等。被众人所熟知的要属在南京军区首演的《芳草心》,在此之后,歌剧话剧界开始了对于音乐剧的探索。中国的所谓音乐剧们都是在音乐剧探索初期的成果,当然不乏质量较高,颇受欢迎的剧目,但纵身于发展角度,都还归咎于初期作品。
1. 音乐剧的概述
音乐剧是以简单而有创意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其风格轻快,擅长表现轻松幽默的主题。歌、舞、剧三种成分并用,娱乐性很强的商业化音乐戏剧样式。它是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包括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声光艺术、甚至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它具有极其鲜明的特性,即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是 20 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音乐剧主要有三种组成部分:1)声乐,音乐剧含有欧洲歌剧的血统,自然,美声唱法是其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用华丽线条,崇高的情绪感染观众。2)舞蹈,音乐剧中的舞蹈,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表演,在西方,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表演方式。如美国表演的夸张化和直白化是受其民族文化外来化、思维方式简单化、生活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所决定,而德法表演的深刻化则是深受哲学的影响。针对音乐剧而言,更多运用的是滑稽、外显,张力十足的美国式表演,肢体动作夸张化,语言声调多样化成为音乐剧表演的主流。
2. 中国音乐剧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 国民人均素质低,艺术修养程度低
据调查,只有一线城市收入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才去碰触艺术这类“奢侈品”。大多数人这种“为钱而活”的思想,制约着国人的国民素质增长,大部分人这种“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思想残害着中国人的神经,而艺术文化,就像外来生物一样,难以真正融入广大人民的生活。单单以肉体温饱而满足的心理,促使大部分中国人在文化素质方面难以提升。对于农民们来说,知道话剧歌剧为何物者寥寥无几,更别提音乐剧;而即使是城市人,知道音乐剧为何物的也是很小一部分。
2.2 艺术“奢侈品”太贵
这类现象不单属于国家扶持艺术、普及艺术的投入性问题,也属于艺术市场混乱问题。从国家支持来看,中国的艺术难以家喻户晓,走进群众不仅因为人民的意识问题素质问题,而且还因为诸如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艺术的天价票价,国家难以宏观调控,为艺术给出公益性扶持来免费普及或给予补助降低收费,这是当下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解决此问题需要从长计议;之所以言之为市场混乱性问题,是因为当下,音乐艺术市场鱼龙混杂,有些音乐人或赞助商以商业利益为重,不是为艺术,而是为金钱。故此哄抬票价,降低艺术水准,虚假性广告等不堪行为便层出不穷。
2.3 音乐剧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融合了歌剧、戏剧以及舞剧的特点,这就给音乐剧演员以极高的要求。从上述中我们看出,排演中国音乐剧的演员一般都是歌剧或戏剧演员,并没有专业的音乐剧演员。这就为中国音乐剧排演设置了一系列障碍:能歌不善舞,能演不会唱,会舞不懂演。这样一来,音乐剧表演的专业性和艺术性都会大打折扣。虽然目前有很多音乐院校已经开设了音乐剧专业,但是真能唱跳演全能无短脚的人才比较少,又加上各个剧目要求演员的条件不同,音乐剧演员就更无出路,转行大有人在,演员冷清,音乐剧便萧条,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
3. 解决音乐剧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观众的兴趣,扩大音乐剧市场,宣传和普及音乐剧
要提升观众的兴趣,就要揭去音乐剧的神秘的面纱,让中国人了解何为音乐剧,引进外国音乐剧的同时,并投国人所好的创作中国音乐剧,这样,便渐渐能够提升观众对音乐剧的兴趣。在中小学教育中,提高孩子的艺术欣赏水平和素养,从娃娃抓起,来提升对音乐剧的兴趣。提升兴趣的同时,不忘宣传和普及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和舞台资料,这样能够同时达到扩大音乐剧市场和再次提升观众兴趣的双重目的。同时,可采用“某阶段明星效应”的方法,如编排音乐剧选用 60 至 90年代的明星和星事为素材,例如选择邓丽君的生平为题材做音乐剧,或选择蔡琴、齐豫等明星出演。
3.2 国家相应政策扶持
虽然音乐剧的发展是靠市场需求来决定,但在音乐剧生长的初期,仍然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和调控。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剧,占领中国音乐剧的艺术阵地,是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是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在音乐剧发展初期,国家应给予相对的政策,来帮助发展中国音乐剧:一要适当加强西方音乐剧的介绍和引进。请西方音乐剧团体来中国舞台演出或要求中国优秀团体排演原汁原味经典音乐剧。二要在培养音乐剧人才方面,给予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师资投入,完善音乐剧教育,并给予定向的分配。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升对歌舞剧的欣赏水平,使其文化根植与“祖国未来”的心中。三要宏观调控票价问题,适当投入资金来帮助艺术市场平衡票價,或鼓励商资进入艺术市场,支持艺术发展,投身于公益事业,不让艺术成为“奢侈品”。
3.3 注重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衡量一种文化能否立足并影响深远的标准之一。音乐剧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和促进音乐剧在中国文化舞台上的繁荣。近些年各大高校开设音乐剧表演或音乐剧演唱这一专业呈增多的趋势,从教育化和专业化的角度,这是逐步解决人才问题的办法之一。聘请专业的音乐剧老师,或与欧美音乐剧院校进行学术交流等都会对学生有全面的提升。学校培养音乐剧人才要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要基于人才音乐剧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要有音乐剧表演需求,所以更值得倡导的是,希望各校培养优秀的音乐剧制作人和音乐人,让中国音乐剧权衡发展。
结语:
综上,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好的,繁荣和传承也是无可指摘的。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教育的发展,以及文艺界人士付出漫长的时间,孜孜不倦的探索,深入的研究,不断的实践,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因此,相信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中国音乐剧的繁荣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傅显舟. 音乐剧音乐创作与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年 11 月出版.
[2] 冯远,骆仲林. 我国歌剧音乐剧的现实[J].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