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味”遇上英伦风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terday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笔下除了形形色色的老北京市民形象,还有着一批非常突出的异国形象。这些异国形象的塑造与当时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老舍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和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心理是分不开的。笔者旨在深入研究老舍笔下异国形象的真正内涵和功能意义,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进而阐明作者的文化价值立场,发掘该类作品对当代文化的批判与建构意义。
  【关键词】:老舍;二马;异国形象
  一、老舍的英国形象生成的基础
  1.独特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明显衰落,而与此同时,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经过了一系列产业革命后,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国势衰微,民族战争的屡屡失败,清政府的腐朽不作为,封建统治和礼教文化的日益落后,经济命脉的落入敌手,中西文化冲突碰撞日益激烈,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民族复兴的求索之路。英国在用大炮轰开了“天朝上国”的大门后,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渗透。中国的先驱者们奋起直追,努力学习英国先进科技和物质文明,痛定思痛地反省中国病症。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英国的感情十分复杂,既欣赏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又憎恶其野蛮的侵略行为造成的中国民众贫穷落后。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在老舍笔下幻化而成了许多自然、城市等异国形象。
  2.老舍本人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动机
  熟悉老舍生平的人都知道,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辛。而造成他家境贫寒的一大原因是列强的屡次入侵,这对于老舍而言有着国破家亡之痛。母亲对于八国联军的痛苦讲述对老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这些均在他日后的作品中重复着出现。例如老舍1923年发表的作品《小玲儿》,便讲述了主人公满森的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他与寡母艰难度日的故事,这几乎是老舍幼年经历的真实写照。
  老舍旅英五年,但不同于当时的留学风潮,他并不是以留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身份感受英国的种种。因此他笔下的异国形象中,没有类似于郁达夫笔下的自卑阴郁的留学生,没有狂热的憎恨或盲目的崇拜。旅英五年中,老舍在教学之外,游览考察了英国各地,深化了对于英国文化和社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于中英文化差异的思考。
  对于列强,老舍有着切身的痛恨;对于英国普通民众,老舍有着亲切的熟悉感。作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作家,老舍能够以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英国,既肯定这个民族的优良之处,也发掘批判其劣根,从而诞生了比较中西文化的优秀作品——《二马》
  二、《二马》中的异国形象
  1、自然形象
  小说刚开始,便通过初到英国的马威的视角描述了英国的自然风景图像:“高高低低没有一处是平的,高的土岗儿是绿的,洼下去的地……走,看那儿,那儿是绿的。……车走得慢多了,车道两旁都是大街了。汽笛响了两声,车进了利务普街车站。”在欣赏绿地的同时,老舍亦不忘了强调楼房和汽笛等先进的工业文明标志。这段景物描写与老舍回忆英国的散文《头一天》中的伦敦郊外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但老舍特地指出“这不是一个农业国”。英国的郊外绿意盎然,生气勃勃,老舍这是在描述一个民族工业化之后对自然的享受和保护。而与此同时北京的郊外呢?“几乎没有什么公路,更没有什么工厂,而只有些菜园与并不是十分肥美的田。……平平的,黄黄的,像个旱海。”这种鲜明的对比,并不只是两个国都之间的郊外风光对比,这是一种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的差异,是富足与贫穷,是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对比。老舍作为受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自然会认为工业文明和农業文明的对比是先进与落后的对比。
  2、人物形象
  (1)伊牧师
  “伊牧师是个在中国传过二十多年教的老教师。对于中国事儿,上自伏羲画卦,下至袁世凯作皇上,(他最喜欢听的一件事)他全知道。除了中国话说不好,简直的他可以算一本带着腿的中国百科全书。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的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要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老舍用嘲讽的笔调塑造了骄傲自大的伊牧师,表达了英吉利民族的殖民心态。老舍在夸赞英国文明开化的同时也不忘嘲讽英国人在中国文化上的无知。英国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却凭借小说、电影中获得的信息蔑视中国人的无礼无知。温都太太将“美”字绣倒了,成了“大王八”就是对英国人的最好的讽刺。老舍以幽默的笔调,用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丑化了“英国形象”,突出了英国人的傲慢自大,引人发笑和鄙视。伊牧师身上也有着明显的英吉利民族传统的独立意识和平等观念。在此不一一赘述。
  (2)温都太太
  温都太太对中国人的态度可以说是前后判若两人。她在和老马相知相识的过程中,渐渐地抛弃了对于中国人的偏见,甚至意识到了中国人有着一些英国人没有的优点。她与老马的相爱过程是建立在平等的交流基础上的,他们的爱情真挚感人,超越了国籍和种族之间的界限。老舍通过温都太太这一充满了温情的异国形象,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有着相同的情感追求。不同的民族可以平等的交流,正确地认识对方,抛弃以往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正确的认识。然而,囿于社会和女儿的压力,温都太太和老马的婚事最终以遗憾收场。但这篇故事里的温情闪光点不应被遗忘,它是那么的动人。
  (3)凯萨琳和玛丽
  凯萨琳和玛丽代表当时不同的两种英国年轻人。玛丽的形象是生动活泼的,她象征着普通的英国年轻人,他们好动、热情、天真烂漫、追求新鲜事物,对中国人抱有偏见,但争强好胜的民族性格又使他们经常非常“可爱”地忘掉不同国籍的不快。玛丽身上还有着民族性格中保守的一面,不爱独立思考,盲目追求潮流。例如在家庭婚姻上,她仍然信奉着《圣经》里的规定,对于中国人的判定也盲目地追随大流。
  而凯萨琳则代表了一战后的新青年。他们学习、读报、独立思考,对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判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人生。她没有狭隘的民族自豪感,真诚平等地对待马氏父子,热心地劝小马多读书,振兴祖国。
  三、浅谈《二马》的局限性
  老舍创作《二马》时,正值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进伐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之际。远在海外的老舍对于国内的革命形势可谓极为关注,但又只能“袖手旁观”。于是他将一腔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倾注于《二马》这部作品中,以笔为刀剖析民族的病症,以英国为参照物,对比英国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二马》是立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作品,但囿于是时代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当时的英国处于一战后的时期,地位、国力、国际影响力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老舍在书中一再描写英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性格中的优点,旨在反思中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但老舍忽略了这一时期英国的阴暗面,将英国塑造成了一个处处供中国学习的榜样。
  其次,老舍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中国读者接受的问题,大量使用京味、中国话语言,英国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白,例如管银币叫铜子,hello变成了嘿喽等等。这固然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但也造成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感觉。
  《二马》是立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作品。老舍在清理传统文化的同时,冷静的剖析了西洋文明,超越了向西方学习的狂热,冷静地去探索中华民族未来的可能性,发出了民族复兴的呐喊与呼吁。
  参考文献:
  [1]《老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以“英国”和“日本”为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愛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爱情这个主题一直是油画大师们的宠儿。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爱情总是不断被阐述。文学和艺术中总是见到它的身影。爱情在生活中滋润着我们的情感,在油画方面,也是推动和影响画家创作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作为画家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对象,还在背后默默推动画家们的艺术发展。  【关键词】:油画家;爱情;创作;情感  一.油画家对爱情的探索:  什么是爱情?诗云:问世间情为何物
期刊
【摘要】: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青海、甘肃等高原部分地区的以“情歌”为主题的山歌,是西部各民族劳动人民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音乐文学艺术形式。根据其格律等形式,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本文拟从其流源、本体特征等角度,对两大花儿体系进行比较性研究,期待两者在区别、互补中得到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流源;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对比  一、流源探究  西北花儿之流源,由于其流传地域之广,流传省
期刊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在表现形式。彝族和羌族是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在对彝族和羌族服饰上的图案花纹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两个民族具有很多的相似处,在这些共性的背后反映了二者在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的交流。本文主要对彝族和羌族服饰上图案和花纹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来了解两个民族在服饰的共同之处和相互的交流。  【关键词】:彝族;羌族;服饰;比较分析;宗教信仰  对于羌族和彝族的了解是自从来到西南民大之后才
期刊
视听艺术教育给予人们的知识和精神力量,以及审美情趣、心理能力的培育是有目共睹的,电影在视听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形式各样的影视艺术不断出现,但是能够完整记入到人脑海中的便是那些经典的、引起大家共鸣的影片。这些影视作品,都能很好地掌握观众的审美心理,使得影片的整体结构恰到好处,给观众心灵的启迪和无限的遐想。《这个杀手不太冷》在视听艺术教育方面给我们带来的真爱,温暖,责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简单而单调的黑白棉鞋越来越得不到认可,于是乎色彩艳丽、款式新颖、质地优良的新兴产物——雪地靴随之诞生,当然对于雪地靴而言,多一种铆钉或少一种流苏都有可能让其变成成另外的一种风格。风格顾名思义就是其独有的魅力,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代替的一种内在或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就会由不同元素所构成,因此,我们在追求不同风格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
期刊
【摘要】: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各自涵盖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广泛,通过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能更好地了解中西绘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中西绘画的历史作用,情感处理,绘画题材,色彩,技法以及展现形式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中西绘画;比较;异同  1 中西绘画的历史作用  虽然中西方绘画各阶段发生的时间不同,各自经历的先后顺序有差别,各自各阶段发生发展有交叠现象,但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大致都经
期刊
【摘要】: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是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象帽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农乐舞中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出彩中国人《农乐舞中象帽舞》的表演来谈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告诫我们要继承和保护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农乐舞;象帽舞;传统文化;创新  一、演出近况  2015年4月26日,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的5名青年演员汪洋、翟爽、陈琦、太
期刊
【摘要】:本文以钢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的艺术分析为研究点,分别从钢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乐曲以鲜明的音乐结构、变化多样的速度、欢快优美的情感曲调、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浓浓的民族气息。本曲是中国钢琴音乐开创新时期的标志,也被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选为教材曲目,更被定为大学生钢琴学习的必弹曲目。  【关键词】:钢琴曲;牧民歌唱毛泽东;艺术分析  一、钢琴曲
期刊
【摘要】: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滿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写实;黑格尔;本源  一.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的生平  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 (Anton
期刊
【摘要】:作为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中的重要手法,“动机”承担了乐曲建构的主要任务。随着作曲技术的不断完善,作曲家们对动机的运用也越来越程式化。让我们以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除雪》为例,分析动机是如何在一首乐曲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除雪;动机  一.作品背景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一1886)出生于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齐的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