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开展数学生活课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关键词:幼儿 数学 兴趣
一、在一日活动中萌发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我常常以十分惊奇的口吻告诉幼儿:瞧,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怎么有这么多数字?时钟上也有许多数字,电话也是由许多数字构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呢?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纷纷交流着:我发现鞋子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双鞋子有多大;针筒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刻度的;书上好有数字,是告诉我们书的页码……带孩子观赏生活中的各种房子,并引导幼儿说说谁能看得出这些房子上有哪些什么图形?在幼儿的活动也到处有数学:如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桶里有许多的点心,我拿了一块点心”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幼儿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数梯子的数量,正数一次,再倒数一次看看,一样吗?多有趣呀!玩玩具时,引导幼儿按颜色规律拼插,拼完后边欣赏边说说你拼的物体美吗?为什么你觉得它美?数一数拼了几个?;引导幼儿看看时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生日,如果要在日历上找出来,会是在哪一月的哪一日呢?让他们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通过滚、拍、摸球,感知球体的特征,增添玩的乐趣;利用一切时间,如散步、劳动、散游等,随机引导幼儿数数、感知图形……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的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纲要》指出,应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及手段: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揪尾巴》等,让幼儿练习数数、比较谁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角色游戏(超市)中的买卖游戏,让幼儿通过买卖、找钱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关系、复习加减运算;在结构游戏玩沙、玩水中,幼儿用不同形状、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装水装沙,通过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在“过生日”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等分蛋糕、等分苹果等食品,并把等分好的食品与同伴分享,每人一份,需要怎么分呢?在这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等分的作用、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活动因有了数学而变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体验到数、形、量在活动中的乐趣。
三、在运用中培养兴趣
《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数学活动或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让幼儿互相影响、启发、交流,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在《买图书》的数学活动,通过让幼儿拿票乘车(两张车票上的数字合起来必须为10)──买图书(10元可以买几本书?)──分享,在活动中幼儿必须运用到10以内加减的数学知识,如车票应凑齐10才能上车,而买图书时应买价格是10元或10元以下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在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中,通过开设专卖店(1元、2元、5元的专卖店),让幼儿带上10元钱到超市购物,让幼儿在购物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摆脱了数学枯燥、单调、抽象的现象,在运用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在操作中培养数学兴趣
1、操作材料的趣味性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我们应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如在比较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同伴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得比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所准备的材料应让幼儿有可创造性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如在区域活动的数学区,投放自制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等;投放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提供标有数字的小动物,让幼儿摆放其相邻的两位数,如果摆对了,即可相吸,如果摆错了,则会掉下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教师语言指导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如活动《称一称》,当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轻重差别较大的青椒和苹果,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时,有的幼儿说“青椒比较重,因为青椒比较大”,有的幼儿说“苹果比较重,因为青椒里面是空空的,而苹果不是”……此时,教师没有马上将答案揭晓,而是以问题“到底哪样物体比较重呢?是不是大的东西一定比小的东西重呢?”有效地引发幼儿对问题展开探索的欲望。
总而言之,不管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还是专门的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握各种契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
关键词:幼儿 数学 兴趣
一、在一日活动中萌发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我常常以十分惊奇的口吻告诉幼儿:瞧,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怎么有这么多数字?时钟上也有许多数字,电话也是由许多数字构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呢?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纷纷交流着:我发现鞋子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双鞋子有多大;针筒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刻度的;书上好有数字,是告诉我们书的页码……带孩子观赏生活中的各种房子,并引导幼儿说说谁能看得出这些房子上有哪些什么图形?在幼儿的活动也到处有数学:如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桶里有许多的点心,我拿了一块点心”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幼儿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数梯子的数量,正数一次,再倒数一次看看,一样吗?多有趣呀!玩玩具时,引导幼儿按颜色规律拼插,拼完后边欣赏边说说你拼的物体美吗?为什么你觉得它美?数一数拼了几个?;引导幼儿看看时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生日,如果要在日历上找出来,会是在哪一月的哪一日呢?让他们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通过滚、拍、摸球,感知球体的特征,增添玩的乐趣;利用一切时间,如散步、劳动、散游等,随机引导幼儿数数、感知图形……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的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纲要》指出,应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及手段: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揪尾巴》等,让幼儿练习数数、比较谁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角色游戏(超市)中的买卖游戏,让幼儿通过买卖、找钱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关系、复习加减运算;在结构游戏玩沙、玩水中,幼儿用不同形状、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装水装沙,通过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在“过生日”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等分蛋糕、等分苹果等食品,并把等分好的食品与同伴分享,每人一份,需要怎么分呢?在这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等分的作用、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活动因有了数学而变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体验到数、形、量在活动中的乐趣。
三、在运用中培养兴趣
《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数学活动或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让幼儿互相影响、启发、交流,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在《买图书》的数学活动,通过让幼儿拿票乘车(两张车票上的数字合起来必须为10)──买图书(10元可以买几本书?)──分享,在活动中幼儿必须运用到10以内加减的数学知识,如车票应凑齐10才能上车,而买图书时应买价格是10元或10元以下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在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中,通过开设专卖店(1元、2元、5元的专卖店),让幼儿带上10元钱到超市购物,让幼儿在购物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摆脱了数学枯燥、单调、抽象的现象,在运用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在操作中培养数学兴趣
1、操作材料的趣味性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我们应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如在比较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同伴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得比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所准备的材料应让幼儿有可创造性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如在区域活动的数学区,投放自制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等;投放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提供标有数字的小动物,让幼儿摆放其相邻的两位数,如果摆对了,即可相吸,如果摆错了,则会掉下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教师语言指导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如活动《称一称》,当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轻重差别较大的青椒和苹果,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时,有的幼儿说“青椒比较重,因为青椒比较大”,有的幼儿说“苹果比较重,因为青椒里面是空空的,而苹果不是”……此时,教师没有马上将答案揭晓,而是以问题“到底哪样物体比较重呢?是不是大的东西一定比小的东西重呢?”有效地引发幼儿对问题展开探索的欲望。
总而言之,不管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还是专门的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握各种契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